作家评传 路遥十五年祭   》 第75节:第四辑影响(10)      李建军 Li Jianjun

  路遥大学毕业到西安工作后,他被事业所累,回家次数并不多,有时回陕北深入生活,抽身回家看看,也是来去匆匆,问老人生活得怎么样,老人总回答说好,路遥在家待的时间最长一次,是和吴天明一块在延川拍电影《人生》在家住了二十多天,那二十多天是路遥父母老两口心里最快活、脸上最风光的日子,儿子成了人物,穷山圪崂的村子也跟着露脸,瞧瞧吧,村里人看他们老两口那既羡慕又感激的眼神……路遥生前最后一次回家,是在他去世半年前,母亲没有从他身上看出任何毛病,还是那么喜欢家乡的口味,还是那么喜欢她做的饭,那一顿洋芋馇馇豆钱钱饭,他吃了那么多,吃得直打饱嗝,兴奋的母亲没有觉出儿子的情绪有些感伤、有些悒郁,其实儿子这趟回家一踏进家门,心里便压上了一种沉重的感觉。
  告别母亲的时候,路遥深深叹了一口气,对母亲说:儿子不好,妈,以后我一定好好孝敬你们!
  谁知这竟是他与母亲的诀别!
  路遥病倒后,有关单位通知了他的几个弟弟,在他病重期间,五弟从清涧老家赶来一直守护在他的身边,弟弟们也许是不愿让家中老人感情受煎熬,也许是认为他们起不了什么作用,路遥病情不断恶化的情况,他们并没有告诉陕北的老人。路遥去世后,治丧委员会决定接陕北老人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最终不知何故老人没有接来。现在清楚的是,弟弟们仅仅通知了清涧老家的父母,而延川的老母对于一切竟毫不知晓--这位可怜的母亲被人遗忘了。
  路遥若有知,能认同这种感情天平的失衡么?
  母亲想不通的还有,为什么要把儿子烧了?殁了,留下个囫囵尸首,送回来找块黄土一埋,还有一个坟堆堆,想人了还能照(看)一眼,如今变成了烟,想照个影影也照不见了,人们告诉她烧了还有骨灰,骨灰装在盒子里,跟棺材一样,她便要求:"那就把骨灰给我送回来,我守着他,给他作伴。"
  但骨灰老人最终也没能看上一眼,与老人相依相伴的只有那棵大槐树。
  掠过树梢的风儿能把老人的思念带给远方的儿子么?
  【画家日记】……听说路遥的骨灰后来被安葬在延大后边的山坡上,曹谷溪几次写信打电话,让我去延安,这次从北京直接来延川,回去时也许要经过延安……今天同老人告别时,鼻子直发酸,硬忍着没让眼泪流下来,我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再来到这个地方,还能不能再见到老人,更不知道这些画会给别人一种什么感觉。其实,画的好赖,我觉得已变得不十分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不知怎么搞的,离开了老人,眼前仍不时地浮现出她,还有那孔窑、那棵大树……
  邢仪与老人告别时,老人送她两口袋东西,让她带回北京,一袋是小米,一袋是杂豆,老人说,这小米,这杂豆,都是她自个种的、自个打的,家里没有别的啥,就是有,送你你也不希罕,老人还央求邢仪一件事情:"你给林达捎个话,把远远的照片托人给我捎一张,我想孙孙哩,有照片我就能照见孙孙了!
  邢仪鼻子一酸,连忙点头答应。
  老人特别感激邢仪给她带来奶粉,说喝了奶粉,气喘病好了许多,心口不那么堵了,比吃止疼片强,邢仪知道奶粉并不能治老人的气喘病,说不堵,也许只是因为喝了奶粉就吃得少了,减少了胃部对肺部的压力,邢仪便劝老人多喝奶粉少吃饭,老人说:"还能常吃奶粉?奶粉贵着哩!"邢仪本想告知她在窑里炕上留下些钱,转念又怕老人推辞不受,只是说:"您别太舍不得花钱,有困难了,不是还有公家,有大家吗?"
  路遥去世后,延川老母的命运和生活状况引起了人们的关心,陕西作协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除一次性抚恤金外,每月定期还给老人以经济补助,有时还派人去陕北看望老人;《女友》杂志社向社会发起募捐活动,募集到资金15000元。《女友》总编王维钧委托曹谷溪处理这件事,这可使老曹犯难了,他考虑到老人家庭中的实际情况,这些钱没有全部交到老人手里,而是由县民政局设账管理,并规定了严格的领取办法,原则上,募集到的钱作为基金存了起来,以利息补贴老人生活所需,这笔利息加上作协的补助,老人每月可以领到250元,这250元钱,除老人外,任何人都不能代领。而家中如遇到意外事急需花钱时,必须由乡上出具证明,县民政局批准,银行才能在固定的生活费之外列支,这钱同样必须银行亲手交与老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新世界出版社
第1节:人们为什么怀念路遥(代序)第2节:第一辑历程(1)第3节:第一辑历程(2)第4节:第一辑历程(3)
第5节:第一辑历程(4)第6节:第一辑历程(5)第7节:第一辑历程(6)第8节:第一辑历程(7)
第9节:第一辑历程(8)第10节:第一辑历程(9)第11节:第一辑历程(10)第12节:第一辑历程(11)
第13节:第一辑历程(12)第14节:第一辑历程(13)第15节:第一辑历程(14)第16节:第一辑历程(15)
第17节:第一辑历程(16)第18节:第一辑历程(17)第19节:第一辑历程(18)第20节:第一辑历程(19)
第21节:第一辑历程(20)第22节:第一辑历程(21)第23节:第一辑历程(22)第24节:第一辑历程(23)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