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講述歷史老城:北京城的明朝往事 》
首善爭睹鄒元標(1)
萬明 Mo Ming
張兆裕 Zhang Zhaoyu
明代天啓年間,北京宣武門內有一座首善書院,專門是用來講學的。這座書院在當時聲名遠播,而其影響力與一個叫做鄒元標的人很有關係。
鄒元標,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字爾瞻,別號南臯,生於嘉靖三十年(1551年)。他自幼聰明好學,九歲能通《五經》。舉萬歷五年進士,觀政刑部。所謂“觀政”,是指明代考中進士的讀書人,在正式任官之前,被派往各衙門去實習,目的是習練政務,期限一般定為三個月,期滿後再補選京官。
萬歷五年(1577年)內閣首輔張居正的父親去世,明代制度規定,官員父母或祖父母喪亡,必須回傢守喪三年,稱為“守製”。如有特殊情況,皇帝可以批準不得回傢或提前起用,稱為“奪情”。在神宗和兩宮皇太後的一再輓留下,張居正選擇了“奪情”,於是激起了朝野的紛紛譴責,人們認為張居正過於貪戀權位。鄒元標為此上疏,指斥張居正“纔雖可為,學術則偏,志雖欲為,自用太甚。進賢未廣,决囚太濫。言路未通,民隱未周。若令在京守製,天下後世謂‘陛下為何如主?’”。他將寫好的奏疏放於懷中,入長安門,準備上朝時遞上。這時朝堂上正在杖打吳中行、趙用賢、艾穆、瀋思孝四人,他們因反對張居正“奪情”已經遭到神宗的嚴懲,吳、趙二人已被打得血肉狼藉。眼前的慘象並沒有使鄒元標畏縮,相反對這種冒死直諫的精神十分佩服,暗道:“真是奇男子也!。”他毅然取出奏疏交給太監。太監不肯接,以為又是針對張居正“奪情”的奏疏,說:“你難道不怕死嗎?”鄒元標假稱:“此告假本也。”太監這纔收了它的奏本。神宗看過後,大怒,毫不客氣地下令廷杖八十。明朝的廷杖十分殘酷,人的尊嚴在杖下蕩然無存。行杖時,受杖者要脫去袍服,杖八十,對於一般人來說不死也要緻殘。鄒元標幸免保住了性命,腿部卻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同時神宗下旨,謫鄒元標戍貴州都勻衛。
從北京到都勻有千萬裏之遙,徒步行走,其艱難險阻可想而知。明代充軍的犯人死於途中是經常的事,鄒元標也幾次險些喪命。
都勻衛設在崇山之中,屬古夜郎之地,是“蠻夷”之民聚居的地區,環境十分險惡,而鄒元標卻處之怡然。當地文化教育一嚮落後,讀書的人不多,鄒元標來自京城,又是學富五車的進士,格外受人尊重。他利用在衛所的這段時間,探究學問,聚徒講學,嚮他求教的達數百人之多。
由於鄒元標的上疏言辭過於激烈,張居正的怒氣仍然未消,暗中授意去貴州的巡按御史,欲將鄒元標置於死地,以絶後患。然而這位御史卻是個短命之人,行到鎮遠,突然暴病而亡,鄒元標得以免遭暗算。
六年過去了,張居正也於萬歷十年(1582年)六月病逝,鄒元標於萬歷十一年(1583年)被重新啓用,召拜為吏科給事中。回朝後,他仍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畏權勢的性格絲毫也沒有改變。他上疏神宗,要求皇帝“培聖德、親臣工、肅憲紀、崇儒行、飭撫臣”五事。隨後又彈劾禮部尚書徐學謨、南京戶部尚書張士佩,二人並罷而去。徐學謨先追隨張居正,官至禮部尚書,張居正死後,學謨為保全自己,很快與繼任首輔申時行結為兒女親傢,聲譽十分不好。
鄒元標又舉薦耿定嚮、羅汝芳、許孚遠等十餘名官員,這些人皆為一代明儒。萬歷十二年(1584年),慈寧宮遭火災,鄒元標乘機上疏,痛言“保聖躬、開言路、節財用、拔幽滯、寬罪宗、放宮女”六事。所言刺中了神宗的要害,神宗大為惱怒。於是有傳言說皇帝要杖殺鄒元標。鄒元標聽到後,讓妻子準備好布袍、白蠟和治傷的藥品,毫無畏色地說:“我的筋骨雖有殘,但精神還可以再杖五六十,如果緹騎來,不勞他們動手,我自己去受杖,衹是不要讓我的老母知道。”言下之意,他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在鄒元標的老師申時行多次請求下,好不容易神宗纔予與寬大處置,降鄒元標為南京刑部照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
|
|
揮師北平憶徐達(1) | 揮師北平憶徐達(2) | 揮師北平憶徐達(3) | 遷都定鼎說朱棣(1) | 遷都定鼎說朱棣(2) | 入世異僧姚廣孝(1) | 入世異僧姚廣孝(2) | 朱能地下猶護主(1) | 朱能地下猶護主(2) | 朱能地下猶護主(3) | 朱能地下猶護主(4) | 風華當年尋鄭和(1) | 風華當年尋鄭和(2) | 黑山迷霧辨剛鐵(1) | 黑山迷霧辨剛鐵(2) | 黑山迷霧辨剛鐵(3) | 法海壁畫探李童(1) | 法海壁畫探李童(2) | 法海壁畫探李童(3) | 名祠滄桑祭於謙(1) | 名祠滄桑祭於謙(2) | 名祠滄桑祭於謙(3) | 夢裏登城話阮安(1) | 夢裏登城話阮安(2)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