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國學智慧與當下生活:百傢講壇   》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的人生之路(10)      張曉傑 Zhang Xiaojie

  至此,李斯在官職上不斷升遷,從捨人、郎、長史、客卿,現在又升任廷尉,對他個人而言,離人生的最高理想越來越近了。
  “一言可以興邦”,李斯的這次上書,對於糾正秦王的錯誤,維持秦國強盛的局面,促進秦國的統一,加速歷史進程無疑具有重要意義的。
  三,帝國大廈的搭建人
  從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開始,秦開始了滅六國的戰爭。這場戰爭打了1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實現了國傢的統一,建立了統一的專製集權的秦王朝,中國歷史進入了新時期。李斯策劃、參與了滅六國的戰爭,並在統一之後幫助秦始皇規劃政權建設,製定鞏固統治的各項制度。這一時期,李斯的年齡從50歲到60出頭,正值年富力強,政治經驗豐富,他的政治才幹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在秦統一前後,李斯參與的重要活動是滅六國的戰爭。
  秦滅六國後,李斯幫助秦始皇製定鞏固統治的各項制度和措施,為秦政權的鞏固作出了重要貢獻。具體講有以下幾點。
  第一,議定帝號,設立皇帝制度。
  第二,設立官僚制度。
  秦朝的中央官製是以三公九卿為中心的。所謂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實際在秦朝和漢初,這三位官員的地位雖然很高,但三人並不一樣,不是平起平坐,丞相地位最高,是百官之長,地位最高,“金印紫綬”,這是說,丞相的印是金質的,上面是紫色的絲帶。丞相的職責是“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漢書·百官公卿表》),“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三公中,太尉是負責軍事的長官。秦朝最高的軍事統帥是皇帝,三公中的御史大夫相當於副丞相,地位稍低,“銀印青綬,掌副丞相”,是專職的監察官員之長,也參與軍國大事,協助丞相總領百官,還掌管圖籍秘書,製訂法律。
  在秦代,三公實際以丞相為核心,主持全國政務,御史大夫起着輔助和製衡的作用,太尉則幫助皇帝管理軍事。李斯後來就擔任了丞相一職,實現了他個人的最高理想。在三公之下還有九卿,分管兵、刑、錢、𠔌各方面的工作。
  第三,實行郡縣製。
  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意見,在全國實行郡縣製。郡是秦朝地方的最高行政機構,秦初設置了36個郡,後來隨着國土擴充,有所擴大。馬非百先生在《秦集史》一書中統計是46個郡①。各郡大小不一,有的屬縣30多個,有的僅兩三個。
  郡縣製與分封製相比,是一個重大的進步,有利於國傢的統一和政令的下達,從總體上看,郡縣製避免了國傢的分裂和地方勢力與中央的對抗。但是在經濟不發達,交通不便利的中國古代,是不是應該廢除所有的分封呢?還是可以局部保留呢?關於這個問題,在秦朝一直存在不同意見,並因此並釀成了一場慘禍。
  以上三點,皇帝制度、官僚制度、地方郡縣制度,是秦朝最重要的制度,這些制度的實行,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層層控製的統治體係,強化了封建國傢機器,為我國歷代封建王朝所沿襲,影響深遠。
  第四,製定法律制度。
  李斯參與製訂的制度還有法律制度。李斯在秦國和秦朝初年,擔任過廷尉一職,廷尉是中央最高司法官,是九卿中專管司法的行政官吏。李斯對法律很精通。
  秦朝建立後,李斯鑒於天下初定,人心尚未賓服的現實,建議政府宜厲行法製,罷黜六國與秦不同的法律,重新修訂律令典章,統一法製,頒行全國,使臣民有所遵循,以實現國傢的長治久安。秦始皇認為李斯的意見很好,就讓李斯主持製定了《秦律》。
  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出土了一千多衹竹簡,為我們研究戰國末年秦至秦王朝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尤其是法律制度,提供了豐富而又係統之原始資料。雲夢秦簡的內容絶大部分是秦朝的法律文書,為人們全面、準確研究秦朝的法律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秦律不僅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而且對以後歷朝歷代製訂法典都有重大影響。
  第五,統一文字。
  統一文字是秦始皇對中國文化的重大貢獻,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發展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李斯是統一文字的參加者和實踐者,在中國書法史上,李斯也占有一席之位。他是被公認的中國第一位書法傢。李斯的字簡潔明快,整齊端莊又生動有力,流傳至今的有他隨秦始皇巡遊時書寫的泰山石刻。秦朝初年,李斯參與的鞏固秦統治的活動還有很多,如統一度量衡、抗擊匈奴、修馳道、規劃設計宮殿園林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1)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2)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3)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4)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5)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6)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7)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8)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9)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2)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3)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4)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5)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6)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7)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8)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9)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0)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1)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1)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2)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3)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