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74節:成王敗寇與仁義的功利(3)
吳建雄 Wu Jianxiong
柳下季問:"我那個弟弟沒有讓您不高興吧?" 孔子說:"沒有,沒有,是我自己沒事找事,自找的沒趣。幸虧我跑得快啊,一邊給老虎上食兒,一邊給老虎溜須,這纔幸免於虎口之險。"
孔子規勸蹠,反被蹠嚴加指斥,稱為"巧偽"之人。蹠用古往今來的大量事例證明儒傢聖君、賢士、忠臣的觀念都是與事實不相符合的,儒傢的主張是行不通的。孔子顯然是失敗了,然而,他是怎麽失敗的呢?我們且看看他犯下的幾個錯誤。
孔子的第一個錯誤犯在他對父子、兄弟之間教育問題的認識上。從孔子與柳下季的對話中不難看出,孔子把教育的目的說成是衹有父親成功教育兒子、哥哥成功教育弟弟,纔會讓世人重視父子、兄弟的親屬關係。這不免讓人質疑,難道衹是為了讓別人重視他們的關係纔去教育嗎?用蹠的話說,難道你不說我長得俊美,我就不俊美了嗎?父教子、兄教弟的根本不在於世人眼光如何,教育應出自本能、血脈的遺傳,父子兄弟之間的關係無法泯滅。教育是一種不忍,不忍看到對方闖入誤區、犯下禍害。
這不禁讓我想到一份少年犯罪研究報告。有些少年犯出生在物質條件富裕、父母熱情關愛的家庭,可他們卻犯下罪行,且多數是命案。在充滿愛的世界怎麽會塑造出如此冷血殘忍的心靈呢?經過一番調查後,真相浮出,那些少年犯們之前的確感受到很多愛,但那些愛都不是無私的,都是有所求的。傢長把對孩子的教育當成了一種投資,無時不灌輸培養孩子是為了養老的思想。教育的概念被扭麯了,孩子的精神世界無比壓抑,所以常常過激。對於教育者而言,教育其實是一種心靈的感動,切記,是感動而不是感化。教育是一種愛的傳遞,這裏的愛是指不求回報的愛。
孔子第二個錯誤在於說服蹠時方式過於簡單,一開始就沒吸引住對方的註意力。孔子試圖告訴蹠他的富有--外表俊美、頭腦聰慧、勇敢剛強--而這幾點蹠本人早就知道,也不想想,一個不自信的人怎麽能做盜中之王呢?孔子把衆所周知的事情加以纍贅的闡述,一開始就沒吸引住蹠。
孔子所犯的第三個錯誤成了他談判失敗的致命傷。孔子本想用大城去誘惑蹠,萬沒想到用錯了誘餌。蹠之所以占山為王,就是為了利益。孔子用利益去誘惑蹠,其實是把一個極端的人引嚮一條更極端的路。孔子用大城、大國的利益去引誘蹠,其實是強化了蹠的欲望,就算他能夠答應孔子,其侵略性最終還是會變本加厲。蹠根本不吃孔子那一套,反而對他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反攻。
蹠先指出孔子的虛偽。大凡在別人跟前喜歡說好話的人在人背後都喜歡說壞話。孔子的詭計在蹠跟前一目瞭然。無非是釣魚嘛,用富貴去引誘我,最後想駕馭我。不幹!蹠提出了自己的價值觀。他不祈求大富大貴,因為你接受了越多的好處相應你的子孫後代就要還更多的債,受更多的苦,何必釀個禍根呢?城池最大的莫過於整個天下,堯舜擁有天下,子孫卻沒有立錐之地,商湯與周武王被立做天子,可是後代卻遭滅絶,這不是因為他們貪求占有天下的緣故嗎? 蹠對孔子緊接着來了第二次攻擊,這次孔子真的是崩潰了。蹠讓孔子給"盜"下個定義,盜就是偷,我蹠偷的衹是財寶,是物質資料;而你孔丘呢,美名高照,你偷的是人心--因為你的仁義學說,人們知道了好壞、是非、善惡,也明白了什麽是奬賞、怎樣纔有奬賞。人人都為了得到奬賞去假裝仁義,表面上利他,實際上利己。你的偷纔是真正的偷呢! 看孔子一言不發,蹠來了最後一擊。好吧,就算承認你的仁義學說有好的、積極的地方,那讓我們看看懂得仁義後的人吧,看到了嗎?他們死板、呆滯、生硬而刻意地去遵守仁義,照本宣科;世界每天都不同,而他們卻始終衹會用死板的仁義去面對世界。伯夷、叔齊是怎麽死的?申徒狄怎麽死的?尾生怎麽死的?這些人就死在呆板地遵守仁義、不懂得隨機應變上了。
這便是史上著名的"孔子三誤"與"盜蹠三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
|
|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 | 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 | 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 | 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 | 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 | 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 | 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 | 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 | 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 | 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 | 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 | 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 | 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 | 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 | 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 | 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 | 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