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大唐詩人三部麯之:太白醉劍 》
第二十二章 李白賦詩吳越地 許傢納婿安陸城(1)
程韜光 Cheng Taoguang
江湖風波暫息。李白滿懷眷戀離開金陵之時,心情愜意。沿江直下,李白亦是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古城雖無金陵之雄偉,卻因隋煬帝開江觀瓊花而四通八達,客商雲集,風帆競發,繁華勝似金陵。揚州乃淮南道都督府所在地,達官顯貴之傢多置於此。李白報國心切,無心揚州風景,亦是手持行捲,四處幹謁,以求出仕。亦是大唐泰山封禪之後大慶,達官貴人夜夜笙歌,紙醉金迷,亦是“十謁朱門九不開”。李白像一片秋葉,孤零零飄旋於揚州小巷、江邊、瘦西湖畔……繁華街衢,達官貴人奢華無度;城市角落,黔首黎民食不果腹……李白茫然不知所以。在憂鬱苦悶之中,李白衹好繼續嚮大海方向走去,來到又一個繁華勝地,吳越之心髒——姑蘇。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至今惟有江西月,曾照吳王宮裏人。
李白拋下行捲,至此憑吊:憑吊臥薪嚐膽之越王勾踐,功成身退、泛舟江湖之范蠡;憑吊一夜白首之伍子胥,閉花羞月之浣紗女;憑吊古城、江水和生於斯而老於斯所有生靈……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裏醉西施。
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
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傢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衹今惟有鷓鴣飛。
……
喟嘆古今之盛衰、興廢之無常、人世之滄桑、繁華之易盡,李白頓覺人生之無奈與凄涼。
李白衹好繼續嚮大海方向走去,和夏天一起,乘船穿運河至麯阿。華麗大船,逆水而上。運河岸上,拖船纖夫汗落如雨,艱難行進。李白不由心中酸楚,記下《丁都護歌》:
雲陽上徵去,兩岸饒商賈。吳牛喘月時,拖船亦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一唱《都護歌》,心催淚如雨。
萬人係磐石,無由達江滸。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此詩落筆沉痛,含意深遠,纖夫之苦,乃李白之苦也!行船亦如國運,行船之難皆因百姓之艱也!
李白繼續嚮大海方向走去,嚮天台山走去,一路觸景,處處傷情。李白和秋天一起來到天台山。當仙山出現眼前,李白頓忘一路風塵,跨石橋、越山溪,用心叩開桐柏峰玉霄宮門。
“師父已經化仙而去。”李白喜見道中纔俊元丹丘,不料白雲子已於暮春仙逝。元丹丘道,“師父坐化之時,東海泛波,彩霞滿天,仙樂裊裊。師父靈魂金光閃過,蒲團之上,唯餘衣物。師父知太白會來,着我等待。”
李白滿懷期望、歷盡艱辛至此,聞此噩耗,心中悲苦。登高山、臨東海憑吊白雲子,長歌當哭。李白數日盤桓靈溪之畔,傳說於此洗濯,便能忘世上憂愁。李白將身心洗了又洗,卻是倍添惆悵。雖與元丹丘談心論道,言語契合,李白遠道至此,總有悵然若失之感。又逢元丹丘奉詔將入長安論道,李白衹好辭別天台山!
接連數日江南大雨不絶。李白茫然不知去處。再至揚州,登上大明寺棲靈塔,想起《法華經》“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吒天”之語,心中渴望大佛為自己指點迷津。李白望着寶塔,口中吟道:
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頂高元氣合,標出海雲長。
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水搖金剎影,日動火珠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河南文藝出版社 |
|
|
前言 | 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1) | 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2) | 楔子 |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1) |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2) |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3) |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1) |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2) |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3) |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4)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1)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2)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3)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4)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5) |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1) |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2) |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3) |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1) |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2) |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3) |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4) | 第六章 李白辭師逢桃紅 魂魄升天識太真(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