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駡最多的人和最多人駡的人--李敖 Most people curse curse most people - Li Ao   》 九、白眼看“臺獨”(1)      陳纔生 Chen Caisheng

  “臺灣獨立運動”(簡稱“臺獨”)是特指以否認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以爭取“臺灣獨立建國”為目標的一切政治活動。“臺獨”最初起源於50年代,由於長期以來臺灣當局的鎮壓,臺獨分子衹能在海外的少數地方活動。進入80年代以後,島內政治反對派進入活動高峰期,隨着當局對“臺獨”的寬容放縱態度,“臺獨運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規模發展,滯留海外的“臺獨”頭面人物幾乎全部回到了臺灣,把島內當成主要舞臺,從言論層面上升到“實施階段”,民進黨公開把“臺獨”列為“政見”,一些“臺獨”激進分子進入了臺灣的權力機構。在國民黨內亦有人提出了要求當局改變“一個中國”的政策,統獨之爭也自然成為臺灣政治思想界的一個焦點問題。  在與黨外人士的聯合作戰中,李敖幾乎無役不投,成為黨外的主帥之一。但隨着鬥爭形勢的變化,一些黨外人士逐漸地滑嚮了“臺獨”的深淵,李敖便毫不猶豫地表露出自己的不同觀點。1986年9月民進黨成立,黨綱草案中寫有“臺灣前途應由臺灣全體住民自决决定”,態度還較曖昧。但四年後在民進黨第五次代表大會上,就有人提議將“建立産權獨立自主的臺灣共和國”的條款(即“臺獨條款”)正式寫進黨綱。李敖在批判民進黨的政治“缺德”、迷信無知、派係鬥爭、藏頭縮尾、奴顔媚骨等特性的同時,亦尖銳地批評了以民進黨為主流的“臺獨”思想。  早在60年代,李敖在批評文學創作中的“鄉愁情結”時,就已表露出他對一個中國觀念的固守。他說:“許多外省的朋友,他們寫詩填詞,儼然以‘作客’的姿態出現,這是很不得體的小氣派。他們一提筆,就滿紙是‘他鄉’、‘旅次’、‘客次’、‘逐客’等等的立場,這是絶對不妥的。這簡直是有意劃分中華民族的共同血液與山河。”①在他的思想視野中,“中國”從來都沒有局限在小小的臺灣版圖之內,而是一個宏大的概念。這從他在中學時代寫下的言志詩中便可以清晰地看出。到八、九十年代,黨外勢力興起,當一些人提出“臺獨”的口號時,他的這種意識更加明確。他認為,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而且,祖國統一最終必將實現。他在答記者問時預言:“臺灣未來將被中共取得,國民黨會消失,‘臺獨’空忙一場。”①1991年7月6日,臺灣《聯合報》登一消息,稱“今年四月底海基會首次大陸行,中共媒體一開始亦稱其為臺灣‘省’海峽交流基金會,後來改稱臺灣海基會;這次用語如出一轍,是否有意凸顯海基會的地方性色彩,值得註意”,“中新社、新華社口徑一致”,“與上回用語如出一轍似又玩‘矮化’遊戲”。李敖認為,《聯合報》的報道是不公正的,“臺灣為中國的一個省,國民黨偽政府並不爭執……臺灣既是中國的一個省,海基會不是臺灣省海基會,又是什麽?臺灣之於大陸,明明是一個省的孤懸在外、明明是一個省的地方割據,在事實上與邏輯上,稱做‘臺灣省’,都是名正言順的,又何‘矮化’之有?”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臺獨”思想是心胸狹窄的表現,是“島國的褊狹之見”(insular prejudice)衹有實現統一大業纔有大中華的氣象。他在《懷念郭國基先生》一文中藉這位民族英雄的話說,“‘大陸這麽大的財産’,是共同的祖先開墾的,‘財産未分,大傢有份’……他沒有因為對國民黨的厭惡而影響到他基本方向的清明,而影響到他對整個中國的熱愛,而影響到他采用狹小的眼光捨棄他對整個中國的關切。”“為正確目標而奮鬥的人,要有‘山平水遠蒼茫外,地闢天開指顧中’的氣象,不要因蒼茫而小傢子氣,衹求跟偏安的、自私的一黨獨大共存,而忘了河山千裏的指顧。”  在《拿破侖與臺灣獨立》等文中,李敖具體闡述了這一思想。拿破侖在少年時代便參加科西嘉島的獨立運動,他的父母都是“科獨”的激進分子。在一次鬥爭失敗後拿破侖醒悟了,他認為“科獨”並不能帶給科西嘉真正的獨立,當包力將軍提議勾結英國以反抗法國的時候,拿破侖拒絶了,他說:“這樣做,等於把科西嘉由法國轉賣給英國。”這自然不應該是科西嘉的前途。李敖由此論述道:“拿破侖獻身‘科獨’運動,他可以舉出一千個科西嘉應該獨立的理由,但是,一朝他有了世界性的眼光和‘大陸’的胸襟,他覺悟到他不該再以一個小島褊狹之見來夜郎自大,當然也毫不自卑,你看,他以一個又矮又小的科西嘉人,最後統治了‘大陸’;真正有大志的人,他不怕‘大陸’統治小島,而要用小島統治‘大陸’。”“36000平方公裏的臺灣,衹不過比8700平方公裏的科西嘉大一點點兒,有眼光和胸襟的臺獨豪傑們,不妨想一想。”  他在《沒有國是孤島》一文中說,一個醫學院的教授教學生實驗,教授把大便放在杯中,伸手用指頭沾了一下,就朝舌頭上一放,並加以品味,然後說:“學科學要有實驗精神,我現在嘗大便,就證明這種精神。現在你們每一位都照我這樣做一次。”學生無奈,都照做了,可是做完後,教授講評說:“事實上,我用的是食指沾大便,可是朝舌頭上放的卻是中指。我根本沒嘗到大便——你們實驗精神是好的,可是觀察力太弱了。”李敖由此引申說:“有一個強大大陸政權的存在,‘臺灣’獨立就沒有可能。以為負隅頑抗可以維係小朝廷的人、以為這種強大不足以拿下臺灣的人,他們實驗精神是好的,可是觀察力太弱了!”在《與其做好夢,不如做大夢》一文中他又說,“如果沒有中國大陸‘宗主國’似的泰山壓頂、隔海磨刀,在現實利益上,臺獨是一個好夢;但是,有這一壓頂與磨刀現象而不予重視,衹是關起門來一廂情願以為‘臺獨’可行,就太不識世界大勢、不明敵我關係了,也太天真了。”  在“臺獨”思想中,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人當年從英國移民到新大陸,但並不妨礙其建立獨立國傢,“看到美國獨立後如此風光,如此跟祖國(英國)友好,臺灣獨立的前程豈非似錦哉?”對此,李敖在《美獨與臺獨》一文中詳細追述了美國獨立建國的經過,指出美國獨立並不是絶大多數人的要求,其素志也不過是在爭取“英國人的權利”而已,他們是“因做完整的英國人而不可得,纔憤而離傢出走的做了美國人,他們的獨立是很勉強的。”最後說:“美國大陸離開了英國小島,在兩百年前的世界裏,都真情不過如此;兩百年後的天真人士,居然以為臺灣小島可以離開中國大陸,並引美國為證,他們真昧古而不知今了!”  他在文章中毫不留情地批評了民進黨人士中嚴重的“夜郎癥”,即盲目的自大。在《臺灣的“夜郎癥”》一文中,作者以民進黨“立法委員”張俊雄為例說:“張俊雄在競選演說《臺灣客棧?美麗鄉土》中,公然說:‘臺灣的面積占世界第32位,比以色列大好幾倍!’我看了這種大言不慚,真嚇了一跳!苟有一點世界常識,都知道縱使臺灣獨立成國,它的面積排名,也在108名以外,又何來第32位?至於說‘比以色列大好幾倍,也是笑話。臺灣面積36000平方公裏;以色列面積20700平方公裏,連半倍都沒有,又何來好幾倍?”作者說:“古代夜郎的自大,在於交通不便,因而不知別人之大和自己之小;現代夜郎的自大,卻是狂妄無知,抹殺別人之大和膨脹自己之小。世之比夜郎還夜郎者,吾在臺灣見之。”  不難看出,李敖的眼光是宏大而寬廣的,在統獨問題上,他不僅認識到了海峽兩岸同文同種的這種血濃於水的關係,而且也註意到了臺灣的歷史發展、現實情景和未來前途,衹有經濟、政治的一體化,纔可能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具有穩固的地位。主張“臺獨”,一方面意味着泰山壓頂的危險,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把自己由一個大國交給另一個大國,就像拿破侖所認識到的“科獨”的前途一樣。也正是出於這樣一種高瞻遠矚的世界性眼光,在世紀之交的“總統”參選演說中,他堂堂正正地提出了擁護鄧小平“一國兩製”的主張,認為“一國兩製”承認臺灣現有的制度,保證50年不變,“我們可以有50年的時間,為什麽不要?臺灣明明可以有談判的機會,為什麽又不去爭取?”他認為,衹有在交融與碰撞中,優越的制度進步的思想才能顯示出威力,我們應該大膽地在“兩製”中去影響對方。再說,臺灣一定要有腹地纔會有發展。“政府”過去的南進政策,搞得華人被殺,為何不拿同文同種的大陸作為發展腹地呢?而且臺商比臺灣政客聰明,早就到大陸投資。若他當選“總統”,一定馬上兩岸無條件開放三通,相信卅年後以臺商在大陸的經濟實力,一定可以影響大陸,如同猶太人在美國影響美國一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一、他嚮往“偉大驚人”(1)一、他嚮往“偉大驚人”(2)二、行為“古典”
三、神交梁啓超四、師從嚴僑(1)四、師從嚴僑(2)
五、暗戀羅君若六、失戀:“性的信仰的轉變”(1)六、失戀:“性的信仰的轉變”(2)
六、失戀:“性的信仰的轉變”(3)七、姚本師,“不拒麯木”八、鬍適:(1)
八、鬍適:(2)九、“偏要驚人過一生!”(1)九、“偏要驚人過一生!”(2)
十、《一個預備軍官的日記》(1)十、《一個預備軍官的日記》(2)十、《一個預備軍官的日記》(3)
一、他嚮往“偉大驚人”(1)一、他嚮往“偉大驚人”(2)二、行為“古典”
三、神交梁啓超四、師從嚴僑(1)四、師從嚴僑(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