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季羨林談人生 》
第74節:公德(四)
季羨林 Ji Xianlin
公德(四)
已經寫了三篇《公德》,但仍然覺得不夠。現在再寫上一篇,專門談"國吐"。
隨地吐痰這個痼疾,過去已經有很多人註意到了。記得魯迅在一篇雜文中,談到舊時代中國照相,常常是一對老年夫婦,分坐茶几左右,幾前置一痰桶,說明這一對夫婦胸腔裏痰多。據說,美國前總統訪華時,特別買了一個痰桶,帶回了美國。
中國官方也不是沒有註意到這個現象。很多年以前,北京市公佈了一項罰款的規定:凡在大街上隨地吐痰者,處以五毛錢的罰款。有一次,一個人在大街上吐痰,被檢查人員發現,立刻走過來,嚮吐痰人索要罰款。那個人處變不驚,立刻又吐一口痰在地上,嘴裏說:"五毛錢找錢麻煩,我索性再吐上一口,湊足一元錢,公私兩利。"這個故事真實性如何,我不是親身經歷,不敢確說,但是流傳得紛紛揚揚,我寧信其有,而不信其無。
也是在很多年以前,北大動員群衆,反擊隨地吐痰的惡習。沒有聽說有什麽罰款。僅在學校內幾條大馬路上,派人檢查吐痰的痕跡,查出來後,用紅粉筆圈一個圓圈,以痰跡為中心。這種檢查簡直易如反掌,隔不遠,就能畫一個大紅圈。結果是滿地斑斕,像是一幅未來派的圖畫。
結果怎樣呢?在北京大街上照樣能夠看到和聽到,左右不遠,有人吭、咔一聲,一團濃痰飛落在人行道上,熟練得有如大匠運斤成風,北大校園內也仍然是痰跡斑駁陸離。
我們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是英勇善戰的民族,我們能夠以弱勝強,戰勝了武裝到牙齒的外敵和國內反動派,對像"國吐"這樣的還達不到癬疥之疾的弊端竟至於束手無策嗎?
更為嚴重的是,最近幾年來,國際旅遊之風興。"國吐"也隨之傳入國外。據說,我們近鄰的一個國傢,為外國遊人製定了註意事項,都用英文寫成,獨有一條是用漢文:"請勿隨地吐痰!"針對性極其鮮明。但卻决非誣衊。我們這一張臉往哪裏擺呀!
冶這樣的頑癥有辦法沒有呢?我認為,有的。新加坡的辦法就值得我們參考,他們用的是嚴懲重罰。你要是敢在大街上吐一口痰,甚至衹是丟一點垃圾,罰款之重讓你多年難忘。如果在北京有人在大街上吐痰,不是罰五毛,而是罰五百元,他就决不敢再吐第二口了。但這要有兩個先决條件:一是耐心的教育,不厭其煩地說明利害,苦口婆心。二是要有國傢機關、法院和公安局等的有力支持。决不允許任何人耍賴。實行這個辦法,必須持之以恆,而且推嚮全國。用不了幾年的時間,"國吐"這種惡習就可以根除。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信念。
2002年6月4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做真實的自己(代序) | 第2節:人生 | 第3節:再談人生 | 第4節:三論人生 | 第5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1) | 第6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2) | 第7節:不完滿纔是人生(1) | 第8節:不完滿纔是人生(2) | 第9節:緣分與命運 | 第10節:謙虛與虛偽 | 第11節:做人與處世 | 第12節:走運與倒黴 | 第13節:牽就與適應 | 第14節:知足知不足 | 第15節:有為有不為(1) | 第16節:有為有不為(2) | 第17節:三思而行 | 第18節:論壓力 | 第19節:論朋友 | 第20節:論恐懼(1) | 第21節:論恐懼(2) | 第22節:愛情(1) | 第23節:愛情(2) | 第24節:愛情(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