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74節:江漢湯湯,問鼎中原唱大風(3)      劉緒義 Liu Xuyi

  熊通的動作可以概括為三步麯。
  首先是滅權。權國在今湖北當陽縣東南,國傢不大,但國力卻不弱。楚國從熊渠至熊坎幾代國君想滅都未能滅掉,到熊通終於實現了先君鳳願。熊通滅權後,以權國故地設權縣,命鬥緡(權國國君)為權尹。"設縣"這一舉措意義重大。
  中原的縣雖在西周就有了,但西周的縣還衹是泛指郊外地區,不能構成一級行政區域。以縣為一級地方行政區域,即自熊通滅權國而置權縣始。直到當代,縣仍是中國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域。不久,鬥緡反叛。熊通作出果斷决策,發兵平板,包圍了權縣,捕殺了鬥緡,然後將權縣遷到那處(今湖北荊門市)。此後,楚每滅一國,便把該國的公族遷到楚國的後方,嚴加監管,對該國的故地則通常設縣,因俗以治之。《左傳·桓公二年》記:"蔡侯、鄭伯會於鄧,始懼楚也"。事在公元前710年,熊通三十一年。蔡國離楚國較遠,鄭國離楚國更遠,它們都在中原,但也開始怕楚國了。
  接着是破鄧服隨。
  漢東諸國中,鄧國(今湖北襄樊西北)是地理位置最特殊的一國。他扼守着楚國從鄂中北上河南腹地的水路要道。以鄧為界,攻鄧則可北上進入河南南陽;不攻鄧國,從鄧南部東進則可先進入鄂東地區。熊通經過慎重考慮,認為"漢東之國,隨為大。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决定首先沿鄧國南部東進,而其實目標則是指嚮鄂東的隨國,計劃以逼迫隨國臣服來瓦解漢東各國的聯盟狀態,然後再圖北上。
  事實證明這一决策是正確的。
  公元前706年,周鄭繻葛之戰次年,熊通率其三軍渡漢伐隨。這是在若敖、吩冒時都不敢有這樣的奢望。隨國在今湖北隨縣境。是周王朝封在漢江以東的最大的諸侯國,也是漢東諸國之首。熊通采取的是伐謀,想以逼服隨國的方式示威漢東,先斷漢陽諸姬半壁江山。楚軍進逼隨國,隨侯派人責問緣故。熊通回答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
  《左傳》桓公六年也載,楚國陳兵於瑕地,先派人到隨國去求和。隨國派少師主持和談。鬥伯比便建議楚王把精銳隱藏起來,讓隨人看到的都是老弱病殘之兵。果然少師回去後便請求隨侯追趕楚軍,隨國大夫季梁勸止,說:"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誘我也,君何急焉?"隨侯害怕,便衹好答應楚國嚮周天子轉達楚君熊通的要求,理所當然地遭到了周天子的拒絶。熊通得知後不知是假裝義憤填膺,還是真的生氣了,他大吼道:"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早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今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於是在公元前704年自立為王,成為春秋歷史上楚國第一王,即楚武王。
  熊通稱王之後便在瀋鹿會盟周邊諸侯,但隨、黃兩都國沒有參加。楚武王就親自率軍攻打隨國,大敗隨軍,俘虜了隨國的戊車和右少師,隨國承認了楚國的王號之後,楚國撤軍。
  楚武王三十八年(公元前703年),巴國派使臣前來楚國通報欲與鄧國交好。楚武王對巴國的要求表現的很大度,專門派出嚮導領巴使前往鄧國行聘。但到了接近鄧東南部邊地時,巴使一行突然遭到當地人的襲擊,楚武王派出的嚮導也被殺害。楚武王大怒,立刻派人趕赴鄧國予以譴責,並要求鄧國應對此事負責。鄧國態度傲慢無禮,對楚武王的要求不屑一顧。楚武王怒,派大軍聯合巴軍攻打鄧國,大敗鄧軍。
  楚武王四十年(公元前701年),楚武王派大將鬥廉護送大夫屈瑕去與漢東貳、軫兩國結盟。鄖國(今湖北沔陽縣)為了阻遏楚國勢力東進,陳兵於蒲騷(今安陸東南)阻擋楚國使團,並聯合隨、州、絞、蓼等共謀攻楚。
  面對五國聯軍,楚使團內部出現了意見分歧。楚將鬥廉主張率兵奇襲,先擊破隕軍。鬥廉認為衹要趁他國軍隊未到的時機先將事件的策劃者隕國擊敗,其它各國自然望風而逃。大夫屈瑕則認為手中軍力不足,提出嚮楚王要求增兵,鬥廉說:"軍隊的勝敗在於團结與否,而不在於人數多少。當年周商之戰,將軍應該是聽說過的。今天我軍已準備就緒,又何必請求援軍呢?"莫敖說:"那我們占卜吧。"鬥廉毅然拒絶,說:"遇到無法决擇的事纔需要占卜,現在我等决心已下,何需占卜?"隨即出銳師襲擊隕軍。鄖軍措手不及,很快失敗。其它各國見隕軍大敗,果然調頭返回。於是楚軍敗鄖軍於蒲騷,並最終完成了會盟凱旋而歸。
  魯桓公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鬥伯比前往送行。回來的路上,對他的司機說:"莫敖必敗。我看他走路把腿擡得很高,這是心意浮誇搖擺不定之表現。"就去見楚王說:"必須派援軍接濟纔是。"楚武王不同意。回到宮跟夫人鄧曼說起這事。鄧曼這個女人很不簡單,她是鄧國人,作為楚武王夫人,聰明識人,一些事武王决定不下,常常是鄧曼給他出主意,是個賢內助。後人因而把她收入《列女傳》。鄧曼說:"鬥大夫之意並非是指人數多寡,而是說君王要以信用來鎮撫百姓,以美德來訓誡官員,以刑法來使莫敖有所畏懼。莫敖習慣了蒲騷之役的勝利,就會自以為是,必然輕視羅國。君王如不加鎮撫,他就會輕率大意而缺乏防備。大夫就是要君王訓誡大傢好好督察他們,召集有關部門勉之以美德,見到莫敖要告訴他上天不會寬恕他的過錯。否則,鬥大夫難道不知道楚軍已全部出發了嗎?"楚武王聽後立即派人追趕,可惜來不及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