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代 》 南明史 》
第十五章 吳勝兆、王光泰等的反清
顧誠 Gu Cheng
1647年是永歷改元的第一年,呈現在朱由榔面前的圖景是非常黯淡的,清兵步步進逼,險象畢露;南明方面雖然還有幾個正直老臣如瞿式耜、何騰蛟、堵胤錫勉強支撐着殘山剩水,也不過苟延殘喘而已。
永歷二年(1648)的元旦,朱由榔在桂林行宮裏接受了臣工的朝賀。參加慶典的官員寥寥可數,更增添了冷落的氣氛。朱由榔下詔給占據四川各地的軍閥封爵,如趙榮貴為定隨侯,王祥為榮昌侯,袁韜為定西侯,楊展為廣元伯,李占春為綦江伯,於大海為武隆伯,侯天錫為永寧伯,武大定為犁庭侯,其他兵力較少的軍閥如三譚(譚文、譚弘、譚詣)之流也授以挂印將軍的官銜①。采取這個舉動,不過是把實際上控製不了的四川各鎮在名義上加以籠絡,藉以掩蓋由於湖南全省淪入清方之手造成的人心離散局面。正月下旬,清軍由湖南攻入廣西,連剋靈川、興安。南安侯郝永忠見桂林危急,催促永歷帝趕快南遷。三月初十日,朱由榔逃到南寧時,跟隨的臣子不過大學士嚴起恆、吳貞毓、王化澄、蕭琦等七人而已②。儘管在瞿式耜組織下挫敗了進犯桂林的清軍,暫時穩定了局勢,但是永歷朝廷所能控製的廣西一省防禦力量的薄弱也暴露無遺了。
在前途渺茫的境況下,忽然“於無聲處聽驚雷”,喜訊接二連三傳來,給永歷朝廷帶來了無限的欣慰,看來中興有望了。這就是1648年(順治五年、永歷二年)正月二十七日金聲桓、王得仁在江西南昌反正歸明;三月十七日李成棟在廣州反清;十二月初三日姜瓖在山西大同反正。這三個事件都可以說是震驚全國的大變,事變的發生不是偶然的。金聲桓、李成棟、姜瓖等人都是明朝的總兵,投降清朝以後憑藉手中實力為滿洲貴族平定地方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在清廷重滿輕漢、重遼東舊人輕入關後歸附人員的歧視政策下,他們不僅功高無賞、升官無望,而且受到清廷的猜疑和文官的壓製,大有動輒獲咎之慨。何況在投靠清朝的三年左右時間裏,他們多少摸清了滿洲貴族的實力並不像清朝統治者自己吹得那麽神;各地漢族紳民反清的運動和思潮也使他們不能無動於衷。“蓄之既久,其發必速”,他們先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揭起了反清復明的旗幟,割辮復製,在很短的時間裏就造成全國形勢風雲突變。
在敘述金聲桓、李成棟、姜瓖反清的經過以前,應當首先談談吳勝兆和王光泰兄弟的反清活動。這不僅是因為吳勝兆、王光泰兄弟起兵在前,而且還應考慮到吳勝兆同李成棟曾經在吳鬆共事;王光泰兄弟的起兵和清廷的窮於應付,無疑對金聲桓、李成棟、姜瓖等人的相繼而起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實際上,在二王以前,還有陝西的賀珍等人揭幟抗清,但賀珍是大順軍部將,情況稍有不同。
①瀋佳《存信編》捲二。
②華復蠡《兩廣紀略》;何是非《風倒梧桐記》捲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內容簡介 | 序論 | 凡例 | 第一章 明朝覆亡後的全國形勢 | 第二節 大順政權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失誤 | 第三節 吳三桂叛變與山海關之戰 | 第四節 清軍占領北京和大順軍西撤 | 第五節 畿南、山東、晉北地方官紳 | 第二章 弘光朝廷的建立 | 第二節 朱由崧的監國和稱帝 | 第三節 四鎮的形成和跋扈自雄 | 第四節 弘光朝廷內部黨爭的激化 | 第五節 清廷接管畿南、山東等地和 | 第六節 1644—1645年河南的形勢 | 第三章 弘光朝廷的偏安江淮 | 第二節清廷對南明弘光政權態度的變化 | 第三節 左懋第為首的北使團 | 第四節 弘光朝廷的軍政和財政 | 第五節 弘光朝廷的腐敗 | 第六節 清廷對大順和南明用兵策略的變化 | 第四章 大順政權的覆亡 | 第二節 陝北戰役和大順軍放棄西北 | 第三節 李自成的犧牲和大順政權的失敗 | 第五章 弘光政權的瓦解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