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的权势这样大,以致公侯勋贵、皇亲国戚都没有人敢和他平起平坐,私下见他时,一个个都向他叩头、作揖。百官见他即不觉下跪,甚至有一个叫邵二泉的无锡人,和同官一人因公事往见刘瑾,刘瑾怒斥同官时,邵二泉竟惊到双腿发软,站立不住,尿都吓出来[44]。
当时给皇帝上奏折,先要用红色帖子送给刘瑾,称为“红本”,然后再上报通政司,称为“白本”。奏疏中对刘瑾只准称“刘太监”,不准写他的名字。都察院一次审判重罪犯,在定罪的奏疏中不小心写上了“刘瑾传奉”字样。刘瑾看到后恼羞成怒,狠狠地申斥他们,直到都御史屠带领下属跪下道歉,让刘瑾痛骂一顿,才算了事。因此谒见刘瑾时,拜帖一般都写“官某顿首拜禀见”;还有的竟称他为“顶上”,或自称“门下小厮”。
刘瑾又常派人外出查盘。正德二年(1507)三月,遣科道官查盘天下军民府库[45];十一月,遣科道官查盘天下粮储[46]。三年(1508)五月,命科道官查核各边年例银[47];七月,差科道官查盘两淮运司革支盐引[48]。四年(1509)三月,命直隶巡按罗查盘万全、大宁二都司及所属卫所军器[49]。十二月,命科道官查盘两直隶及各省钱粮[50]。同月,命工部员外郎王查盘遵化冶铁厂岁办铁料、夫匠、柴炭等,并规定今后工部管厂官交待之日,必查核明白方许离任[51]。这些查盘在当时都起了极大的影响。如对各边年例银的查盘,户部原只准备查核军马见存及故物若干[52],而刘瑾却要对几年来年例银的开支作总清查。与此同时,又禁豪强兜揽各边粮草,由殷实之家报纳;惩治由于失职致造成边库粮草大量损坏的官员[53]。于是都御史周南等五人,布政以下孙禄等十人,都被连同以前已经被赦免的罪一起论处,关进监狱,追逼补缴边防的军粮,以致刘宪死于狱中。
又如宦官韦核广东库藏,奏应解诸物多霉烂;梧州贮盐利军赏银六十余万两没有及时解送。于是逮捕原总督两广的右都御史潘蕃及前总督刘大夏,前左布政使沈锐等八百九十九人,全部被罚运米到边库。其实这些受罚的官员中,许多人所以受罚主要在于曾开罪刘瑾,而不是由于失职造成的大小过错的本身,所以受到的责罚特别重。如刘大夏,他曾根据孝宗遗诏,上奏罢免宦官六百八十三人,又曾揭发刘宇的罪状,所以被乘机抄家,七十多岁还充军。又如张鼐,曾反对刘瑾因受贿而曲法宽贷贪官和杀人犯,冒政没有按照刘瑾的暗示送去贿赂,马中锡反对刘瑾的走狗朱瀛等几百人冒认边功,等等。
刘瑾还令天下军民府库要将存留全部解送京师,使郡县积储为之一空。后来杨一清对此情况加以揭发,说这些解京财富一半落到了刘瑾腰包里。
刘瑾还插手盐法。正德四年(1509)闰九月,他上疏奏请免征天下户口食盐;令巡盐御史躬亲掣验;禁空文虚引;禁私贩夹带[54]。太监杨镇携长芦盐八千引往南京易银买丝织造时,自己又买了私盐混在一起装载,并沿途向地方官民要挟贿赂的情况,就是被内行厂告发的。查核盐税时,又杖打了巡盐御史王润,逮捕了前盐运使宁举、杨奇等。杨奇死后,连孙女也被卖掉。但是,刘瑾本人却曾以海鲜为名,夹带私盐,被长芦巡盐御史涂祯拒绝。刘瑾索涂祯赂,涂祯却空着手去见他。刘瑾大怒,矫旨杖三十,戍肃州[55]。
查核宫内掌贮银朱、乌梅、黄丹、百药煎之类的甲字库时,刘瑾把尚书王佐以下一百七十三人分别降职或流放。但都给事中许天锡清查内库时,查出刘瑾多次贪污,却不敢揭发,只好揣着奏疏自杀尸谏。也有人说是刘瑾知道许天锡要揭发他,抢先把他缢死的。
刘瑾又提出罚米法,曾开罪他的官员都被罚把米运到边疆的仓库,以充军粮。过去的尚书雍泰,都御史杨一清等数十人,全都因此倾家荡产。对已死者,则逮捕他的妻子儿女。
刘瑾这一系列措施,激起了官员们强烈的反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