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 》
十七 拓跋濬的中興(1)
陳羨 Chen Xian
與爛人劉駿同時期的北魏皇帝拓跋濬,雖然知名度不高,在北魏歷史上卻是位相當重要的皇帝。在我看來,南北朝北強南弱的局面的最終形成,正是在拓跋濬時期。有趣的是,他在位期間對外用兵的次數非常之少,對南朝宋國勉強算有三次小規模的邊境接觸戰,對柔然用過一次兵,其他都是些小打小鬧的平叛活動。軍事力量的對比,最終體現的是綜合實力的對比,拓跋濬一朝所起的作用,就是積纍實力。
拓跋濬即位時擺在他面前的北魏帝國,形勢很窘迫。拓跋燾末期連年用兵,國庫虧空嚴重,地方上各族之間的矛盾也很大。拓跋濬是先皇嫡孫,皇位本不該有什麽爭議,但由於是通過政變上臺的,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穩固。年輕的拓跋濬剛一上臺,擁立有功的驃騎大將軍拓跋壽樂與尚書令長孫渴侯就因為爭權,把朝中搞得烏煙瘴氣。拓跋濬果斷地將這兩人賜死,穩住了朝政。不久,他又暗中誅殺了兩個叔叔拓跋譚和拓跋建。關於這一點,《魏書》裏語焉不詳,衹說這兩位王爺薨於同日。不過有綫索表明這兩人可能也參與了廢立活動,為了防患於未然,拓跋濬先下了手,行跡還算機密,沒有波及其他人員。(宮廷政變每每引發大規模的殺戮,最壞情況是像劉宋那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大打出手,北魏的這次在拓跋濬的處理之下勉強挺過了危機。)
北魏境內的零星叛亂依然不斷。第二年,長安的徵西大將軍、永昌王拓跋仁等人又造反,失敗後自殺。拓跋濬勢單力薄,當務之急是提拔一批他能夠充分信賴的官員,支持他的源賀、陸麗等人自不必說,都被晉爵為王。這還不夠,畢竟這些鮮卑人打仗厲害,搞政治决策,統治華北地區還欠缺能力,他選用了許多漢人儒生補充他的决策層。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耿直忠誠的高允。
高允一直為拓跋濬的父親拓跋晃出謀劃策,是幾代下來的老臣了,擁立拓跋濬他也有功勞。但是拓跋濬不知為何並沒有給他升官,高允也緘口不言,還做他的著作郎。前文說過,拓跋燾大殺以崔浩為首的史官,唯獨高允僥幸未死。魏國的著史機構遭到了很大的破壞,拓跋濬讓高允牽頭,在和平元年(公元460年)重新恢復了史官。
有好事之徒勸拓跋濬大修宮室,高允進諫說:“臣聽說太祖皇帝(即拓跋珪)平定天下,纔在都城修建了宮殿。當時的營造工作,無不是在農閑時節進行的。如今我們建國已久,宮室齊備,永安前殿(即正殿)足以會見天下衆臣,西堂溫室(即內宮)足以安置聖駕,高臺樓閣也足以觀望遠近。若是要修建更壯麗的宮殿,應該放慢速度,不可倉促而行。採集材料搬運土石的雜役就要兩萬人,加之老小供餉,這麽着也得四萬人,半年建完。古人說得好:‘一夫不耕,或受其饑;一婦不織,或受其寒。’況且發動幾萬人,損失可謂巨大。希望陛下仔細思量。”拓跋濬很敬重這位老臣,聽從了他的意見,不再大興土木。
高允說話直,有時並不考慮聽者的立場和心情,乃至拓跋濬也經常受不了他。拓跋濬並不責罰他,實在聽不下去了,就讓左右把他給扶出去。高允鍥而不捨,又跑回來要求再見拓跋濬。拓跋濬拗不過,也知道他是好意,就屏退左右,與他單獨面談,對他推心置腹。
有一次,拓跋濬感慨地對群臣說:“君主與父親是一樣的,父親有了錯誤,做兒子的怎能不當面指出呢?你們啊,應該學學高允,他纔是真正的忠臣!朕有了錯誤,他常能正面直言,即使是朕不愛聽的話,他也敢侃侃而談,絶不避就。你們這些人在朕左右多年,從來聽不到一句正經話,衹順着朕的意思吹捧,乘着朕高興的時候求官乞職。說得不好聽點,你們每天的工作不過是在朕身邊站站而已,如此都能做到王公,而高允呢,他用寫史的筆匡扶國傢,纔不過是個著作郎,你們難道不覺得自愧嗎?”於是他下令把高允提升為中書令。
這時司徒陸麗進言道:“高允雖然深蒙陛下寵待,但他傢境貧寒,妻子兒女都無以為生。”
拓跋濬生氣地說:“你怎麽不早說,今天看朕提拔他了纔說是吧1當時就帶領群臣一同前往高允傢中探視。
高允毫無準備,當然是“原樣奉呈”在皇帝面前。拓跋濬幾乎不相信眼前的景象,這位朝廷大員的住宅居然衹是茅草蓋頂、幾間平房,再無其他漂亮的建築了。走進屋中,衹見炕上堆的是麻布被子、粗陋棉襖,廚房裏也衹剩一些鹹菜。拓跋濬對衆人嘆道:“自古以來清貧之人,恐也莫過於此啊1便賜他絲帛五百匹、糧食一千斛,並任命他的長子為綏遠將軍,長樂太守,即刻上任。高允多次上表推讓,拓跋濬根本不理他,並且更加重視高允,對他不直呼其名,而尊稱為“令公”。皇帝起了頭,其他人有樣學樣,從此“令公”美名,遠播四海。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在高允的時代,北魏還是實行百官無祿製的,一般官吏有傢産的還好辦,否則就必須另找謀生手段,才能養傢糊口,這也是北魏初期官吏多貪的原因之一(其實即使是高俸祿,高待遇,又何嘗不是貪者居多呢)。高允傢裏窮,所以一直讓自己的兒子們上山砍柴,用以自給。這樣一位清到根子上的官員,沒有人會不肅然起敬吧。)
高允在南北朝時期是壽命極長的一位,他從拓跋燾時起就受召為官,一直活到拓跋濬的孫子、也就是後來的孝文帝元宏在位時期,屢次告老還鄉而不得,享壽九十八歲而終。所謂“無欲者長存”,高允的一生正是最好的註腳。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章 從南北對峙說起 | 一 劉裕發跡(1) | 一 劉裕發跡(2) | 二 桓玄的野心(1) | 二 桓玄的野心(2) | 三 六個月的皇帝夢(1) | 三 六個月的皇帝夢(2) | 四 強國之本(1) | 四 強國之本(2) | 五 拓跋珪功過(1) | 五 拓跋珪功過(2) | 六 拓跋嗣平內攘外(1) | 六 拓跋嗣平內攘外(2) | 七 盧循之亂(1) | 七 盧循之亂(2) | 八 二劉相爭(1) | 八 二劉相爭(2) | 九 翦除異己(1) | 九 翦除異己(2) | 十 討滅宗室(1) | 十 討滅宗室(2) | 十一 劉裕的最後一次輝煌(1) | 十一 劉裕的最後一次輝煌(2) | 十二 失去長安的帝業(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