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喪傢狗 Funeral home dog 》
道不同,不相為謀
李零 Li Ling
15.40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這段話,現在是成語。
信仰是最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也是最不能討論的問題。
“道不同”,是根本原則不同,如政治立場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學術見解不同。這裏面,宗教禁忌最多,排他性最強。宗教信徒,信仰不同,根本說不到一塊兒去,衹好“不相為謀”。但我們不要忘記,雖然信教的是一類,不信教的是一類,信教的卻最容不得其他信仰,不信教的反而是他們爭取的對象。
以前,在美國,有些傳教的,好像上門推銷。碰到這類人,出於客氣,我總是說,對不起,我不信教。美國朋友告訴我,錯,大錯,如果你想徹底襬脫他們的騷擾,最好的答復是,你已加入另一宗教。(道不同,不相為謀)
15.41子曰:“辭達而已矣。”
“辭”,可以是言辭,也可以是文辭。
“達”是表達思想,把想說的意思說清楚,寫明白。
翻譯講究信、達、雅。寫文章,也講究信、達、雅。信是準確,達是通暢,雅是漂亮。
我年輕時,特別迷信雅,花團錦簇,為文造情,文學性第一,後來從事學術,又想把文章寫得老氣橫秋,甲乙丙丁,開中藥鋪,好像特有學問。後來,我纔知道,寫字應該跟說話一樣,自然、流暢,把話說得簡簡單單、明明白白,讓一看就懂,纔最重要,也最不容易。
現在,我很贊同孔子,“達”確實很重要。(把話說明白)
15.42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歟)?”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孔子熱愛音樂,和音樂界的人士有來往,他們多半是瞎子。
“師冕”,是一個名叫冕的樂師。古代的師有很多種:一類是樂官之師,即《周禮?春官》的樂師、大師、小師、磬師、鐘師等等,《微子》18.9的“大師”、“少師”,就是這類師;一類是師保之師,即《周禮?地官》的師氏,這種師,從西周銅器的銘文看,其實是一種軍事教官,如西周銅器常見的“師某”,就是這類教官。這裏的“師冕”是樂官,他是盲人。
“某在斯,某在斯”,“某”是代指坐在席上的每個人的名字,尊者稱字,卑者稱名。上博楚簡《容成氏》說,上古盛世,所有殘疾人都會得到合理安排。這當然是理想之辭,但也不完全是虛構。比如古代經常用瞎子當樂師,瘸子看大門,就是傳統。我們山西,瞎子拉鬍琴吹嗩吶的樂隊很多,路上,一個牽一個,《老井》裏面演過。阿炳也是瞎子。孔子對師冕照顧很周到,很耐心,凡臺階、席位,一一指示,這是對待盲人樂師的禮貌,孔子叫“相師之道”。(相師之道)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李零簡介及自序(1) | 自序(2) | 自序(3) | 自序(4) | 自序(5)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1)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2) | 孔子獲罪的原因(1) | 孔子獲罪的原因(2)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1)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2) | 孔子喜歡木訥之人 | 在守信守時上中國不如西方 | 孔子講節約是心疼有錢有勢人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1)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2) | 孔子怎樣做調查研究 |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 禮之用,和為貴(1) | 禮之用,和為貴(2) | 孔子真的不在乎名嗎?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1)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2) | 怎麽消滅無恥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