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励志感悟 》 一个字的力量:现代人必须具备的28种素质与修养 》
二十五 俭:俭以养德1、勤俭,持久之道
郑国明 Zheng Guoming
文泉杰 Wen Quanjie
中国传统社会是农耕社会,农耕讲究精打细算,不铺陈不浪费,在这样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了中国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即使时间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人们并没有忘记勤俭二字,祖祖辈辈依旧语重心长的叨念,奉为圭臬。
勤俭是人类的美德。古代人关于勤俭有过精辟的论述,左丘明认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和奢侈是人的道德领域内的两个集大成的对立准则,节俭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共同拥有的德行,世人也公认;奢侈却是所有邪恶的品性中最为邪恶的,豪奢最为世人所不齿。诸葛亮也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源于俭朴的生活,只有这样为人才可以“明志”、“致远”。明志就是申明志向,致远就是到达高远,两者都渲染淡泊高蹈的境界,为人心所欣欣向往。
而且,世事盛衰无常。繁华景象总是匆匆而过,盛筵即使有千人开怀畅饮,到头来终要各奔东西。于是人们总是感叹事事不能持久,稍纵即逝。但慧心独具的哲人发现,放弃浮华,回归俭朴,放弃竞逐,回归宁静,就可以得到持久的精神享受。对于几千年的农耕社会总结出来的智慧而言,唯有勤俭持家,才能保证家道不颓,家运绵长。这一点与今天的物质生活仍有借鉴的意义。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
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繁盛一时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但也非常短暂。唯有勤俭能维持家业的延续和家族的长久。对于一个国家来讲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国家形成节俭勤劳的风气,上至领袖下至百姓,人人克勤克俭,国家没有不兴盛的道理,相反,家国上下争相竞豪逐奢,攀比富贵,汰侈无度,这样的国家一定会隐患重重,灭亡的时候不远了。
晋朝的时候,王恺与石崇斗富,王恺是晋武帝的舅舅,晋武帝赐给他很多奇珍异宝,可是拿到石崇那里一比相形见绰,有人就到晋武帝那里告石崇太奢侈了,竟超过了皇帝的排场,晋武帝听后,非但不生气,反而默认了王恺和石崇斗富的逾制和过分,而且晋武帝也跟他们一起荒淫奢侈,挥霍无度。最终,西晋终是一个短命的朝廷,这和君臣的汰侈有重大的干系。
治理国家更要俭约,不可以开导奢侈的风气。奢侈之风一旦熏染国家百姓的日常生活,国家的实力就会遭受严重的损耗。历史上,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往往开国君主知道江山来之不易,克勤克俭性治理国家,使国家慢慢兴盛繁荣。汉高祖刘邦布衣得天下,君与臣共乘牛车衣粗布;隋文帝厉行节俭,开创了开皇之治;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节俭的皇帝。
朱元璋出身贫苦农家,不仅深深体谅农民生活的艰辛、物力的艰难,而且他还身体力行,带头倡导节俭。明朝建立后,按计划要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将图样送给他审定,他当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工程竣工后,他叫人在墙壁上画了许多怵目惊心的历史故事做装饰,让自己时刻不忘历史教训。有个官员想用好看的石头铺设宫殿地面,被他当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朱元璋用的车舆器具服用等物,按惯例该用金饰的,但他下令以铜代替。主管这事的官员说,这用不了多少金子,朱元璋说,“朕富有四海,岂吝惜这点黄金。但是,所谓俭约,非身先之,何以率天下?而且奢侈的开始,都是由小到大的。”他睡的御床与中产人家的睡床没有多大区别,每天早膳,只有蔬菜就餐。
在朱元璋的影响下,宫中的后妃也十分注意节俭。她们从不乔装打扮,穿的衣裳也是洗过几次的。有个内侍穿着新靴子在雨中行路,被朱元璋发现了,气得他痛哭了一顿。一个散骑舍人穿了件十分华丽的新衣服,朱元璋问他:“这衣服用了多少钱?”舍人回道:“五百贯。”朱元璋痛心地说:“五百贯是数口之家的农夫一年的费用,而你却用来做一件衣服。如此骄奢,实在是太糟蹋东西了。”
朱元璋不喜欢喝酒,他多次发布限制酿酒的命令。他不爱奢华,讲究实际。他命令太监在皇宫墙边种菜,不要建造楼台亭阁。为了让儿子们得到锻炼,他命令太监织造麻鞋、竹签自用,规定诸王子出城稍远,要骑马十分之七,步行十分之三。由于他出身贫寒,从小没有读书的机会,从军后,到称帝晚年一直保持勤奋好学的作风。作战之余,理政之后,他常常请儒生讲述经史。经过几十年的刻苦自学,他不但能写手札、军令,还能写诗作赋。他终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懈怠,不腐化。
只有身正为范的节俭,才能教化民众,才能恢复国家的生产,致力于国家的复兴,这一点对于家族也是这样。在企业中更要注重节俭,企业靠盈利生存,节约成本是盈利的大前提,如果不注意日常用度方面的节俭,造成成本的浪费,与公司利益相妨害。
勤俭是持久之道就在于,它摒弃了短暂的浮华,节约了生存的本钱,更倾向于自身的精神修养。但勤俭不等于抠门,过俭则吝,人的财富散还聚来,当用则用,不能做守财奴。而且钱要花到关节处,正如好钢要使到刀刃上,关节处就是非花不可,花多少都不能淋洗的时刻,要是一位敛财而不知消费,也不值得提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出版社 |
|
|
| 第一章 情:让情满人间 1、在爱情的花园里漫步 | 第一章 情:让情满人间 2.荡舟于亲情的港湾 | | 第一章 情:让情满人间 3.端起盛满友情的酒杯 | 第二章 信:人无信不立1.诚信从守时开始 | | 第二章 信:人无信不立2.好信誉受益一生 | 第二章 信:人无信不立3.树立你的自信心 | | 第三章 特: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1.个性为王,活出自我 | 第三章 特: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2.学会适当的表现自己 | | 第三章 特: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3.掌握一门你的特长 | 第四章 达:戚戚者早夭,达观者寿1.笑着面对人生 | | 第四章 达:戚戚者早夭,达观者寿2.别为小事抓狂 | 第四章 达:戚戚者早夭,达观者寿3.凡事看开一点 | | 第五章 仁:仁为立根之本1.慈悲为怀,与人为善 | 第五章 仁:仁为立根之本2.做人要厚道 | | 第五章 仁:仁为立根之本3.买卖不成仁义在 | 第六章 智:大智何妨若愚1.知识就是力量 | | 第六章 智:大智何妨若愚2.智慧战胜力量 | 第六章 智:大智何妨若愚3、聪明反被聪明误 | | 第七章、勤:天道酬勤1.勤能补拙是良训 | 第七章、勤:天道酬勤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 第七章、勤:天道酬勤3.一张一弛,人生之道 | 第八章 容:海纳百川1.忍字头上一把刀 | | 第八章 容:海纳百川2.宽容是一种美德 | 第八章 容:海纳百川3.别太苛刻自己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