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中外建筑的文化脉络:追逐建筑   》 上海滩纪事(2)      刘元举 Liu Yuanju

  往里走,是一处内天井。有位胖女人在打毛衣。她接过了我的住宿单,也不听我说什么,就把我领进了一条更暗的过道。我这时坚信他们搞错了,他们少收了9元钱。反正报销,我不需拣这个便宜。东北人实惠,拣了便宜不吭声,这有失身份。毕竟是文化人嘛!我当时真是死心眼,或者用我们当地话说是死蟹子不鼓沫。我怎么就一门心思只想提醒人家搞错了,怎么就不想想上海人何等聪明精细,安有错可误?
  当胖大嫂或者胖大妈把我送进我的房间时,我竟傻愣在门口不知道该往里边进了。
  在我们东北有一种最便宜的店,我们管它叫作大车店。这种大车店是专门为乡下进城来的赶大车的老板子(车豁子)设置的,这种店没有丝毫装修,条件极其简陋,当然价格也极其便宜。有虱子、跳蚤、臭虫什么的,当然离不开蚊子。我作梦也不会想到,在十里洋场,在霓虹灯的街道上居然会有这样的大车店,而我竟然也像车老板子似地迈进来了,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犹豫什么,还有勇气再回到风雨中吗?
  屋子里灯光亮度像旧时磨亮的铜钱,还有跟乌云差不多浓的烟气,刺鼻的酒气夹杂着臭脚丫子味儿,还能听到高一声低一嗓子的猜拳行酒令。我差点被什么东西绊了一家伙,定睛看时,是地当央放着一捆胶轮胎。真正是到了大车店。当我眼睛适应了室内灯光,我发现与我们那里大车店唯一不同的是没有那种大炕,而是双层铁床。数一数,28张。就是说,这间房子里住有28个人。怪不得只收了一元钱的住店费。真为我们编辑部省钱了。我们那位勤俭持编辑部的范程主编在我行前一再嘱咐我要省花钱,这一回,他该满意了吧?
  还能睡着觉吗?看书也是不可能的。真羡慕那一堆喝酒的人,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吧?他们当中有人跟我拉话,甚至还有人劝我也喝一杯。我爬上了二层铺,连衣服也没脱,就那么躺下了,身上的粘汗要多难受有多难受,开始还敢翻身,因为屋里人大多没睡,后来,熄灯了,我就不敢翻身了,一翻身,铁床就响得厉害,那会影响下边床铺人家休息的。这一夜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度夜如年。
  第二天,找到了《上海文学》的厉燕书和张斤夫还有周介人,像漂泊的地下工作者找到了党组织。投进党的怀抱真温暖。我跟他们发着感慨,我说,我这回明白了,凡是名字叫作“向阳”呀,“长征”呀,“红星呀”这类旅社都是最差的,都是“无产阶级”的。
  我住进了文艺会堂。既便宜又体面,恰好是住宿标准限定在10元钱的我们这一行当的人最好的去处。虽然只住了几天,却留下了一种劫后余生般的深刻。不久,我们辽宁作协与上海作协两家联合搞了一次文学笔会,去了黄山,回来后,我们又住进了文艺会堂。文艺会堂再次令我难忘。令我难忘得还有淮海路上的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小楼。那小楼住着真舒服,更有家的味道。一人一个房间,自己拿钥匙,有专人给做饭,每当我住进这种条件的房间时,我都要回味向阳旅社,忆苦思甜。我以为我将永远告别了1984年那种风雨奔波找宿之苦了,却想不到1993年,我再次到上海时,又有了同样的经历——
  当时上海新站还没有通车,我们从真如车站下车。也是那样的季节,也是一下车就赶上了下雨,也是晚上九点左右开始找宿。所不同的是这回不是我一个人,而且还有上海的一位朋友接站,更主要的是我已经不再是第一次闯上海滩的楞小子,我已经熟悉了上海,我知道我不会再挨近向阳旅社,甚至“长征”“红星”“大众”这种名字都躲闪。我们直奔文艺会堂。我们是打着的士,谈笑风生地直奔文艺会堂——我们的家,我们的体面的收费不高的家。
  从出租车上下来,我几乎找不到近在咫尺的家了。文艺会堂变得面目全非,豪华的装修令我等望而怯步。这里成了富人的宾馆,不再对穷文人微笑。尽管我们的住宿费规定标准由十元提高到二十元,可是,在上海街头一路走去,二十几元能找到住处吗?我们又将希望投到上海文艺出版社小楼,可是,小楼已经住满人。我们就在街头开始了新一轮的流浪。我们在静安寺附近转着。那些记忆中的俭朴便宜的店面,只是把外着面一改,换点大理石,换点灯饰,还有牌子,里边贴点壁纸,价格就会由过去的几十元猛翻十几倍。过去的名字也变了,旅社是没有了,都被饭店、酒店、宾馆取代。我想那个当年的向阳旅社肯定也装修了也变质了,它不会再有一元钱的价格了,至少恐怕也得翻一百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目录寻找建筑文脉(1)寻找建筑文脉(2)
寻找建筑文脉(3)寻找建筑文脉(4)寻找建筑文脉(5)
寻找建筑文脉(6)寻找建筑文脉(7)寻找建筑文脉(8)
寻找建筑文脉(9)西方的诱惑(1)西方的诱惑(2)
西方的诱惑(3)西方的诱惑(4)西方的诱惑(5)
西方的诱惑(6)西方的诱惑(7)西方的诱惑(8)
广州有个佘俊南张锦秋之于西安(1)张锦秋之于西安(2)
建筑学巨擘陈植(1)建筑学巨擘陈植(2)建筑学巨擘陈植(3)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