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與文明   》 12.細????峻法(4)      王仁湘 Wang Renxiang

  《新唐書·食貨志》記唐代????政說,蒲州安邑、解縣有????池五處,總曰“兩池”,一年産????萬斛供應京師。????州五原有烏池、白池、瓦池、細項池,靈州有溫泉池、兩井池、長尾池、五泉池、紅桃池、回樂池、弘靜池,會州有河池,三州皆輸米以代????。開元二十五年以前,對河東????池實行的是官營製。????池實行民屯式的官營製,勞動者是附近的????丁。開元二十五年以後,州司監將????池“分與有力之傢營種”,????畦有上、中、下三等,對各等????畦所徵收的????租數量不同,每年總共徵收一萬石????租,這是租佃製。????池仍然屬官府所有,“有力之傢”衹有使用權,繳納定額????租。
  對????、靈、會三州????池采取的政策,????州烏池是“其????四分入官,一分入百姓”(張守節《史記正義》)。這種分配方式也屬於民屯式的官營製,收入大部分歸了官府。本來是要將生産的????上交朝廷,由於這三州處於鄂爾多斯米𠔌産地,米質較好,朝廷為了得到那裏的米,規定三州“皆輸米以代????”。大同、橫野二軍是邊防軍事機構,屬池????産地,二軍????屯采取的是軍屯式的官營製。
  至於井????,從《通典·食貨·????鐵》的所載看,唐代實行的徵稅製。政府詳細規定了每口????井所應繳納的稅額,逐月收取,並規定可以以銀代錢。確定白銀與銅錢的比價是:白銀一兩與銅錢二百文相當。????民交納????稅時,納銀或納銅錢都可以。 對於井????的管理,《太平寰宇記》85還有這樣的記載:四川境內劍南東道的陵井,開始采取徵稅製,萬歲通天二年采取賣鹵水????民煮????的方式,出售鹵水的收入歸官府,這種經營方式的性質是官營製。長安二年(702),又恢復了徵稅製。
  對井????除實行徵稅製外,對個別????井還曾實行官營製,與海????的管理並不相同。幽州屬東北部沿海地區,是海????産區。唐朝政府在那裏置為????屯,“每屯配丁五十人”,顯然是實行民屯式的官營製。對沿海其他各州的基本政策是“歲免租為????二萬斛以輸司農”,即以????代替租庸調中的租。青、楚、海、滄、棣、杭、蘇等州將????換成輕貨,上交司農寺。以????代租的制度前代沒有見過。
  榷????之法
  據《通典·食貨·????鐵》的記載,開元二十五年的有關????法,直到肅宗即位後的至德年間還在施行。不過天寶年間????業政策有過一些變化,對出售的????按每貫二十文的稅率徵稅,這是為增加財政收入采取的一項措施。稅率雖然並不高,但說明政府????政的出發點開始發生變化。
  這些變化由來已久。將作大匠薑師度開發安邑????池使公私大收其利,劉彤從中受到啓發,上疏建議唐朝政府對????、鐵、木等全面推行官營製。唐玄宗將劉彤????鐵官營的建議交給大臣們討論,大臣們一些人認為????鐵官營可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玄宗便派薑師度、強循巡行全國,會同諸道按察使檢查各地????鐵徵稅情況,準備將????鐵生産改為官營。衹是由於還有些大臣反對官營,薑師度、強循其實未能成行。開元十年,玄宗重申各地????鐵生産必須按規定納稅。
  劉彤????鐵官營的建議遭到否定,唐初以來的????政繼續執行,不過朝廷對????業政策也逐步有了改變。肅宗時期完成了一個重要轉變。《舊唐書·第五琦傳》記載說:乾元元年(758),????鐵使第五琦創立榷????製,將????戶生産的????全部低價收購起來,再高價賣出。天寶、至德年間,????價每鬥十錢。第五琦任????鐵使後,“盡榷天下????,鬥加時價百錢而出之,為錢一百一十”。 這榷????製實行的結果,使????價漲了十多倍!
  第五琦創立榷????製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政府所控製的戶口銳減,賦稅收入也相應減少。為了平定叛亂,政府急需籌措大量軍餉。榷????製是戰時經濟政策之一,劉彤想通過????鐵官營來增加財政收入的目的,最終就以第五琦提出的這種方式實現了。
  據史籍記載,第五琦的這個辦法是從顔真卿那裏學來的。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起兵範陽,隨即嚮中原進攻。那時書法大傢顔真卿任平原太守,為抵抗安祿山急需籌措軍餉,他與李華商定以????利贍軍。當時所用的辦法是,用錢收買景城郡的????,然後提價賣出,軍隊所需的用度就足夠了。那時第五琦任北海郡錄事參軍,他瞭解此事,所以後來就藉用了這個辦法,上奏肅宗實行新法。第五琦受了顔真卿的啓發,纔創立了榷????製。
  上一頁
  [返回目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1.玄滋素液(1)1.玄滋素液(2)1.玄滋素液(3)1.玄滋素液(4)
1.玄滋素液(5)1.玄滋素液(6)1.玄滋素液(7)1.玄滋素液(8)
2.穿井取鹵(1)2.穿井取鹵(2)2.穿井取鹵(3)2.穿井取鹵(4)
2.穿井取鹵(5)2.穿井取鹵(6)2.穿井取鹵(7)2.穿井取鹵(8)
2.穿井取鹵(9)3.煮海熬波(1)3.煮海熬波(2)3.煮海熬波(3)
4.陽光産品(1)4.陽光産品(2)4.陽光産品(3)5.造????者:????丁(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