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专业师生的谈话(一)
我今天看了咱们这些位同学的作品,真好,我心里感觉到实在是兴奋。
现在有一种风气,字写得跟印版似的。明朝傅山傅青主先生,他说写字与其写得柔媚,取悦于人,不如干脆写得拙,写得丑,写得笨。他这个话是有感慨的,那个柔媚、秀气、好看的字指的是什么?就是写白折子、大卷子那种字,写得规规矩矩的。到了清朝就有四个字:黑、大、光、圆。墨要黑,字要大,要有亮光,要圆润,那就叫做"馆阁体",就是写得跟印刷体一样的字。据说,有人请功夫深的人写个名片,写完了他不满意,再写一个,一个人把他前后写的两个摞起来一照,一个样,可见,他那手已经成了印刷机了。这种字就谈不上什么性格、风采了。事实上,这个傅青主先生是说,宁可写得丑恶,也比写他那个像印刷体一样的字强得多,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让人都有意写得丑恶。
现在还有一派,说字要写得涂涂改改。有人学习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侄文稿》,都是涂涂改改的,这个《祭侄文稿》的墨迹咱们现在还有,他那个涂改不是有意的,是个底稿,他觉得这个字不好,换一个字,所以就涂改了。这个字从唐朝到现在一千多年了,大家还看他的用笔。那么,有人就写一张字,故意给涂了、改了就挂起来。我们要是给人写一封信,涂涂改改,让人家不认得,对人家是不敬,人家会说,你让我看,又涂成那个样子,我看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所以,这还有一个让人能接受的问题,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人家看得起我。
我恭恭敬敬地写,并不一定表明写得跟印版一样,所以傅青主说,宁丑不要太媚,这个是由于有感慨才说的。我今天看诸位的字很满意,为什么?头一点我都认得写的是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文字代表一个民族的语言,民族的文化,我们得写得正规,写得让人家看见都能认得,这才能沟通我们的文化,沟通我们的思想。我写得了,你不认得,那就不是中国的文字,这个事情我觉得很重要。所以我今天看到咱们学校的风气,我觉得非常好。
现在还有人说,我们要创新。现在一天一天地在过去,就说现在十点钟吧,待一会儿就不是今天的十点钟了,那么,待一会的那个时间就是新的二十三号的时间。那么就是说,你要不前进、不创新,那不可能。我就在这儿坐着,一个钟头以后就不是一个钟头以前的我了,这个谁也扭转不了。有人说,我们要创新,他们那样写,我偏不那么写:这个纸我得横着写,这一个窄条的字,我都写出圈去……其实,你不那么写,它也在变。今天二十三号,到了晚上十二点以后,假定我还没有睡觉,那会儿已经不是二十三号了。万事万物都在变,今天的老百姓跟"文革"时的老百姓生活大不一样了,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环境,我们的领导,都在变。我这字写出来人家都不认得,我就新了?那更糟糕,我这话说得有点不像话:写那种字,你们都不认得,就是我认得,那这个人比谁都糟糕!
我小时侯学写字,老师、同学都说魏碑最好、最高,笔画都是刀斩斧切。有个说法叫做"始艮终乾","始艮",打这儿起,再"终乾",到那儿止,这笔这么样一来,往上一提,这么一抹,再到这部位,干什么?把笔画写方了,据说古人的字笔画都是方的。我怎么写,人瞧都笑,说你这不是写字,是描字。所以说,这样写出来的字并不好看。后来,才明白这种笔画都是有意做成方的。就拿我们现在的报纸来说,也都是这样,横画末端有一个三角,怎么回事?这笔一顿,它出一个大疙瘩,刻的时候就自然出一个三角了。竖画上头这么一个斜坡,也是这么回事,他那个方也是不得已切出来的。那么,我写不方,老师同学们都说,你这种写法不对,都得方。怎么写才能方?我就使劲揉这个笔,可怎么也写不方,笔是圆的,它怎么能写得方呢?所以我就写过一首诗,开玩笑,我说:"救贫力不能,下策始卖字。碑刻临习勤,莫会刀锋意。及见古墨迹,略识书之秘。笔圆结体严,观者嗤以鼻。" "救贫力不能",穷,没钱,得想法子。"下策始卖字",卖字可以救点穷,画个扇面,写个小条儿,钻到几幅,卖出去,拿着两块钱,就钻到对面书店去买本书回来。"碑刻临习勤,莫会刀锋意",我临那碑都是方笔的,临得越多,就越不知道这方的笔画是怎么写出来的,其实,刀刻和笔写本来就是两回事。"及见古墨迹,略识书之秘",看见古代的那个墨迹这才明白,古人写字并不那么方,于是才知道古人那个笔的意思。"笔圆结体严",毛锥它本来是圆的,我们没用那扁片的笔写字,用扁片的笔写天然就是方的,而这圆锥形的笔它怎么也方不了。至于结体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再说。"观者嗤以鼻",这叫什么?这笔都是方的,你为什么写成圆的?"哼"的一下子嗤之以鼻。我不跟他抬杠,你就老方着去,我不管。但我这种说法也有人相信,在座的各位也许觉得还有点道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