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藝術人生   》 第73節:激情現場之央視主持人(2)      王崢 Wang Zheng    朱軍 Zhu Jun

  楊瀾:這還有點意思。(掌聲)那就是說,最不好的主持人就是自己還戀戀不捨,而別人去意已决。(邊說邊大笑)
  朱軍:二位第一次被別人認出來的時候是什麽心情?還記得是什麽時候嗎?
  白岩鬆:我好像是在一個機場,被人認出來了。但是他衹知道這個人似乎見過,既不知道我叫什麽名字,也記不住欄目的名字。當時製片人跟我們一塊出差, 他特黑地說:“這就開始了。”
  楊瀾:一切麻煩、快樂 、虛榮心全開始了。我的第一次特別有意思。我平時不化妝跟屏幕上是有很大差別的,一般人都說比屏幕上好看。有一次坐出租車,我跟司機亂貧,也不知道說了什麽。等到下車的時候,出租司機說:“我聽你這聲兒啊,特別像中央電視臺那個楊瀾。你要長得像她多好啊。”(邊說邊大笑)
  朱軍:二位光給我們描述了當時的過程,沒有描述當時自己的心理。心裏是什麽感覺?喜悅、緊張、忐忑,還是別的什麽?
  白岩鬆:虛榮心好像挺對的。
  楊瀾:我覺得肯定是有虛榮心的。
  白岩鬆:我有一個真實的心態,有文字為證。我最早被人采訪的時候,我說做這個行當被人認出來,在電視上露臉,最大的好處是我覺得跟我媽特近,我就覺得我媽在看着我。後來這篇采訪用的標題叫《媽媽在遠方看着我》。
  朱軍:二位覺得壓力最大的時候是什麽時候?
  白岩鬆:我有兩個很具體的壓力,一個是有節目做的時候的壓力,另一個是沒節目做的時候的壓力。1997年香港回歸,那是中央臺第一次做新聞事件的大型直播,我正好負責的是駐港部隊從深圳進入香港那部分的直播。我從來沒做過直播,緊張,怕自己說錯。可是偏偏每次演練的時候,一張嘴就是,“各位觀衆朋友,現在部隊已經到羅馬州口岸。”腦子“嗡”的一下子。非常恐懼,每天 晚上睡不着覺,那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以至於當我第一段直播做完之後,沒出錯,興奮得一塌糊塗。下午的時候,發現手機丟了。第二個恐懼是沒節目做的時候。2000年做完悉尼奧運會回來之後,我就離開《東方時空》了。我當時要創辦的新欄目叫《子夜》,以為頂多三個月就可以辦成,但是長達一年的時間也沒能出臺。那段時間不是因為沒工作而有壓力,而是你突然不知道未來在哪裏,可是過去已經被你結束了。
  楊瀾:我覺得這可能是在主持的早期特別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岩鬆這麽一說,我倒想起其實我差點被《正大綜藝》換下來。很多人不知道,真的。
  朱軍:這是第一次披露?
  楊瀾:我在《正大綜藝》做的第一年是跟薑昆老師搭檔的,後來因為大學生到國傢機關工作以後需要到基層鍛煉,所以我就去大慶鍛煉了。那時候薑老師提出不做了,製片人是想過把我換掉的。我衹有三個月的時間,如果這三個月我還能做好,就還有機會,如果做得不夠好,肯定就換別人了。我那時候覺得特別委屈,突然覺得單純做一個主持人,命運是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的。所以我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堅持基本上所有的稿子都自己寫,我起碼要掌握我想說什麽、要表達什麽。我覺得那段壓力非常大,但是對我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你衹有從心裏産生那種想法和感情,才能跟觀衆真的溝通起來,不然都是別人的東西。
  (大屏幕上出現他們第一次出鏡的畫面,為他們的故事做着註解,引得笑聲一片,尤其是看到白岩鬆12年前的樣子……)
  朱軍:離開你們各自的工作平臺,現在在《藝術人生》這樣一個平臺上,我想應該更加感性一 些。請用更加感性的態度,對愛你們的觀衆說幾句你們想說的話。
  白岩鬆:我是一個經常會被別人誤解為不真誠地說謝謝的人。面對觀衆的時候也是這樣一種感覺。我可能說謝謝的時候很少,但是我相信每一次節目都是說謝謝的機會。如果我真心地去做了,而且做得還可以,做了以後能有一些事情在改變,而且是我們所有人都希望的改變,哪怕我衹使了一點點的力氣,但我覺得這就是我盡最大努力說謝謝的方式。(掌聲不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節:序第2節:解讀《藝術人生》(1)第3節:解讀《藝術人生》(2)
第4節:解讀《藝術人生》(3)第5節:解讀《藝術人生》(4)第6節:解讀《藝術人生》(5)
第7節:朱軍訪談錄(1)第8節:朱軍訪談錄(2)第9節:朱軍訪談錄(3)
第10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1)第11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2)第12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3)
第13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4)第14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5)第15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6)
第16節:絶對幕後之趙本山第17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1)第18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2)
第19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3)第20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4)第21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5)
第22節:絶對幕後之陳凱歌(1)第23節:絶對幕後之陳凱歌(2)第24節:激情現場之陳坤(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