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笑傲人生:李敖的冷眼狷行 》
1.为胡适辩护(2)
孙尘 Sun Chen
当然,反对这篇文章的浪潮也席卷而来,它们的大本营即李敖所谓的“三大‘评论’”,即《政治评论》、《民主评论》和《世界评论》。这些刊物上陆续刊登了很多攻击和谩骂李敖的文章,其中主要有任卓宣的《谁是新文化底播种者》(《政治评论》第10期,1月25日出版),郑学稼的《小心求证《播种者胡适》的大胆假设》( 《文星》第52期,2月1日出版)。
任卓宣,即叶青,他此时正主办《政治评论》。任在文章中把李敖当作“捧胡的人”,他说:“我看了这些话,觉得捧胡的人,颂扬得太过分了;而对于别的更有贡献的人,真可称为‘我们思想界的伟大领袖’,则一笔抹杀。深信很多人对于这点会感到不平。就是与《播种者胡适》同时发表的《超越传统派西化派俄化派而前进》的作者,也对捧胡的人平常那种过分颂扬和抹杀他人的事感到不平。为了为了历史事实,为了思想史和新文化运动史,必须有所辨正。而且我们对那些真正有贡献的人,我们思想界的伟大领袖,要表示一点客观的公道。”
郑学稼则在文章中说:“胡适未曾在十年代中对思想运动吹过什么‘风’”,因而他认为李敖的《播种者胡适》是“瞎捧”。
《超越传统派西化派俄化派而前进》与李敖的文章同期发表在《文星》上,作者是胡秋原,文中观点与李敖文章也很不相同。
2月24日,李敖写了《为〈播种者胡适〉翻旧账》的答辩文章,文中说:“不幸的是,叶、郑两先生都不明了这点逻辑上的含蕴关系,都硬把我的意思解做胡适是‘惟一’的播种者,别人却没播过种。”接着他以大量例证,对叶、郑二人予以反击。此稿长两万余字,引据原始资料甚多,其气甚壮。对任、郑二氏而言,是一记强力的还击!
论争在继续。随后任卓宣写了《再论谁是新文化底播种者》,郑学稼写了〈论白话文和白话文学的运动——附答李敖先生》,而李敖却懒得理他们了。他对自己说:“算了吧!放他们去吧!”
1962年1月26日,李敖〈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发表在2月1日 出版的〈文星〉杂志。李敖称自己这是在提倡“西化运动和反对提出传统的运动”,是他“从事这种努力的一个起点。”此文的发表,将文化论战点燃得更加如火如荼。
1962年2月25日,叶青主持的〈政治评论〉发表周若木一万多字长文〈论中西文化问题〉,和莫辛的〈全盘西化论的提出及其评论〉,前文中称李敖是“胡适的鹦鹉”,“一方面为‘魔鬼的辩护师’辩护,又为‘蒙古医生’看病,可说是辩护者的辩护者、医生的医生,既乱捧又乱骂的双料货色。”后文则认为李敖的文章仍不过是“胡适之、陈序经‘全盘西化论’的翻版而已。”
1962年2月24日,胡适逝世;3月1日,〈文星〉第53期出版“追思胡适之先生专号” ,刊有胡秋原七万多字长文〈由精神独立到新文化之创造〉和一封“徐道邻先生来函”;3月10日郑学稼在〈政治评论〉第8卷1期发表〈论全盘西化和批发西化〉;3月25日,〈政治评论〉第8卷2期看出叶青〈全盘西化论之分析〉、〈再论谁是新文化底传播者〉两文,对李敖的观点继续进行批判。
当然,李敖也并非全然孤立,支持他的人主要有居浩然、殷海光等,他们或写文或写信,为李敖摇旗呐喊。
对批评自己的文章,李敖认为只有徐道邻和胡秋原是光明正大的批评,所以于3月27日写了《我要继续给人看病》,专门答复徐、胡二人。
从4月份起,论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参加论战的人数比以前多了,方式也由单兵作战发展为集团作战,当然,这主要是指反对李敖的人,而李敖虽然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但那都是人自愿的,而非李敖拉来的。
4月10日,任卓宣在《政治评论》上发表《文化创造论之确立》,声援胡秋原。4月18日,台北《民族晚报》发表《唯“美”人物》,含沙射影地骂李敖是说“一位‘狂热的西(美)化派’”,说他“用尽了尖酸刻毒的字眼,骂尽了近三百年来四十余名学者名家。”5月1日,徐道邻夫人叶一风在《文星》发表《谩骂不能推行西化》,说像李敖“这样激烈的主张‘全盘西化”,真是使他担心“没有了中国”。同期《文星》上还有梁容若的《如何奠定现代化基础》、沈国钧《“文化问题”底讨论与问题》。5月3日到6月1日,胡秋原在〈世界评论〉第四、五、六期上发表七万多字的《文化问题无战事》,5月3日的《世界评论》上还发表了林植的《日本曾是中国藩属吗?》和郑学稼《五四运动与虚无主义》。5月10日《政治评论》刊有任卓宣《中西文化问题之总结》和一篇《为西化问题给胡秋原打不平》及署名仲平的《不要假装不知道》等文。5月16日,《世界评论》发表周伯达《现阶段中西文化论战之平议》,其中第五节以“标准的虚无主义”为题专谈“深受胡适器重的李敖”。5月25日,《政治评论》在《漫谈》栏里发表笑生《浮夸青年何以读书多》、冠南《中西文化结合的近例》。从5月份开始,台湾的“青年国民党”人也加入进来,他们在自己的机关刊物《醒狮》连载一系列文章批评李敖。6月1日,梁实秋在《文星》发表新作《我对讨论中西文化问题的建议》,也有旧作重刊〈自信力与夸大狂〉;同期还有张佛泉〈西化问题之批判》。6月10日出版的《政治评论》则以“读者投书”的形式,对文化论战中的各派力量进行评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团结出版社 |
|
|
序: 笑傲江湖的基督山(1) | 序: 笑傲江湖的基督山(2) | 序: 笑傲江湖的基督山(3) | 1.东北小“遗民”(1) | 1.东北小“遗民”(2) | 1.东北小“遗民”(3) | 1.东北小“遗民”(4) | 1.东北小“遗民”(5) | 2.颠沛流离(1) | 2.颠沛流离(2) | 2.颠沛流离(3) | 2.颠沛流离(4) | 2.颠沛流离(5) | 3.新鲜胡同小学(1) | 3.新鲜胡同小学(2) | 3.新鲜胡同小学(3) | 3.新鲜胡同小学(4) | 3.新鲜胡同小学(5) | 4.魂牵梦萦的小情人(1) | 4.魂牵梦萦的小情人(2) | 5.远走台湾(1) | 5.远走台湾(2) | 6.“抢去我的第一名”(1) | 6.“抢去我的第一名”(2)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