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下一站,中國   》 第73節:第七章."中國威脅論"--當代的兩種"中國想象"(下)(8)      陳季冰 Chen Jibing

  在任何時代,任何一種變化,如科技進步等,都會帶來挑戰。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可能將是20世紀末到21世紀上半葉的人類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場景,並註定要改變世界經濟的版圖。規則原本是西方製定的,中國並沒有改變規則,而是在這一規則的框架內行事,並贏得了遵守規則所應該得到的回報。令人遺憾的是,當初製定了規則的西方現在卻想要推翻它,以此掩蓋自己的怯懦和無能。世上不可能有常勝將軍,在競爭中受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一時受挫就背棄倡導了200年的自由市場經濟理想。對於像斯賓格勒這樣的預言者來說,這應該纔是"西方沒落"的真正開始。英國現任首相、原財政大臣戈登·布朗(James Gordon Brown)的一段話應該被廣泛地傾聽:
  我不把中國的崛起和下一階段的全球化視作一種威脅,而把它看作一種機遇。它之所以提供機遇,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巨大市場,給英國企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它還是一個迫使英國為新世紀作好準備和作出回應的、充滿活力的市場;它之所以提供機遇,是因為中國的發展有助於我們認識改革的必要性,有助於我們說服英國人民實行改革。(見英國《獨立報》2005年2月23日,轉引自2005年2月25日《參考消息》第8版。)
  2.政治和軍事威脅
  2005年6月初,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正式嚮其競爭對手--美國能源公司優尼科(Unocal)發出要約,以全現金方式並購後者。中海油的出價比與其競購優尼科的美國雪佛竜德士古公司(Chevron Texaco)整整高出了大約10億美元。這是截止當時中國公司參與的最大一起國際並購,在此之前,關於這樁引人註目的收購案的各種猜測已經在國際上沸沸揚揚地傳了半年。
  此後兩個月的事態發展十分出人意料: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則在中國國內並未引起太多關註的"純"財經新聞卻在太平洋對岸掀起了軒然大波。它喚醒了20世紀90年代末以後漸趨蟄伏的美國對華鷹派,並刺激他們幾乎在一夜之間迅速結成緊密聯盟。與大多數中國人看待這則信息的"經濟視角"截然不同,這些美國人幾乎全部以政治軍事眼光打量它。在他們看來,中海油此舉的目的是竊取美國的尖端技術,形成石油供給壟斷,破壞美國能源安全……而背後主使則正是中國的"集權政府"。由此引發的"無限上綱"的過激反應差點把整個中美經濟交往一網打盡,甚至連稍早的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案也再度受到拷問。據說,與中國的經濟交往可能會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對美國造成戰略上的威脅:第一,中國會由此獲得通過其他方式不可能獲得的尖端技術,從而迅速且極大地提高其軍事實力;第二,中國會成為一些關鍵商品的重要生産地,從而形成對美國的影響力,使自己有能力在危機發生時"脅迫"美國。
  類似這種收購本是國際上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的尋常財經事件,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在美國卻演變成了一場不小的"政治危機"。危機最後因中海油主動宣佈放棄收購而告平息,但"中國威脅論"卻在那個令人難忘的夏季被推上了最高潮,此後餘波蕩漾。
  自從拿破侖的那句關於中國的預言被廣為傳播以後,來自中國的"威脅"就像一個恐怖的咒語,時時折磨着一部分敏感的西方人的神經。200年來,預言的一再落空似乎非但沒有削弱這種恐怖力量,反而進一步強化了西方人對關於中國的新咒語的需求。自100年前的"黃禍論"以後,最新一波"中國威脅論"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已開始發酵,《即將到來的美中衝突》(註:該書出版於1997年初,由美國《時代》周刊駐北京首任記者理查德o伯恩斯坦和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亞洲計劃主任羅斯·芒羅合著,中文翻譯版由新華出版社同年出版。)等書的出版和一定程度上的暢銷基本反映了10多年前西方對"中國威脅"的認識。不過,由於當時在西方提出和研究"中國威脅論"的絶大多數人士對中國缺乏最起碼的瞭解,而且他們的分析框架停留在"冷戰思維"中,衹是根據意識形態的劃分,簡單地把中國理解成正在崛起中的又一個"蘇聯",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其想象成分遠多於基於客觀現實的理性分析,因而大多可以劃入不着邊際的妄想之列。進入新世紀,隨着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和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中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西方與中國在各個層面的交往也日益頻繁和深入,越來越多的西方人士出於現實需要大大加強了對中國的研究,"中國威脅論"也漸漸擺脫幻想色彩,成為一種相對冷靜和實際的戰略考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1)第2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2)
第3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3)第4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4)
第5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5)第6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6)
第7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7)第8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8)
第9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9)第10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10)
第11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第12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2)
第13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3)第14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4)
第15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5)第16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6)
第17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7)第18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8)
第19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9)第20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0)
第21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1)第22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2)
第23節: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發(1)第24節: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發(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