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狄德罗的自然相比,布丰的自然有更多的不同之处。布丰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一个专业的生物学家,研究动植物以及矿产,描述它们、为它们分类。他不是近代的在野地里和图书馆工作的生物学家,而是一个富于想象力的人,他努力地想要去寻找和表述自然的秩序。他所发现的自然秩序已经被改鞭挞、甚至遭到了毁坏,很明显地,布丰忽视了许多的自然发现。但是他所发现的秩序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存,因为那时他依靠许多综合能力所做出的一个预言,通过这样的一个秩序,他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全世界的集合,它通过一个活生生的而不是死板板的系统来保护自然中大量的生物。他的《自然历史》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中包含了一切有关自然科学的内容。这就是布丰,一个科学家,他在整个法国学术界面前宣告了自己的就职演说。他的《论风格》给那些以文字为业的人颇多教义。
在对自然进行沉思的时候,布丰是平静的。他的自然没有机会向他自己叙说。正如爱默生说的,“为什么会这么热呢?小家伙?”当时许多作家,甚至是大部分的作家,直到今天他们依然为人津津乐道,他们一直充满热情,或者说装作很有热情的样子,在一种激烈的情绪下,写了很多东西,也许是写得太多了。这些作家中的干将,大都多才多艺,而其中最富有争论性的一个人是伏尔泰。他尝试过戏剧、诗歌、讽刺小说、历史、文学批评及书信等几乎所有的文学创作形式,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那种因贴近生活而来的对人生深刻的体悟,这一切使他成了那个时代的代表和缩影,同约翰逊博士一样,人们对他的生平比著作更感兴趣。伏尔泰虽然一度是普鲁士菲特烈大帝的座上客,但一生却很少在政治和宗教势力面前低头。尽管人们公认他是基督教的敌人,但实际上他只是抨击知识文化里宗教的独裁专制,对于基督教本身,他并没有多少兴趣。不仅当时的批评家叹服于他的睿智,甚至后来像卡莱尔这样的大批评家也在他面前困惑不已。我们关注的是他大量的散文,其中许多被译成各种文字,而后来的法国散文家更是从他那里获益多多。在《查理十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那种真诚,而在《老实人》中,我们则能领略到他的喜剧讽刺气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另外在他的书信中,我们则可以看清他思想和性格的清晰脉络。
伏尔泰是一个天赐良才的戏剧作家和理性主义者。比他更年轻的同时代人让?雅克?卢梭比他在思想界和历史中都更有影响,他天生没有幽默感,但他对感伤和美却怀有特殊的敏感。他是当时社会秩序的一个多愁善感的反叛者,是法国大革命的预言者。虽然我们不能说法国大革命是由他或者其他的哪个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引起的,但他却雄辩而准确地说明了这场运动的动机和目的,并且我们所熟悉的是,即使像杰弗逊那样的美国革命的预言家也从他的思想中获益非浅。卢梭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早已过时,但是还有些部分却远远超前于现今的实践。他的《社会契约论》为我们描绘一幅缺乏经济事实基础的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式理想社会的宏伟画卷。但在政治学的无休无止的争论中,它却点燃了一支火炬,指明了正义的方向。他相信人生来就是良善的,但是邪恶的社会组织和种种腐败导致了人类的蜕变。他认为个人必须为了共同的善好而牺牲自己的部分自由。“最大多数的最大程度的善好”依然没有丧失它的意义。卢梭的民主观是一种“回归自然”运动的综合,主张回到天真无邪的状态中,回归到历史事实中所描述的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社会秩序。像卢梭一样的充满情感的作家的功能便是富有启发性和鼓舞力,而且逻辑精准和严密。他认为我们天生良善,天真无邪的这个信念衍生出了他的教育理念,这在他的小说《爱弥儿》中得到阐发。其主要原则是儿童应该保有足够的自由,不应该用老师和家长的学识经验去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新爱洛漪丝》也是充满优美恬淡的感伤的那一类小说的首创。在这部作品中,善良的人性和美好的自然界相得益彰,互相融合在一起。不过很遗憾,在后来我们看到,这种艺术成就在后世的小说中却常常因为那些虚伪的感情而变得沉闷繁冗,最终索然无味。自传体的《忏悔录》是他的晚年之作,这部作品的重要之处在于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作者的性格和品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