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金正昆教你學禮儀:禮儀金說II   》 第73節:第八篇 電子信函(8)      金正昆 Jin Zhengkun

  本書在出版前,曾有多傢出版社有心於此。最終我選擇將其於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是因為該社在業內口碑甚佳;二是因為它屬於教育係統,與我這名教師的具體身份相稱;三是因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我本人的"陝西情節":1959年11月我出生於陝西,此後我又在那裏的八百裏秦川上生活過多年。我愛陝西!第一次在陝西出書,真的令我有一種"回傢"的溫馨感覺。
  不必諱言的是,談話體著作雖有其長,亦有其短。加之本書由我數次禮儀講座、報告的現場實況錄音整理與潤色而成,故此難免邏輯上不夠縝密,語言上不夠典雅,案例上小有重複,口語化傾嚮過於濃重。……凡此種種,令本書的漏洞與不足隨處可見,實在難稱其為"金說",敬請廣大讀者見諒。
  我的學生,鳳凰衛視記者何潤鋒與思考者(北京)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的王笑東先生對本書的成書推動良多。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領導,尤其是本書的特約編輯史新平女士為本書的精益求精不遺餘力。在此深表我對他們的謝意!
  最後,再次感謝廣大聽衆與讀者對我的厚愛,並由衷地歡迎大傢對我多多指教。
  作者
  2006年2月28日於北京
  後記二
  2006年5月,我的談話體禮儀著作《禮儀金說》正式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令我頗感意外的是,此書出版之後,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外交部王嵎生大使、江承宗大使、邢耿大使不僅親臨本書的首發儀式,而且還多次熱心地對本書予以肯定。與此同時,我也聽到了不少有關本書的熱情而友好的建議。
  建議之一,許多讀者熱切希望我能夠多介紹一些學習與掌握禮儀的有效方法。
  在回答大傢的這一問題時,我總免不了反復引證自己最為推崇的我國古代偉大思想傢荀子的兩個著名觀點:其一,"禮,所以正身也。"其二,"禮者,養也。"對於前者,我的理解是:禮是用以規範個人行為的,是人際交往的基本行為規範。因此,它需要人人皆知、時刻不忘、認真遵守。對於後者,我的詮釋則是:禮是人人所皆應具備的一種為人處事的最基本的教養。
  有鑒於此,人們學習與掌握禮儀,首先需要重視它,需要堅持不懈地"學而時習之"。更為重要的,則是應當明確:它實際上乃是一個必須循序漸進的過程。換言之,學習與掌握禮儀,有賴於人們逐漸養成習慣,但絶對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任何人都絶不可能對此一蹴而就。
  建議之二,不少讀者真誠地告訴我:希望見到《禮儀金說》的續集。有人打電話或寫信相告:買到《禮儀金說》後,全家人曾先後傳閱過。現在所關心的是:何處可以買到它的續集?希望可以藉此繼續更為全面、更為深入地學習禮儀。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與本書的責編,也曾多次嚮我反饋過類似的信息。
  本來,我真的打算此種類型的禮儀著作衹出一本則罷。現在在出版社、本書責編與廣大讀者的再三建議下,遂决定再出版一本《禮儀金說之二》。為在風格上與《禮儀金說》保持統一,它仍然采用談話體,並仍然以我近期有關禮儀講座、報告的錄音、錄像為腳本經過整理編輯而成。
  在此,需要強調之處有三:其一,本書的編寫體例仍與《禮儀金說》的編寫體例完全相似,以示其始終如一。其二,本書的具體篇目仍突出其係統性、時效性與實用性。除緒論外,本書篇目的安排努力避免與上書的篇目有所重複,並力求更為貼近現實生活,更好地滿足廣大讀者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的實際需要。其三,在具體內容上,盡量充實其信息量,並力戒案例方面的重複。當然,其中個別案例的重複,則屬於在所難免的。那樣做,主要是為了維護講授內容完整性的需要。
  最後,再次感謝廣大讀者以及各位前輩、專傢、學者對我的支持!並對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思考者(北京)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以及本書的特約編輯史新平女士緻以深深的謝意!
  作者
  2006年9月26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資料來源】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緒論 禮儀就在你身邊(1)第2節:緒論 禮儀就在你身邊(2)第3節:緒論 禮儀就在你身邊(3)
第4節:緒論 禮儀就在你身邊(4)第5節:緒論 禮儀就在你身邊(5)第6節:緒論 禮儀就在你身邊(6)
第7節:緒論 禮儀就在你身邊(7)第8節:緒論 禮儀就在你身邊(8)第9節:緒論 禮儀就在你身邊(9)
第10節:緒論 禮儀就在你身邊(10)第11節:緒論 禮儀就在你身邊(11)第12節:緒論 禮儀就在你身邊(12)
第13節:第一篇 遵守公德(1)第14節:第一篇 遵守公德(2)第15節:第一篇 遵守公德(3)
第16節:第一篇 遵守公德(4)第17節:第一篇 遵守公德(5)第18節:第二篇 稱呼他人(1)
第19節:第二篇 稱呼他人(2)第20節:第二篇 稱呼他人(3)第21節:第二篇 稱呼他人(4)
第22節:第二篇 稱呼他人(5)第23節:第二篇 稱呼他人(6)第24節:第二篇 稱呼他人(7)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