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鸳鸯蝴蝶 》 朱門 》
第72節:十七(1)
林語堂 Lin Yutang
十七 第二天,他們下山到三岔驛。杜忠帶女兒去探望山𠔌。回人村大約有三百居民,沿山𠔌排列,位在大湖西北角,直逼湖岸的高大鬆林脊,把回人村和三岔驛杜宅分開來。土地嚮北漸漸傾斜,布滿了燕麥田和農捨,中間是一條寬廣多岩的河床。河岸兩邊,草地沿山丘綿亙,長滿優美的白楊,最後和遠處嶙峋的藍峰融合在一起。在這裏大湖的視界更廣,可以看見北面的鄉村。大湖南北長三裏,但是這邊離東面的遠山約有五裏左右,環繞着山脊的南端。三岔驛杜宅被石岬圍在寬寬的大湖水隈上。風景由杜宅往下看很壯觀,由回人這邊望去,卻顯得優雅而迷人,高地、低地、樹林,變化多端,小溪末端也朦朦朧朧的,地平綫上有層層藍峰,沿着山的矮丘望去常常是這種景觀。 小村在平地上呈弧形排列,山邊布滿柿子、板慄和楓樹,遮擋了北風的侵襲。這地方曾是良好的漁場和牧地。可以說是回人在洮河𠔌的最前哨,直逼岷山山麓。回教人口的中心是鄰近青海和甘肅西部的河州。居民有些是一千年前定居的維吾爾和其他鬍兵的後裔,有些則是最近搬來的,幾百年來陸陸續續由新疆遷入本區。這個小村居民屬於一個突厥族的部落,由褪色的灰寺廟、上釉的緑黃尖塔和圓頂看來,他們是一百多年前搬到這兒的。房屋是泥土墻和扁屋頂,幾條街都是東西嚮,通往一個有噴泉的方場,老回廟就在那兒。 今天方場上擠滿了高談闊論的男人。男人們身着突厥裝,綉花的便帽後翹,棉袍及膝,中間有紐扣和束帶。男人說話,衣衫襤褸、打赤腳的小孩則在一旁靜聽着。一群群身穿印花棉布和燈籠褲的女人站在街角和通道上,頭上蓋着長長的白布面紗。少婦少女仍遵循故鄉塔裏木盆地的維吾爾傳統,面孔半遮,卻露出漂亮的棕色大眼睛。杜忠說,這些女人都是跳舞好手,很多人還會彈六弦琴、唱突厥歌呢。庫車和喀什噶爾一帶的女子都以美貌著稱。在甘肅南部的這個前哨地,他們還保留了古代的信仰和風俗,他們和甘肅的大部分漢人回教徒不一樣,仍然固守突厥的語言和習俗。 女人遠遠躲開方場的男人,對一切事情卻和他們一樣關心。這一陣騷亂是他們的“阿光訇”——村裏回僧領袖——引起的,他宣佈年輕的漢人回教司令馬仲英正為他的回教軍隊召集一萬人馬。消息是從北面的洮州傳來的。村裏年輕力壯的男子可以到洮州報到。回僧阿紮爾是一個長臉的矮個子,鼻子高挺,鬍須半白,穿了一身回僧的白袍,正被一大堆訊問者圍在中間。他談起新疆的戰事、哈密的被圍,以及突厥族直接牽涉的吐魯番戰局,還有新疆金主席對該區回族居民的殘酷手段。馬將軍目前在新疆邊界附近的肅州,正要召兵去救他們,漢人回教徒為了信仰也和他們站在同一條綫上,選派新兵、運送戰馬大多由回僧來辦。他是宗教領袖,也是內政首領。 大傢談得入神,幾乎沒有人註意到杜忠他們的來臨。不過,穿漢裝的人影馬上引起了大傢的註意,尤其是藍絲袍外罩深紅毛衣、頭上又圍着絲巾的漢族少女更是引人註目。 杜忠走嚮阿紮爾,希望對方看到他。李飛和柔安則東張西望,不明白為什麽亂哄哄的。 一個寬肩、鬍子花白的五十歲男子走過來,拍拍杜忠的背部。 杜忠回頭一看,原來是他童年的好友。 “你來這邊幹什麽?”海傑茲說着,古銅色的寬臉露出友善的笑容。 “我帶我女兒和一個朋友來看看你們村莊,同時和阿紮爾談談。” 海傑茲的大嗓門和大笑聲吸引了很多人的註意,不少人回頭張望。阿紮爾看到杜忠,忙撇下訊問者,擠到他身邊來。他雙手擱在胸上,對漢族學者行了一個回禮,摸摸鬍子說:“撒冷!”很多村民都知道這位漢族學者是杜恆大夫的少爺,也是大湖的主人。 “怎麽回事?”杜忠問他。 阿紮爾大概說了一遍。此刻年輕人都解散了,圍在旁邊,低聲說話,暗中品頭論足。女人看到衣着考究的漢族少女,也走近來了。杜忠介紹他的女兒和李飛。有幾個女人開始唧唧喳喳的,有一個眼睛水汪汪的四十來歲胖女人,身穿油膩膩的黑外套,雙手叉腰,說話聲比誰都來得大。李飛和柔安聽不懂她的話,但是看得出她一副生氣的樣子。她的聲音又粗又快,短短的手指指嚮阿紮爾,阿紮爾回了幾句話,想安慰她。他們在這個節骨眼出現,似乎給村人增添了不少麻煩。年輕人悶聲站着,衹看見黑黑的眼珠子。噴泉邊的少女睜大了眼睛看柔安,有些人為胖女人的話而發笑。 訪客不知道阿紮爾正在談吐魯番的回村被漢兵燒殺毀滅的經過,民衆正怒火中燒。戰爭爆發了,敵方就是漢人。他們到回人村,來的真不是時候。在村民眼中,這三個訪客就是漢人壓力活生生的代表,戰爭就是迫害造成的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節:自序 | 第2節:一(1) | 第3節:一(2) | 第4節:一(3) | 第5節:一(4) | 第6節:一(5) | | 第7節:二(1) | 第8節:二(2) | 第9節:二(3) | 第10節:二(4) | 第11節:二(5) | 第12節:二(6) | | 第13節:三(1) | 第14節:三(2) | 第15節:三(3) | 第16節:四(1) | 第17節:四(2) | 第18節:四(3) | | 第19節:五(1) | 第20節:五(2) | 第21節:五(3) | 第22節:五(4) | 第23節:五(5) | 第24節:五(6)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