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 第72節:第二十二章 爭之無益      林語堂 Lin Yutang

  有個拐腳、駝背、無唇的人,去遊說衛靈公,衛靈公很喜歡他,看看形體完全的人,反而覺得他們的背部太平。有一個頸上生大瘤的人,去遊說齊桓公。齊桓公因為喜歡他,反覺得那些身體完整的人頸子太細了。
  所以一個人衹是有過人的德性,身體上的殘缺很快就會被人遺忘。如果人們不忘記所應當忘記的形體,反把不應當忘記的德性忘記,那纔叫做真正的"忘"呢!
  因此遊於道中的聖人,曉得機智是思慮的萌芽,禮義是束縛人的繆漆;道德是交接的工具,技巧是通商謀利的手段。他既無心圖謀,何用機智?不求雕琢,何用約束?沒有喪失,何用道德?不求貨利,何用通商?
  這四者,就是天養。所謂"天養"乃是"稟受天然之理"的意思。既然受天然之理,又哪裏用得着人為?聖人有人的形體,而沒有人的感情。有人的形體,所以能和人相處;沒有人的感情,所以沒有非觀念。和人同類的是渺小,和天相合的纔是偉大啊!(《莊子》內篇第五章《德充符》)
  三、無用的樹
  有一個名叫石的木匠到齊國,經過麯轅,看見一株祭土地神的櫟樹。這棵樹大極了!樹蔭下可以臥牛千衹,樹幹的圓徑有百圍,幹身象山那麽高,直到八丈以上纔有樹枝;可以用為造船的材料,就有幾枝。看的人多極了,而木匠卻看都不看,就走了過去。他的徒弟飽看一番後,追上木匠問道:
  "自從我拿斧頭跟隨先生學藝以來,從未見過這麽好的木材。可是先生卻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這是什麽道理?"
  木匠說:"算了吧!別提了,它衹是株沒有用的散木而已。拿來做般,就要沉;用做棺材,腐敗得快;用做器具,又不結實;用做門窗,會流汁液;用做屋柱又會生蛀蟲,簡直是毫無用處可言。就因為它沒有用處,所以纔這麽長壽。"
  木匠回傢後,夜裏夢到櫟樹對他說:"你打算把我比做什麽?有用的大樹嗎?你且看那桃、梨、橘、柚、瓜果之類的樹,果實一成熟,不是被敲就是被打,弄得大枝折,小枝扭,以致半途枯萎,這就是為何它們不能長壽的原因。說來說去,還是它們自己招來的禍患。
  "一切有用的東西都是如此。我曾利用不少時間找尋一條對人沒有用處的路,好幾次差點死於非命,現在總算找到了。對我來說這條路就是最有用的路。假如我對人有用,怎能活到這麽大的歲數?再說,你我都是物,為什麽彼此要互相利用?你這快死的無用人啊!哪裏知道無用樹木的本意?"
  木匠醒來,把夢中的經過告訴了他的徒弟。徒弟聽後,說道:"它既然渴求無用,為什麽又要充當社樹呢?"
  木匠回答說:"別做聲!它是特地托身在神社,任人譏評的,這樣才能顯出它的無用。它如果不做社樹,不是還會被人砍了作柴燒嗎?它保全自己的方法與衆不同,不是一般常理可以解釋的。"
  南伯子綦到商丘這地方遊玩,看見一棵大樹,與衆不同。假使有一千輛的四馬大車在此乘涼的話,都可停在它的樹蔭遮裏。
  子綦驚奇地說道:"這是什麽樹啊?它一定比普通的樹要好。"於是擡頭看看細枝,大都彎彎麯麯不能做棟梁;低頭看看樹幹,又盤結鬆散不能做棺木,舐舐它的葉子,唇舌立刻受傷腐爛;嗅嗅它的氣味,居然能讓人昏睡三天不醒。
  於是子綦恍然說道:"這真是無用的樹木啊!難怪它能長得這般大了。神人不也是應用這個方法來保全他的天真嗎?"
  宋國有一個地方叫做荊氏的,最適宜種楸、柏和桑這種樹木,長到一握粗的,就被砍去做猴子的籠子;二三圍粗的,就被砍去造屋梁;七八圍粗的,就被富人取去做棺木了。所以還沒等到壽命終了,就半途喪命在斧頭的刀口下。這就是木材有用的害處。
  自古以來,凡是白額頭的牛,高鼻子的豬,生痣瘡的人,都不會去祭祀河神。掌祭祀的認為它們是不吉祥的東西,所以不曾取用過。但是所謂的不祥,正是神人以為最吉祥的。(《莊子》內篇第四章《人間世》)
  四、隨俗
  尊重古代,鄙視現代,是一般世俗學者的行為。如果以豨韋氏的眼光來看當今之世,有哪一個不是隨波逐流的?惟有至德的人能夠和世俗混合,而不流入邪途;依順世人,而不失去自我。(《莊子》雜篇第二十六章《外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代序 中國文化的左膀右臂第2節:想象的孔老會談(1)第3節:想象的孔老會談(2)
第4節:想象的孔老會談(3)第5節:第一章 導言(1)第6節:第一章 導言(2)
第7節:第一章 導言(3)第8節:第一章 導言(4)第9節:第一章 導言(5)
第10節:第一章 導言(6)第11節:第一章 導言(7)第12節:第一章 導言(8)
第13節:第一章 導言(9)第14節:第一章 導言(10)第15節:第二章 孔子的一生(1)
第16節:第二章 孔子的一生(2)第17節:第二章 孔子的一生(3)第18節:第二章 孔子的一生(4)
第19節:第二章 孔子的一生(5)第20節:第二章 孔子的一生(6)第21節:第二章 孔子的一生(7)
第22節:第二章 孔子的一生(8)第23節:第二章 孔子的一生(9)第24節:第二章 孔子的一生(10)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