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王小波雜文精選集   》 科學的美好      王小波 Wang Xiaobo

  【科學的美好本篇最初發表於1997年第1期《金秋科苑》雜志。發表時題目為“嚮科學學習什麽”。——編者】
  我原是學理科的,最早學化學。我學得不壞,老師講的東西我都懂。化學光懂了不成,還要做實驗,做實驗我就不行了。用移液管移液體,別人都用橡皮球吸液體,我老用嘴去吸——我知道移液管不能用嘴吸,衹是橡皮球經常找不着——吸別的還好,有一回我竟去吸濃氨水,好像吸到了陳年的老尿罐裏,此後有半個月嗓子啞掉了。做畢業論文時,我做個萃取實驗,燒瓶裏盛了一大瓶子氯仿,滾滾沸騰着,按說不該往外跑,但我的裝置漏氣,一會兒就漏個精光。漏掉了我就去領新的,新的一會兒又漏光。一個星期我漏掉了五大瓶氯仿,漏掉的起碼有一小半被我吸了進去。這種東西是種麻醉藥,我吸進去的氯仿足以醉死十條大蟒。說也奇怪,我居然站着不倒,衹是有點迷糊。在這種情況下,我還把實驗做了出來,證明我的化學課學得蠻好。但是老師和同學一致認為我不適合幹化學。尤其是和我在一個實驗室裏做實驗的同學更是這樣認為,他們也吸進了一些氯仿,遠沒我吸得多,卻都抱怨說頭暈。他們還稱我為實驗室裏的人民公敵。我自己也是這樣想的:繼續幹化學,毒死我自己還不要緊,毒死同事就不好了。我對這門科學一直戀戀不捨:學化學的女孩很多,有不少長得很漂亮。
  後來我去學數學,在這方面我很有天分。無論是數字運算,還是公式推導,我都像閃電一樣快,衹是結果不一定全對。人傢都說,我做起數學題來像小日本一樣瘋狂:我們這一代人在銀幕上見到的日本人很多,這些人總是頭戴戰鬥帽,挺着刺刀不知死活地衝鋒,別人說我做數學題時就是這麽個模樣。學數學的女孩少,長得也一般。但學這門科學我害不到別人,所以我也很喜歡。有一回考試,我看看試題,覺得很容易,就像颳風一樣做完了走人。等分數出來,居然考了全班的最低分。找到老師一問,原來那天的試題分為兩部分,一半在試題紙的正面,我看到了,也做了。還有一半在反面,我根本就沒看見。我趕緊看看這些沒做的題,然後說:這些題目我都會做。老師說,知道你會,但是沒做也不能給分。他還說什麽“就是要整整你這屁股眼大掉了心的人”。這就是鬍說八道了。誰也不能大到了這個地步。一門課學到了要挨整的程度,就不如不學。
  我現在既不是化學家,也不是數學家,更不是物理學家。我靠寫文章為生,與科技絶緣——衹是有時弄弄計算機。這個行當我會得不少,從最低等的匯編語言到最新潮的C++全會寫,硬件知識也有一些。但從我自己的利益來看,我還不如一點都不會,省得整夜不睡,鼓搗我的電腦,刪東加西,最後把整個係統弄垮,手頭又沒有軟件備份。於是,在凌晨五點鐘,我在朋友傢門前踱來踱去,抽着煙;早起的清潔工都以為我失戀了,這門裏住着我失去的戀人,我在表演失魂落魄給她看。其實不是的,電腦死掉了,我什麽都幹不了,更睡不着覺。好容易等到天大亮了,我就衝進去,嚮他藉軟件來恢復係統——瞎扯了這麽多,現在言歸正傳。我要說的是:我和科學沒有緣分,但是我愛科學,甚至比真正的科學家還要愛得多些。
  正如羅素先生所說,近代以來,科學建立了一種理性的權威——這種權威和以往任何一種權威不同。科學的道理不同於“夫子曰”,也不同於紅頭文件。科學家發表的結果,不需要憑藉自己的身份來要人相信。你可以拿一枝筆,一張紙,或者備幾件簡單的實驗器材,馬上就可以驗證別人的結論。當然,這是一百年前的事。驗證最新的科學成果要麻煩得多,但是這種原則一點都沒有改變。科學和人類其他事業完全不同,它是一種平等的事業。真正的科學沒有在中國誕生,這是有原因的。這是因為中國的文化傳統裏沒有平等:從打孔孟到如今,講的全是尊卑有序。上面說了,拿煤球爐子可以煉鋼,你敢說要做實驗驗證嗎?你不敢。煉出牛屎一樣的東西,也得閉着眼說是好鋼。在這種框架之下,根本就不可能有科學。
  科學的美好,還在於它是種自由的事業。它有點像它的一個産物互聯網(Internet)——誰都沒有想建造這樣一個全球性的電腦網絡,大傢衹是把各自的網絡連通,不知不覺就把它造成了。科學也是這樣的,世界上各地的人把自己的發明貢獻給了科學,它就誕生了。這就是科學的實質。還有一樣東西也是這麽誕生的,那就是市場經濟。做生意的方法,你發明一些,我發明一些,慢慢地形成了現在這個東西,你看它不怎麽樣,但它還無可替代。一種自由發展而成的事業,總是比個人能想出來的強大得多。參與自由的事業,像做自由的人一樣,令人神往。當然,扯到這裏就離了題。現在總聽到有人說,要有個某某學,或者說,我們要創建有民族風格的某某學,仿佛經他這麽一規劃、一呼籲,在他畫出的框子裏就會冒出一種真正的科學。老母雞“格格”地叫一陣,掙紅了臉,就能生一個蛋,但科學不會這樣産生。人會情緒激動,又會愛慕虛榮。科學沒有這些老病,對人的這些毛病,它也不予回應。最重要的是:科學就是它自己,不在任何人的管轄之內。
  對於科學的好處,我已經費盡心機闡述了一番,當然不可能說得全面。其實我最想說的是:科學是人創造的事業,但它比人類本身更為美好。我的老師說過,科學對中國人來說,是種外來的東西,所以我們對它的理解,有過種種偏差:始則驚為洪水猛獸,繼而當巫術去理解,再後來把它看做一種宗教,拜倒在它的面前。他說這些理解都是不對的,科學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我老師說得很對。我能補充的衹是:除了學習科學已有的內容,還要學習它所有、我們所無的素質。我現在不學科學了,但我始終在學習這些素質。這就是說,人要愛平等、愛自由,人類開創的一切事業中,科學最有成就,就是因為有這兩樣做根基。對個人而言,沒有這兩樣東西,不僅談不上成就,而且會活得像一隻豬。比這還重要的衹有一樣,就是要愛智慧。無論是個人,還是民族,做聰明人才有前途,當笨蛋肯定是要倒黴。大概是在一年多以前吧,我寫了篇小文章討論這個問題,論證人愛智慧比當笨蛋好些。結果冒出一位先生把我臭駡一頓,還說我不愛國——真是好沒來由!我衹是論證一番,又沒強逼着你當聰明人。你愛當笨蛋就去當吧,你有這個權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序言沉默的大多數不新的《萬歷十五年》個人尊嚴
藝術與關懷弱勢群體王朔的作品我怎樣做青年的思想工作文明與反諷
擺脫童稚狀態從INTERNET說起《代價論》、烏托邦與聖賢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
東西方快樂觀區別之我見工作與人生積極的結論極端體驗
姦近殺京片子與民族自尊心打工經歷緑毛水怪
我的精神傢園賣唱的人們我為什麽要寫作思維的樂趣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