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才華橫溢的薄命君王:李煜傳   》 第五章鴉啼影亂天將暮(10)      田居儉 Tian Jujian

  即使如此,南唐也無力回天了。因為自中主李敗兵後周,劃江為界以來,連續多年奉行以小事大的基本國策,仰仗稱臣納貢偏安苟活,遂使武備鬆弛,官嬌兵惰,上下疏於戰事。往日馳騁疆場的老將多已作古,統兵禦敵衹好擢用新人。皇甫繼勳便是被委以守城重任的一個新貴。
  此人青年時代曾跟隨其父皇甫暉混跡軍旅,參加過决定南唐命運的滁州大戰,由於他在陣前怯於廝殺,氣得皇甫暉操戈擊打,因其躲閃及時,遂得保全性命。戰後,中主褒奬皇甫暉重創落馬,血染黃沙,為趙匡胤俘虜後又義不求生,拒絶醫治,慷慨捐軀。皇甫繼勳便徒以傢世,無功受祿,愧得官爵,日益富貴:名園甲第,冠絶金陵;珠翠聲伎,勝過王公。與德昌宮使劉承勳、原南平王李德誠並稱全陵三大富豪。
  皇甫繼勳雖然受命於危難之際,可是他卻自辱門庭。身為京都守城最高統帥的皇甫繼勳,為了保住已得的尊榮富貴,更加貪生怕死,玩忽職守。他徵募新兵,衹圖虛名,不重實效,招牌花俏竟有十三種之多。諸如:徵召端陽佳節在村社的竜舟競渡中優勝者入伍,編成水師,謂之“凌波軍”。改編豪強大族以私財招募市井亡命,護傢守院者,謂之“自在軍”。以及農傢相聚自保,積紙為甲,以鋤鐮為兵器者,謂之“白甲軍”。此外,官府大搜境內,免去老弱病殘者全徵為兵丁,謂之“排門軍”。等等。遂使新兵人數衆多素質低下,既不善攻,又不善守。
  尤其不可饒恕的是,皇甫繼勳指揮不當,貽誤戰機,丟掉了金陵西面最後一道屏障采石磯。統軍使張雄,係江南一員猛將。當初後周入侵南唐時,淮南民衆舉義自保,人稱“義軍”,張雄是義軍首領之一,因其戰功顯赫,被李破格任用,先後任袁州(治宜春,今江西宜春)、汀州刺史。李煜即位後,改任現職,繼續駐守袁州和汀州。當他得知金陵告急,迅即奉命率部北上勤王。出發之前,他老淚縱橫,視死如歸,當着七個兒子的面對天明志:“吾此行義無反顧,必死於國難。爾輩亦當為國捐軀,否則便是不忠不孝。”他的七個兒子均為其忠義之舉所感動,無不涕泣受命,發誓决不苟且偷生。張雄帶兵走到溧陽(今江蘇溧陽)城外,突然收到朝廷差人送來的蠟丸帛書,令他停止前進,就地待命。隨軍參贊的監察御史許逖,深諳兵機,長於審時度勢。當他發現溧陽四周一馬平川,無險可恃,斷然指出此處易攻難守,不宜久留,更不可戀戰。於是,他自告奮勇,孤身潛往金陵探問究竟並嚮李煜面奏,行前特意囑咐張雄:“公在此宜安勿躁。遇有宋軍挑戰,切忌莽撞。吾速去京師請命,歸來與公入城堅守。”許逖走後,附近宋軍果真前來駡陣,張雄不堪侮辱,憤然迎敵拼殺,結果中計,父子八人全部戰死。
  溧陽失守,為宋軍集結金陵掃除了又一障礙,使潘美所部得以順利抵達秦淮河畔。這時,南唐在河對岸尚有十萬水陸兵馬背城列陣,準備與宋軍决一死戰。潘美雖然急於率軍渡河,但舟楫未具,於是他對衆將士大聲疾呼:“我部乃精銳之師,戰必勝,攻必取,難道這一葦可航的秦淮河就能阻擋我軍的腳步?”隨後他第一個跳入河中,率先涉水奔嚮對岸,數萬將士接踵而上,將南唐守軍殺得大敗,初步實現了趙匡胤暫時圍而不攻,以期李煜樹幡自降的方略。
  皇甫繼勳更為陰險的是,對李煜陽奉陰違,表面上雖然下令緊閉金陵外城各門,嚴防宋軍突襲,暗地裏卻不認真麾兵退敵,一味敷衍塞責。甚至遇有外地南唐將士敗績的消息傳來,他竟偷偷躲在府內彈冠相慶,恨不能即刻追隨李煜一道降宋。裨將對其龜縮愁城,束手待斃的行徑極為不滿,便暗中聯絡軍中敢死之士,秘密出城夜戰,奇襲宋軍營地。皇甫繼勳覺察後嚴加製止,並對裨將鞭笞杖擊,荷枷囚禁。惟恐李煜催問軍務,他又自欺欺人,扣壓一切戰報和有關戰事的奏疏,並藉口城防軍務不容分身而拖延李煜的宣召垂問。
  這時,潛伏在金陵城裏的小長老,也極盡麻痹李煜之能事。他每次入宮覲見,總是大講佛力萬能,聲稱宋軍對金陵圍而不攻,是佛祖對李煜虔誠禮拜的善報。南唐有佛保佑,定能逢兇化吉,衹要以逸待勞,宋軍便會師疲自退。李煜對此深以為然,除親臨內城古剎頻頻答謝外,特在宮中專闢淨室,宣召高僧德明、雲真、義倫、崇節等講解《楞嚴經》和《圓覺經》。又經張洎推薦,徵召在鄱陽湖隱居的處士周惟簡入宮,專講《周易》六十四卦,宣揚天道循環,否極泰來,坐等歷經厄運之後再交好運,幻想運轉時來,化險為夷。
  然而,幻想永遠也無法代替現實。南唐乙亥歲(公元975年)農歷五月的一天,李煜心血來潮,傳諭內廄備馬,要宰相殷崇義陪同,策騎登城巡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目錄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1)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2)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2)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4)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5)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6)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7)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8)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9)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0)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1)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2)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4)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1)第二章花月正春風(2)第二章花月正春風(3)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4)第二章花月正春風(5)第二章花月正春風(6)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