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遠去的國學大師及其時代:狂人劉文典 》
第72節:後記
章玉政 Zhang Yuzheng
後記
終於敲完了書稿的最後一個字。
墻上的時鐘,滴答滴答,指嚮又一個鼕日的凌晨。再過兩三天,新的一年就要來到了。
這本小書,從醖釀準備,到動手寫作,再到正式出版,已經過去三年多的時光。其間甘苦,唯有心知。其實,寫劉文典於我是一件不自量力的事情。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縱橫千裏,但又褒貶不一、非議不斷,確實是我的筆力所不能精準把握的。
但這是我的一個夢。2005年3月,我作為安徽省第一個申請參與全國"兩會"采訪的地方都市報記者,跨越重重難關,最終如願獲準赴京采訪。忙碌的間隙,閑逛北京大學附近的風入鬆書店,竟與劉文典先生"不期而遇"。那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名叫《劉文典傳聞軼事》,匯編是一些出名的人或不出名的人書寫劉文典的文章。
我畢業於安徽大學,對於"劉文典"這個名字並不陌生,最起碼知道他是這所學校的主要創始者之一。但我所知道的,似乎也僅此而已。在大學裏,從未聽人過多談到過關於這個人的故事。於是,我很有興趣地買下了那本小册子,沒想到卻由此走近了一個清高孤傲、倔強獨立的靈魂。
我將這個靈魂的底色稱之為"狂"。在中國人的字典裏,"狂"是個相當貶義的字眼,似乎總意味着浮躁,意味着無知。其實在這個漢字的深處,是一種對於命運的抗爭與努力,是一種對於權貴的蔑視與逃離,是一種對於尊嚴的堅守與把握。我喜歡這種"狂",我覺得,它是療治當下日益嚴重的"陽痿人格"、"犬儒主義"的最佳藥方。
劉文典的"狂",絶不是一種妄自尊大,而是建立在淵博的學識與孤高的人格基礎之上的狂傲。衹可惜,這位大師級的人物被歷史長期地忽略了,甚至連一個相對權威準確的"人物簡介"都沒有。關於他的,大多是一些道聽途說、自相矛盾的傳聞、軼事,甚至文學虛構。
正因為如此,當讀完那本薄薄的小册子之後,我開始决定為這個理應得到彰顯的靈魂,書寫一個真實的人生文本。三年多來,我自費奔波千餘裏,先後到北京、雲南、安徽等地的檔案館、圖書館,查閱了大量第一手資料,逐漸釐清劉文典生平中的許多"疑點",清晰勾勒出劉文典豐富而跌宕的一生。
寫作的過程緊張而快樂。由於我的本職工作非常繁忙,每天需要處理大量的新聞綫索、新聞策劃,正常的上班時間基本上無法"占用"",衹好利用周末、午休和深夜來進行"一個人的戰鬥"。
如今奉獻在各位面前的,是國內第一本關於劉文典的個人傳記。
正如大傢所看到的,在寫作態度上,本書盡量堅持"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的史傢態度,強調故事性與學術性並存,並大量采用第一手資料,為讀者提供重回歷史現場的直接途徑。
在框架搭建上,則采用以人為明綫、以時間為暗綫的方法,側重於尋找劉文典學問、思想的淵源。這也是本書的一個鮮明特點。它沒有僅僅落筆於劉文典一個人,而是重點關註劉文典所在的那個時代、所屬於的那個群體,還有那個時代、那個群體所集中綻放出的"思想光芒"。
在我看來,這與當代人苦苦追尋的"自由精神"是心脈相通的,這也是促使我堅定寫作本書的根本動因。希望我的努力,會被劉文典先生感應到,更希望會給當下的讀者提供一點思想飛舞的空間。
我曾經說過,倘若這本小書能夠讓讀者在掩捲之餘,略有沉思,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
寫作一本書,看上去衹是一個人的努力,其實背後集聚着許多人的關註、支持與付出,有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此,儘管略顯俗套,還是有必要在這裏表達一些由衷的謝意:
感謝劉文典先生的哲嗣劉平章先生。在聽說我的寫作計劃後,他一直給予高度的肯定與鼓勵。在我到雲南收集資料的幾天裏,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親自開車,送我到各個目的地,並提供了大量一手資料。這份信賴與期待,是小書最終順利寫成的強大動力。
感謝雲南大學校史辦主任劉興育先生。我和他素昧平生,僅僅因為都熱衷於劉文典研究,千裏文緣一人牽。熱情直爽的他,不僅將自己收集多年的資料如數奉贈,而且仔細審閱了本書初稿,提出許多具有創見的修改建議。這本小書,有他的一份汗水。
感謝張文勳、陳紅映、李作新、蒙樹宏、餘斌、吳進仁、聞黎明、鄭千山等前輩,他們或提供豐富生動的回憶,或提供珍藏多年的手稿,或提出直言不諱的批評,為本書承受歷史的檢驗做出了重要貢獻。
感謝知名學者錢理群、丁東、謝泳、傅國涌,安徽省古籍辦諸偉奇,安徽大學劉伯山、曹高峰、疏延祥、劉勇,安徽新華學院方銘、劉秀麗、程慶樂,合肥愛知書店崔正義,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疏利民,中國新聞社安徽分社成展鵬、李君、劉鴻鶴,安徽省圖書館闞華、陳春秀,合肥市政協戴健、《江淮文史》陳勁鬆、《雙語學習報》張鋒諸位前輩、好友,還有公共知青沙竜的朋友們。
感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貝貝特圖書出版顧問有限公司,以及尚未謀面的曹凌志主編。沒有這個高效率的出版群體,這本小書的書稿或許還要繼續待在電腦硬盤裏。
感謝遠在天堂的母親汪鳳雲女士。就在本書初稿剛剛完成之際,一直在城裏幫我照看女兒的母親不幸遭遇車禍罹難。希望她在另一個世界裏能看到兒子寫的這本書,她教給我的善良、樂觀、自信、堅強,將陪伴我一生。
感謝大哥章玉兵。他一直默默關心着我的成長,鼓勵着我所有的努力。他為小書題簽的書名,是他內心真實的表達。希望他早日實現夢想。
感謝妻子陸敏、女兒章陸一杭。因為寫作這本書,虧欠她們太多,無法彌補。希望她們永遠幸福。
感謝我的單位以及所有的領導、同事。正是他們的理解與支持,讓我在緊張的工作之餘,能夠保持相對自由的興趣空間。感謝他們陪伴我走過生命中最艱難的日子。
感謝我的大學,還有所有的大學師長。我始終認為,大學改變了我一生。
感謝命運。感謝自己。
有時候,我在想:我是一名新聞記者,最應該做的事情是書寫現實,但是為何卻突然對歷史情有獨鐘?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2007年12月27日凌晨2時於淝上躬耕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
第1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1) | 第2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2) | 第3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3) | 第4節:朋友鬍適之(1) | 第5節:朋友鬍適之(2) | 第6節:朋友鬍適之(3) | 第7節:朋友鬍適之(4) | 第8節:朋友鬍適之(5) | 第9節:朋友鬍適之(6) | 第10節:朋友鬍適之(7) | 第11節:朋友鬍適之(8) | 第12節:朋友鬍適之(9) | 第13節:朋友鬍適之(10) | 第14節:朋友鬍適之(11) | 第15節:朋友鬍適之(12) | 第16節:朋友鬍適之(13) | 第17節:朋友鬍適之(14) | 第18節:朋友鬍適之(15) | 第19節:痛斥蔣介石(1) | 第20節:痛斥蔣介石(2) | 第21節:痛斥蔣介石(3) | 第22節:痛斥蔣介石(4) | 第23節:痛斥蔣介石(5) | 第24節:痛斥蔣介石(6)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