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紅樓夢新證   》 二劉銓福考      周汝昌 Zhou Ruchang

  《石頭記》的甲戌殘本十六回與妙復軒手批百二十回本,皆由劉銓福一人而傳,故此人在《石頭記》版本史上是一個重要人物。我久想考索一下他的生平,希望藉以窺見甲戌本的淵源所自。到現在為止,材料無多,遠不足以上溯甲戌本的來歷。些許綫索,聊為後日增補的一個草稿罷了。
  
  先作一個簡短的總敘,然後再列舉文獻。
  
  劉銓福,字子重,別號白雲吟客,大興人;多藏書籍文物,能詩畫,官做到刑部郎中,可能生於嘉慶末,而卒於光緒中葉。祖父炯,成都知府。父位坦,字寬夫,以御史出守辰州府;能畫,善篆,好收藏古董,重要的有謝文節橋亭卦硯、宋秘閣硯、趙忠毅鐵如意、宋本《月老新書》,君子館甎等件。他傢住的地方即是孫承澤舊居的遺址,園池幽勝,書齋名天咫宦,後又曰君子館甎館,園名後園。劉位坦至少有四女,其一適吳福年;三名玟,字叔采,適太原喬鬆年鶴儕;四名尹玉,字季瑜,嫁貴築黃彭年子壽,皆為繼室。二女亦皆善畫。子重多交通人,藏弆之富甲都下。他傢可謂“一門風雅”。
  
  關於劉銓福,我所知者盡於此了。以下羅列載記詩文。
  
  一、孫橒⑴《餘墨偶談》捲四葉十二
  
  
  
  子重詩
  
  劉子重秋曹(銓福)別號白雲吟客,嗜金石,善畫槑蘭,終日緼袍敝履,晏如也。在京與予為莫逆交。遊田盤歸,以《紀程詩》見示,中有《和段甲嶺題壁》一首,序雲:壁有某女子題詩,以“段甲”為“斷傢”,和者甚衆,有“段甲何如作斷傢,衹因飄泊在天涯”之句,因戲和雲:“斷得儂傢不斷心,兩情嶺上白雲深;儂心未解腸先斷,惹得相思直到今。”詩在有無間,如《庾敱意賦》。
  
  
  
  此條是關於劉銓福最重要的一段正面紀載,並且保存了一首難得見的詩。
  
  二、何紹基《東洲草堂詩鈔》捲十三葉十六
  
  
  
  懷都中友人(第十一)
  
  退翁餘韻在檐楹,天咫宦中面百城、妙有兒郎能好古,勤收翠墨饌先生。
  
  
  
  小註云:“劉寬夫:所居即孫退𠔌遺址,乃郎子重亦好古。”這是詩裏最早提到他的材料,並說明父子、居處、齋名等事,也很重要。葉昌熾曾引此作說。
  
  三、葉昌熾《藏書紀事詩》捲六葉四十一
  
  河間君子館甎館、廠肆孫公園後園,《月老新書》《紫雲韻》,長歌聊為續梅村。
  
  何紹基《懷都中友人》詩云雲(引詩並註,俱見上)。昌熾按:寬夫先生名位坦,子重名銓福,大興人,藏弆極富。貴築黃子壽師,其女夫也。餘客歲館子壽師次君再同⑵前輩京邸,見宋刊《婚禮備要月老新書》、《紫雲增修校正禮部韻略》,皆先生舊藏,《月老新書》尤為奇秘;餘仿梅邨祭酒體作長歌一首紀之。再同雲:先生“疊書龕”在城中廣濟寺,因得河間獻王君子館甎,名其居曰“君子館甎館”,又曰“甎祖齋”,所居在後孫公園。其門帖雲:“君子館甎館,孫公園後園。”今其孫尚守舊宅而舊書星散矣。
  
  
  
  這是第三段重要紀載,因為葉鞠裳在黃再同傢作西賓,再同是劉銓福的外甥,親口敘其外傢事,由葉記下來,當然最可靠。由於末句知道書於光緒末年已然散出,而甲戌本直到民十一纔歸鬍適。當中不知是否久經轉手?如仍在劉氏傢,那麽是一嚮珍秘呢,還是根本未加註意,後來纔偶然檢出來出售的呢?這就都不得而知了。甲戌本上面正有“白雲吟客”和“甎祖齋”等圖章。
  
  四、張之洞《廣雅堂散體文》捲二葉二十六
  
  
  
  滄州王君侶樵墓志銘
  
  畿輔自道光、鹹豐以來,篤嗜金石文字稱者三傢:一、天津樊彬文卿(下略)。一、滄州葉圭綬子佩(下略)。一、大興劉銓福子重,傢世好古,多交通人,園池幽勝,藏弆之富,都下無比,即世所傳為河間校官訪得河間獻王君子館甎者也。
  
  
  
  此乃第四段正面提到劉銓福的文章。直接投贈劉銓福的詩,當屬喬鬆年為多,為了幫助我們瞭解他的為人,需要看它兩首。
  
  五、喬鬆年《蘿摹亭遺詩》捲二葉二十七
  
  
  
  與劉子重(用東坡汁字韻)
  
  醉中日月長,至道在米汁,深語夜正午,庭下輕露濕。交親羅中外,與子獨相得,懷古發高談,尚論性所急;豈能逐時輩,汎若水中鴨;海宇今無事,春陽破雲幂,冗官徒索米,自責顔輒赤;一傲陛楯郎,終歲無建白,但能閉門坐,持杯脫冠幘;爛漫取一酣,隨感任歌泣,未須長鋏彈,不用唾壺缺;天地為蘧廬,爾我皆寓客,聊盡平生懷,無為百憂集。
  
  
  
  又葉三十八
  
  
  
  贈劉子重
  
  鹿得野蘋呼群鳴,鶯遷喬木求友聲,人生契合在性分,何論柹附深親情。懿子英資品格貴,幹鏌當鋒籲可畏,倜儻長吟白雪詞,屈盤久鬱青霞氣。意中萬裏風雲開,驊騮中道猶徘徊,側身人海感不偶,獨立一世心悠哉。學術貴厚氣貴老,致遠晚成不在早,況是吾儕澹富貴,齷齪科名安足道,願言與子同襟期,勉從令德當及時,微言大義繹周、孔,至德要道陳姚、媯。餘事鉤鍁在文囿,八代衰風須補救,鴻筆篇題硬語盤,一湔萬古詞人陋。嗟予有志苦不專,針砭鈍悶賴君賢,耿耿此生同所抱,終識沙哥勝樂天。
  
  
  
  據此可知他一任閑官,不甚得意,不能與當時宦場同流合污,所以喬鬆年時加慰解。詩的末段用“道統”“文統”相期勉,這是喬氏的喻詞,還是實指,尚不敢定,劉銓福不太像一個正統道學派。
  
  間接提到劉子重的詩則有徐樹鈞所作。
  
  六、徐樹鈞《寶鴨齋詩鈔》捲三葉十八
  
  
  
  黃鹿泉民部招同人宴朝鮮使者李東漢、李西齋、黃晚堂、崔硯農、金天羽、李錦嵒於君子堂賦詩紀事
  
  西京皇道韙,賢上尚文學;闢館萃英髦,下士若吐握。日華敞宏構,君子奮超出;悠悠千餘載,高風徒緬邈。荒原鬰叢莽,遺甓土花駁;嗜古有劉郎,勝跡壓幽、涿。(河間獻王日華宮君子館甎、道光中出土、藏劉子重傢。)文始篆變隸,寶逾璆與珏;百世奮興起,墨本此堂拓。(張香濤以君子甎文懸畿輔先哲祠,仍題君子館。)劉郎我故人,金石富蕓閣,懷舊增惻愴,望古悲摿落。(下略)2T$l8?2u$P+@
  
  
  
  接此詩自此以下纔接敘朝鮮使臣,歸入正題。如今斷章取義,則恰好是君子甎和劉子重的一個寫照。此詩是甲午年的⑶,徐本年有許多首朝鮮使臣詩。可註意的是“劉郎我故人”“懷舊增惻愴”兩句,劉子重如未死,何得言“懷舊”與“惻愴”?這使我相信劉子重到此時(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已然不在了。此詩是因題順便追懷亡友的。
  
  七、劉煒華《蒼悟山館集》捲三葉十九
  
  
  
  讀子重文遺詩
  
  捲跡囂氛表,清風契道心。一朝乘赤鯉,遺響失青琴。卓爾追三絶,淵如凜四深。不纔辱期許,煉冶愧南金。
  
  
  
  這也是子重亡後的追懷詩,據此“三絶”“四深”之語,知他諸藝俱有造詣。
  
  劉子重和朝鮮使臣的關係是極密切的。上引一詩還不過是他死後間接的因緣,如今且看他生前的直接關係。
  
  八、黃彭年《陶樓文鈔》捲九葉二十四
  
  
  
  談瀛雅集圖序
  
  同治八年鼕朝鮮吳亦梅樞密奉使來京,介劉子重刑部請予題其相國李石坡先生之像,……其明年十月,李敬之鴻臚……來,奉石坡書遺予,因識敬之;先後邀集同人為文酒之會,縱談及東方開國三千餘年,廢興分合,源流本末,及今朝鮮禮製、軍政、山川、人物,凡所考詢,隨筆條答,而端坐終日,曾無怠容,殆無愧古所稱博物君子不忘恭敬者(中略)。予因與敬之雅集而為之圖,因並述其相國之烈,為他日紀三韓之事有所考也。同集諸人各疏鄉貫於後:
  
  (按先後與會者共十五人,不具錄。)
  
  劉銓福,字子重,順天大興人,今官刑部主事。
  
  右題册而未與會者四人(按劉居其第二)。
  
  
  
  文內所云像贊,見同書捲十四葉二十七,其小序雲:
  
  
  
  劉子重刑部傳朝鮮吳亦梅樞密語,出其興宣大院君李石坡像,屬為題贊。
  
  
  
  同時與會人記此事的則還有方宗誠。
  
  九、方宗誠《柏堂集後編》捲十七葉三
  
  
  
  譚瀛雅集圖記
  
  (上略)朝鮮使者李敬之鴻臚……至京師,貴州黃子壽編脩招飲於興勝寺⑷,縱談中外典章、法製、山川、人物。子壽因作《譚瀛雅集圖》,各為詩文以紀其勝。(中略)是日同飲者為福建楊湘筠⑸觀察、江西陳右銘⑹太守、陳洛君⑺大令及宗誠主客六人。期而以病未至者大興劉子重郎中。侍立於側者則子壽二子國器、國璪也。大清同治九年十月二十二日安徽方宗誠記。
  
  
  
  同書同編捲四葉一尚有《晚香齋詩鈔敘》⑻一文,所記略同。此文所敘六人乃第一批與會者,後來還有續到的,故共達十五位。劉子重偏偏那天病了,確是遺憾至今的。由是並可知他作刑部主事時當同治八年,九年升任郎中。以後的事則無可考了。
  
  在此以前的事情,有一二小綫索可尋:
  
  十、高寄泉《蜨階外史》(鉛印本)頁六十
  
  
  
  君子甎
  
  後予官河間,學博劉子重,同官肅寧,約共搜訪:子重得九甎,其一刻“日華”字八,皆君子也。(下略)
  
  
  
  按肅寧縣,即在河間西,屬河間府,可知劉子重曾做肅寧縣教諭;從《蜨階外史》本書所供給的綫索而推,知道高寄泉是嘉慶二年生人,道光二十八年做河間教諭,又可知劉子重做教諭,亦即與此同時。
  
  十一、楊翰《息柯雜著》(鈔本)捲一葉一
  
  
  
  跋劉子重藏君子館甎拓本
  
  (上略)子重州長授學肅寧,搜羅尤富。憶自癸醜(按措鹹豐三年,一八五三)歲馳驅戎馬間,屢過其地,……苗君(按指苗先路)年衰老……相與念子重在湖湘間,同閱兵燹……越二年來,予守永州,過長沙,喜晤子重……顧予與子重年尚壯盛,一離合間,已改須鬢……及予與子重北歸,又未知聚散如何也。(下略)
  
  
  
  從《息柯雜著》知道楊翰(字伯飛,號海琴,宛平人)是鹹豐丁巳(七年,一八五七)權守沅郡,次年守永州,可知此時劉子重曾在長沙。“州長”不知何指。顯然他們都是反對人民起義的一流人,但劉銓福衹是一個下級小官吏。
  
  至於品題劉氏所藏古物的,也有幾篇文字。黃彭年《陶樓文鈔》捲十葉一有《書宋本月老新書後》,末雲:“捲端有季滄葦小印,宜吾子重之珍為秘笈也。”同捲葉十七有《書湛然居士集後》⑼,末雲:“鹹豐庚申十二月,予偕子重睹諸城劉氏所藏書,得見此本,是金侃從震川歸氏藏本傳鈔者。子重新得文正像,又得此書;餘從假讀竟書後。十九日彭年記於劉氏復園⑽。明日遂出都,為之黯然。”何紹基《東湖草堂詩鈔》捲十二葉六有“劉寬夫侍禦招同鄂鬆庭前輩、戴雲颿、喬鶴儕、蔣心香三水部、王子壽比部,集天咫宧賞菊,並觀謝文書公卜卦硯、傅青主《食棗帖》”一詩,據詩末小註,則劉寬夫即能畫,子重的梅蘭不過是傳傢法罷了。謝疊山的橋亭卜卦硯,本是天津周月東所得,周寶之如性命,津門及僑寓詩人,屢形之吟詠,不知何時遂歸劉氏。王柏心《百柱堂全集》捲十葉二十一有《橋亭卦硯歌為劉寬夫侍禦賦》。喬鬆年《蘿藦亭遺詩》捲二葉三十二有《題寬翁外舅拜石圖》,也是題卦硯的,末解有雲:“寬翁先生結此石交拜為友,疊山祠旁十載居,有此因緣固非偶。中興秘閣亦良材,亡宋南廊益可哀;滿堂傳觀噤不樂,夕陽欲下悲風來;更藉翁傢鐵如意,一歌一哭當《西臺》。”小註說:“翁尚有宋秘閣硯、趙忠毅如意,故兼及之。”然據同書同捲葉三十四另有一詩,題曰《趙忠毅公鐵如意》,起句云:“寬翁先生我外舅,千秋抗想懷芬芳,手持趙公鐵如意,正氣亦與為扶將;勖哉顧名舉相贈,重寶勝荷球琳琅。”則此物已由老嶽翁送給賢婿了。(但張之洞《廣雅堂駢體文》捲二葉二十《鐵如意頌》,開頭就說:“此明吏部尚書高邑趙忠毅公之故物也,舊存河南布政使任丘縣邊君傢,今邊君之四公子水部郎中以公之邦人,敬為頌曰”雲雲。則此物本係邊傢物,後來纔轉入劉氏手的。)唐炯《成山廬稿》捲七葉一有詩,題曰:“黃再同攜示其外祖劉寬夫太守傢所藏順治初方亨乾等三一十四人在刑部獄共寫《華嚴經》八十一捲。”其餘文物,散見諸書與實物猶存的,為數不少,今不備舉。
  
  何紹基《東洲草堂詩鈔》捲十三葉八《再疊韻四首》⑾,第二首中有“天咫主人謬見嘉,假物贈詩重敦勉”之句,詩末有註,說:“劉寬夫侍禦兄約以坡公誕辰為餘補作生日,因有此詩。前年餘辭史館提調時,餘贈寬翁《鹹淳臨安志》,蒙報以鐵鑊,並媵以詩,過相期許,愧甚愧甚。”足見何、劉交厚之一斑。其《文鈔》捲十二葉七有《跋劉寬夫藏苦瓜和尚畫鬆册》,末雲:“寬夫老兄愛苦瓜畫,尤愛鬆;所至遇鬆輒為桑下之戀,蓋其性情骨貌皆與鬆似故耳。適屬餘題‘鬆緣’二字齋額,又見示此册,索題數語,見中有畫鬆幅,又平生見苦瓜鬆頗多,草草記此。”而他《詩鈔》捲十三葉五尚有一詩,題為《“鬆緣”畫禪,劉寬夫、黃琴塢合作》。原來“鬆緣”另有故事的。黃彭年《陶齋文鈔》捲五葉三十九《陶劉兩淑人事略》裏說:
  
  
  
  劉淑人尹玉,字季瑜,辰州府知府大興劉寬夫先生第四女。幼雲⑿之卒也,媒者衆,請卜之。吾父名宦公⒀曰:學人必能教傢澤也,何卜為?後與寬夫先生遇顧亭林祠松樹下,論學甚洽,遂定盟;故先生為吾父題《雙鬆捲》,稱為“鬆緣”雲。
  
  
  
  又云:
  
  
  
  季瑜耽文史,嫻繪事。道光戊申九月來歸,結褵之夕,吾被酒臥,季瑜據案作畫,以壁懸張君石洲贈聯有唐人“陶然共醉菊花杯”之句。因作《菊杯圖》。……
  
  
  
  以下事尚多,不便全引,略嘗已足。這位女畫傢“性伉爽”,與夫“辯論嘗不相下”,又“不喜米????瑣屑”,以致老太太“因事督教,不少寬假”!可窺劉姑娘是何等性格的人。這樣纔女式的媳婦,如何能得婆婆的歡心呢。同治壬戌入蜀道卒,年纔三十六。
  
  連帶可以一提的是另一位姑奶奶。喬鬆年《蘿藦亭文鈔》葉三十三《亡室劉夫人墓志銘》不妨全錄一下:
  
  
  
  祖炯,成都知府。父位坦,辰州知府。嘉慶庚辰十月二十八日卯時生於資州官捨。道光辛醜歸於太原喬鬆年。受封一品。同治己巳八月二十二日終於泰州寓館,春秋五十。
  
  
  夫人劉氏,諱玟,字叔采,大興人。夙稟母訓,剋修婦儀,善事嚴君,輯和傢衆。復能覃心梵夾,深領法要。暇則娛情藻繪,狀物肖翹:三乘窈渺之文,汳濤於口海;萬匯紛葩之態,雕畫於毫素。佐餘患難之中,益厲清雅之操。綦鍼秫縫,無改乎故衣,面藥口脂,早蠲夫靚飾。大盜方熾,孤城自危,履險不搖,為時所誦。牂羊鮮食,嗸鴻蔽江;拔釵脫簪,屢傾囊於官閣;左餐右粥,譬蔭暍於中道;被澤者多,至今猶感。且一庥為食,恆戒殺於庖廚,九族分甘,必推惠於戚鄉。綜思懿行,宜享修齡;乃奄忽以告終,徒號眺而莫輓。即以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葬於大興縣黃土岡,與餘前妻熊夫人相並,嗚呼!琴柱頓摧,案塵誰拂?招魂不下,願九死以相從;同穴為期,待雙棺之夾我!椎心銜恨,屑涕作銘,銘曰:原則平,地則靈,妥君之體茲永寧。石可泐,木可揭,思君之心終不絶!
  
  這篇文字還算精彩而真摯,足可傳這位畫傢而兼佛學家的劉三姑了。藉此可窺劉氏一門之情況,劉寬夫、劉子重的為人,不難推見一二。喬還有兩篇祭文,感情甚篤,又由她姊妹二人的生年卒月和年歲,大約可以知道劉銓福也生於嘉慶,而卒於同、光之年。
  
  
  
  金武祥《粟香三筆》捲二有一條說:
  
  
  
  大興劉寬夫侍禦位坦,有婿三人,皆以“年”字命書,時人撰出聯雲:“劉位坦三‘位’令‘坦’,喬鬆年、吳福年、黃彭年--劉傢女待‘年’而字”……
  
  
  
  由此知道劉子重尚有一姊妹嫁吳福年。
  
  李濬之《清畫傢詩史》庚上葉四十六記雲:
  
  
  
  劉位坦,字寬夫,大興人,道光乙酉拔貢,以御史出守湖南辰州府。傢富收藏金石書畫,工花鳥,兼善篆隸。子銓福,字子重,官刑部主事,能世其學,亦善花卉。
  
  
  
  下載劉寬夫詩二首,自成一格,不落陳套,頗有滑稽突梯,掉臂獨行之概。李氏又曾把凡關於君子館甎的拓片題詠都搜集起來石印為一册,茲不具引。他有一幅劉子重所藏館甎拓本,南皮張藥林補為一盆花卉,唐玉題記。
  
  此外,《蘿藦亭遺詩》捲二葉三十一有一首“廣濟寺蠟梅一株,京都所無,與劉寬翁外舅,馬研翁舅、戴雲翁侍禦、何貞翁編修置酒其下賞之,甩東坡《海棠詩》韻”的七古,可證廣濟寺為其傢“疊書龕”的話。《陶樓文鈔》捲十四葉十六有《祭外舅寬夫先生文》,可徵其生平大略,據知卒於鹹豐十一年九月。因找不到一篇劉銓福的墓志行狀,不便拿他父親的祭文來算數,衹好“割愛”了。
  
  都說完了,衹是甲戌本的來源綫索,一些也無,實在沒有辦法。勉強拉扯,衹何紹基在他的《詩鈔》捲十八葉七有一詩提到半畝園,下註:“主人崇樸山⒁侍郎”。按崇氏即女詩人惲珠的後嗣。惲珠也能畫,能傳南田的傢法,嫁給旗人,曾有和大觀園菊社、蘭社的詩,很令人註意。而甲戌本後面的濮氏兄弟的跋⒂,則寫明是在半畝園所記。可註意的是這一綫索。何、崇、劉等人皆同時,又彼此輾轉有認識交遊的可能。因此,我疑心並假設:甲戌本很可能是崇氏的東西,後來歸入劉銓福手的。但須要再發現材料來證實或推翻這個說法。
  
  〔補記〕馮其庸先生惠示一幅劉銓福的手跡,是題開元銅簡拓本的詩文二則,皆小楷。一錄葉潤臣的題詩(葉潤臣即葉名澧),末署“己未季秋,鶴巢夫子大人命書,大興劉子重劉畗錄於海王邨橋亭卜硯齋。”一為自記,有“丁巳夏日僑寓長沙”之文。這可供研究他的交遊行跡。己末為鹹豐九年(一八五九),其僑寓長沙則係七年,與楊翰之語合。
  
  
  
  
  
  註:
  
  ⑴孫橒原名桂,字丹五,號詩樵,遵化人,監生,有《蜨花吟館詩鈔》,單行四捲,亦見收於李長榮《柳堂師友詩錄》。
  
  ⑵名國瑾。
  
  ⑶按此詩下文接雲:“東風入帝裏,殘雪消鳷鵲。”乃甲午初春作。
  
  ⑷按即黃彭年之寓捨,參看《柏堂集餘編》捲四葉五《京師會文册跋》。
  
  ⑸名寶臣。
  
  ⑹名寶箴。
  
  ⑺名錫鬯。
  
  ⑻按《晚香齋詩鈔》乃李敬之詩集名。
  
  ⑼按係元耶律楚材集名。
  
  ⑽復園未聞,疑即後園之誤刊。
  
  ⑾按上一題為“五十歲初度日題所藏翁題延年益壽瓦當拓本用蘇齋元韻四首。
  
  ⑿幼雲乃黃彭年前妻陶琭之字。
  
  ⒀即黃輔辰,字琴塢。
  
  ⒁即崇實,完顔麟慶(字見亭)的兒子。
  
  ⒂參看下面的《青士椿餘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資料來源】紅樓癡迷錄入。轉載自撫琴居論壇。
評紅樓夢新證⑴寫在捲頭
第一章引論第二節紅學一斑
第三節 重新認識紅樓夢第四節 幾點理解
第二章 人物考 第一節 世係譜表第二節 曹宜曹宣
第三節 過繼關係第四節 幾門親戚
第三章 籍貫出身第二節 遼陽俘虜
第四章 地點問題第二節 院宇圖說
第三節 北京住宅第四節 江寧織署
第五節 真州鹺院第五章 雪芹生卒
第六章 紅樓紀歷第七章 史事稽年
前期(明萬歷二十年--清順治十八年)[二]前期(明萬歷二十年--清順治十八年)[三]
前期(明萬歷二十年--清順治十八年)[四]中期(康熙二年--康熙五十一年)[一]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