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喪傢狗 Funeral home dog 》
有錯不改是最大的錯(2)
李零 Li Ling
“諒”,見《憲問》14.17。“貞”和“諒”都是信,但信和信不一樣。“貞”是遵守原則的信,衹要不違反原則,可以有所變通。“諒”不同,它是拘泥小信,死守諾言。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是“硜硜然小人哉”(《子路》13.20),孟子也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孟子?離婁下》)。死守“言必信,行必果”,流於偏執,不知變通,就是這裏的“諒”。(君子貞而不諒)
15.3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敬其事”,即“敬事”,參看《學而》1.5。“敬事”是古代常用語,是忠於職守、恪盡職守的意思。這裏是說,君子無功不受祿,事君,要先把事情辦好,然後再談俸祿問題。(敬事)
15.39子曰:“有教無類。”
這是孔子的教學原則,衆所周知。它的另一面是“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是《論語》中語,“因材施教”不是。後者是程頤、張栻的話(見《為政》2.7—8和《雍也》6.21兩章朱熹註引)。(有教無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李零簡介及自序(1) | 自序(2) | 自序(3) | 自序(4) | 自序(5)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1)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2) | 孔子獲罪的原因(1) | 孔子獲罪的原因(2)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1)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2) | 孔子喜歡木訥之人 | 在守信守時上中國不如西方 | 孔子講節約是心疼有錢有勢人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1)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2) | 孔子怎樣做調查研究 |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 禮之用,和為貴(1) | 禮之用,和為貴(2) | 孔子真的不在乎名嗎?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1)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2) | 怎麽消滅無恥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