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鄰傢少婦   》 陶俑(2)      賈平凹 Gu Pingao

  隨着大量的唐女俑出土,我們看到了女人的發式多達一百四十餘種。唐崇尚的不僅是力量型,同時還是表現型。男人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力量,女人都是展示着自己的美,這是多麽自信的時代!
  陝西人習武健身的習慣可從一組狩獵騎馬俑看到,陝西人的幽默、詼諧可追尋到另一組說唱俑。從那衆多的昆侖俑,騎馬鬍人俑,騎臥駝鬍人俑,牽馬鬍人俑,你就能感受到陝西
  人的開放、大度、樂於接受外來文化了。而一組塑造在駱駝背上的七位樂手和引吭高歌的女子,使我們明白了陝西的民歌戲麯紅遍全國的根本所在。
  秦過去了,漢過去了,唐也過去了,國都東遷北移與陝西遠去,一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日漸消亡,這成了陝西人最大的不幸。宋代的捧物女綺俑從安康的白傢梁出土,她們文雅清瘦,穿着“背子”。還有“三搭頭”的男俑。宋代再也沒有豪華和自信了,而到了明朝,陶俑雖然一次可以出土三百餘件,儀仗和執事隊場面壯觀,但其精氣神已經殆失,看到了那一份順服與無奈。如果說,陝西人性格中某些缺陷,呆滯呀,死板呀,按部就班呀,也都是明清精神的侵蝕。
  每每瀏覽了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陶俑,陝西先人也一代一代走過,各個時期的審美時尚不同,意識形態多異,陝西人的形貌和秉性也在復復雜雜中呈現和完成。俑的發生、發展至衰落,是陝西人的幸與不幸,也是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的幸與不幸。陝西作為中國歷史的縮影,陝西人也最能代表中國人。二十世紀之末,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地處西北的陝西是比沿海一帶落後了許多,經濟的落後導致了外地人對陝西人的歧視,我們實在是需要清點我們的來竜去脈,我們有什麽,我們缺什麽,經濟的發展文化的進步,最根本的並不是地理環境而是人的呀,陝西的先人是竜種,竜種的後代絶不會就是跳蚤。當許許多多的外地朋友來到陝西,我最為樂意的是領他們去參觀秦兵馬俑,去參觀漢茂陵石刻,去參觀唐壁畫,我說:“中國的歷史上秦漢唐為什麽強盛,那是因為建都在陝西,陝西人在支撐啊,宋元明清國力衰退,那罪不在陝西人而陝西人卻受其害呀。”外地朋友說我言之有理,卻不滿我說話時那一份紅脖子漲臉:瞧你這尊容,倒又是個活秦兵馬俑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在女兒婚禮上的講話相思夏河的早晨陋室
商州初錄(1)商州初錄(2)商州初錄(3)商州初錄(4)
商州初錄(5)商州初錄(6)商州初錄(7)商州初錄(8)
商州初錄(9)商州初錄(10)商州初錄(11)商州初錄(12)
商州初錄(13)商州初錄(14)商州初錄(15)商州初錄(16)
商州初錄(17)商州初錄(18)商州初錄(19)商州初錄(20)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