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京華煙雲   》 第72節:第十三章(7)      林語堂 Lin Yutang

  這種說話的樣子很古怪,雙方都大笑,你看我,我看你,倆人之間的說話總算開始了。
  在他們前面五十碼,有一棵高大的白果鬆,單單一棵樹,在一個小丘墩上立得筆直,銀白的樹皮襯着後面青翠的山坡,看來非常可愛。
  木蘭說:“孔先生,你能投中那棵白果樹嗎?”
  立夫說:“你若要我投,我就試一試。”
  他拾起一個雞蛋大的圓石頭投去。砰的一聲,打中樹幹。
  阿非喊道:“好哇!”
  木蘭當時羞紅了臉,做了一個最適合女人的姿勢,也投出一個石頭子兒,沒有打中,離樹有一尺遠。立夫鼓勵她。第二次又沒投中。立夫告訴她把石頭夾在她手指頭之間的辦法,還告訴她投石頭的兩個方法。一是往上,手從肩上走,一是往下,手從肩下走。
  她又要投時,立夫說:“你站得不對。”木蘭知道,但是不肯把兩條腿叉開。她兩衹腳並緊站着,試按着手往上投的方法投出去,果然投中,衹是自己搖了搖,差點兒沒栽倒。立夫喊了一聲好,阿非也發出了贊美的聲音,木蘭自己也因成功,感到得意洋洋,喊叫了一聲。
  她很高興,不由得吹起口哨兒來。立夫深覺意外。
  “怎麽!你也會吹口哨兒?”
  木蘭滿臉微笑,嚮他看了一眼,嘴裏繼續吹。她吹的是《十二月歷史花名》,是很流行的民歌,繼續往上走時,立夫也跟她一起吹起來。姚先生回頭一看,見女兒很高興。他嚮傅先生說了點兒什麽,傅先生也回頭看了看。
  他們往上越走越高,一片新景色展現在眼前。往下望,是深𠔌和陡峭的碧緑山坡,往遠望,是青翠的山巒。在那高山之上,雲霧之間,木蘭覺得真是適心怡性,如鳥歸深林,如魚返深淵。這時春風吹來,使人精神爽快,小鳥也像木蘭一樣,覺得突然精力充沛,在山𠔌中飛來飛去,鳴聲充滿了天地。
  到了半路亭,大傢坐下歇息。木蘭問他們在遠處看見鋸齒墻狀怪樣子的建築是什麽。他父親回答說那是乾隆皇帝仿照西藏的房子和臺子修的,好讓士兵練習爬西藏的堡壘,有的是紀念他在西藏勝利所建紀念物的殘基舊址,還有一個是乾隆皇帝看兵丁射箭的閱兵臺。那些建築物大都坍塌已久。木蘭不由得想到唐詩上的句子:“一將功成萬骨枯”,默然不發一語。北京離蒙古平原很近,有很多西藏喇嘛在京裏,叫人覺得北京是個帝國的都城。碧雲寺、臥佛寺,還有許多別的地方,比如有成吉思汗和其他蒙古帝王的遺跡。
  姚先生問:“立夫,你念過《吊古戰場文》嗎?”立夫說:“念過。不過終於是而今安在哉?”他幾乎是自言自語道:“將來到西藏去看看。”
  傅先生開始唱一段《李陵碑》,唱楊繼業碰碑自盡前那一段,極盡蒼涼悲愴之致。木蘭則低聲跟隨。立夫聽到,極感意外。木蘭的聲音之柔嫩,不可多得。碰碑那一段極不易唱。立夫嚮來沒學過唱。那一段是凄涼哀怨的調子,木蘭衹覺得人生原屬可悲,但也美麗。
  若是木蘭的投石頭、吹口哨、唱京戲這些事使立夫感到意外,在他們走回廟去的路上,立夫說了一句話,也使木蘭感到意外。木蘭曾經說別人沒有來,沒看見他們所看見的景物,真是遺憾。立夫問她:“今天你看見的東西什麽最美?”
  木蘭回答說:“在半路亭所見的景物最美。你今天看見的什麽最美?”
  立夫說:“那些殘基廢址最美。”
  現在姚先生盼望立夫能成為體仁的朋友,那天晚上請孔傢吃飯,所以大傢一齊回去的。人人都餓,那頓飯吃得早。姚先生與傅先生喝起酒來,都是海量。正如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飯後,他們露天而坐,一邊望着月亮從頤和園上空升起來,一邊談論孩子們的計劃。
  傅先生說:“把體仁送到英國去吧。你有的是錢。現代新知識太重要了。在如今這個新世界,不能不知道海外的情形。再死背四書五經不中用了。”在他那瘦高的身體裏,他的精神,在月光和酒力之下,擴張起來,他把對將來和世界的看法也高談闊論一番。
  姚太太對兒子的出國,還沒有真正拿定主意。體仁的出國和女兒到天津去上學,是傢裏想不到的一個大變動,而她的本性就是厭惡變動。但是莫愁說:
  “哥哥,你應當去。大丈夫當行萬裏路,到外國開開眼界,不要老死守在一個地方兒。”
  傅先生說:“不錯。叫他離開你這個富貴舒服的家庭,你看,他會長大成人。在外頭,他會自己照顧自己,不會再要丫鬟給他預備洗澡水,再照顧他洗臉,再給他沏茶。他若想喝茶,他得自己去沏。這對他有好處。”聽了這種話,姚先生就最後决定了。
  他們打算第二天回去,但姚先生說:“明天是十五,月色更好。”但是姚太太說把傢交給丫鬟手裏不放心,而且曼娘明知嬰兒是在她母親手裏照顧,仍然是放心不下。結果是女人們第二天先走,姚先生和傅氏夫婦再多住兩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目錄第2節:人物表第3節:第一章(1)第4節:第一章(2)
第5節:第一章(3)第6節:第一章(4)第7節:第一章(5)第8節:第一章(6)
第9節:第二章(1)第10節:第二章(2)第11節:第二章(3)第12節:第二章(4)
第13節:第三章(1)第14節:第三章(2)第15節:第三章(3)第16節:第三章(4)
第17節:第三章(5)第18節:第三章(6)第19節:第三章(7)第20節:第四章(1)
第21節:第四章(2)第22節:第四章(3)第23節:第四章(4)第24節:第四章(5)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