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两千年中国历史中的风云变局:喋血的权杖(精选)   》 四 引狼入室(1)      王觉溟 Wang Jiaoming

  中平六年(189)四月十三日,灵帝刘宏驾崩两天之后,年仅九岁的皇子刘辩即位。尊何皇后为太后,临朝听政。大赦天下,改元光熹。封刘协为勃海王。由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共同辅政。
  东汉历史上不断出现的宦官与外戚的对决即将再次重演。
  这一回,谁会死在谁的手上?
  何进准备收拾蹇硕,袁绍进言,应一并诛杀所有宦官。
  与此同时,蹇硕给大长秋赵忠和中常侍宋典发了道密函:“大将军兄弟把持朝政,欲阴谋诛杀先帝左右,扫灭我曹,但因我手握禁军,故仍迟疑。今宜关闭各中枢机构,即刻捕杀何氏兄弟及其党羽。”
  蹇硕忘了,中常侍里还有一个人也是何进的老朋友。
  他叫郭胜,是何进的同乡。当年正是他接受了何进的贿赂,把如今的太后选入宫中的。郭胜对于何氏一门的显赫功不可没,正等着何进报答他,当然不会把屁股坐到蹇硕一边。所以他和赵忠等人商议之后,就把蹇硕给卖了。
  蹇硕的密函很快就到了何进手上。
  几天之后,蹇硕突然被一群黄门令逮捕,旋即被杀。
  清除了蹇硕,何进松了一口气。可麻烦还远远没有结束。外甥虽然当了皇帝,可如今帝国的外戚不止一家。除了他何氏,还有董氏——也就是董老太后和她的侄子、骠骑将军董重。
  董重每次跟他照面,都是红眼对白眼。而董老太后也已不止一次吵着要跟何太后一起坐在朝堂上听政。何太后没把她当回事。老太后就指着她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今天这么嚣张,还不全仗着你哥吗?我跟骠骑将军打声招呼,他要砍掉何进的脑袋易如反掌1
  何太后跑来跟哥哥哭诉。
  何进听罢,冷笑了一声。他知道自己又有活干了。
  中平六年(189)五月,何进联络三公一起上奏天子,说董太后指使中常侍夏恽等人长期贪污受贿,从各州郡搜刮聚敛的财物悉数进入太后的永乐宫。并且依照祖宗的规矩,董太后作为藩王之后不得滞留京师,应将其遣回封国。
  天子当然准奏。
  五月初六,何进突然率兵包围了骠骑将军府邸,收缴了董重的印绶。董重被迫自杀。
  一个月后,董老太后暴卒。据说是忧怖而亡。
  但是洛阳坊间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百姓们从此对何氏腹诽不已。
  五月十七,举行灵帝的葬礼。
  何进托病不参加。他怕宦官们像蹇硕那样在宫中对他下手。
  七月,迁徙勃海王刘协为陈留王。
  这当然不是小皇帝的意思,而是大将军的意思。勃海王的封地太远了,而陈留就在京师的眼皮底下,便于监控。
  袁绍不断催促何进对宦官开刀。
  可是,东汉帝国的这最后一位大将军,仍跟20多年前的窦武一样,不愿意大开杀戒,而宁可采用政治手段。他向太后进言,请求罢免所有中常侍。太后说:“宦官统领禁省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废除。”
  何进无奈,就想先杀几个领头的。袁绍说不行,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此时此刻,宦官们也都没闲着。宦官们在何进身边找到了一个脆弱的突破口。那就是何进的继母和异母弟何苗。他们如今虽然成了帝国的“第一家庭”,可仍然改不了当初过苦日子时养成的习惯——他们爱钱。
  于是宦官们就给他们钱。
  他们就对太后说:“大将军一心想清除您的左右近侍,实际上是想削弱您的势力,由他一个人独霸朝纲。”
  半信半疑的太后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诛杀宦官一事就此搁置。
  袁绍急了,再度向何进献计:召集四方猛将率兵进京,胁迫太后。何进欣然赞同。可他的手下陈琳却极力反对:“如今将军总揽皇威,手握重兵,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以燎毛发。一旦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天下必然顺应!倘若委弃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正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为乱阶啊1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序言·絮言(1)序言·絮言(2)
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1)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2)
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3)二 这一生,他只为一个目的而活(1)
二 这一生,他只为一个目的而活(2)二 这一生,他只为一个目的而活(3)
二 这一生,他只为一个目的而活(4)三 丧钟为谁而鸣(1)
三 丧钟为谁而鸣(2)三 丧钟为谁而鸣(3)
四 一语成谶(1)四 一语成谶(2)
四 一语成谶(3)五 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1)
五 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2)一 一个计划在缓缓酝酿(1)
一 一个计划在缓缓酝酿(2)二 吕雉的创意和手段(1)
二 吕雉的创意和手段(2)二 吕雉的创意和手段(3)
二 吕雉的创意和手段(4)三 赵王府的上空晦气盘桓(1)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