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續濟公傳   》 第七十一回 解冤仇馬鶴當竜鳳 賑災區開倉碾米粟      坑餘生 Keng Yusheng

  話說濟公見雷鳴心中不服氣,就答應他晚上取給他。雷鳴心中自想:這東西能有多少?照吾吃量,吃他十條八條竜肝、十衹八衹鳳髓,也未見怎麽飽呢!不料忽然外面鬧起來,張大人忙差人出去打探,去了片時,進來說道:“回稟大人:外面馬棚中養着一匹大人最歡喜的好馬,不知何故,被人傢把刀砍死在地,破了馬肚子,把馬肝取去,弄的滿地都是鮮血,甚是可慘;又大人養在庭中一對白鶴,一雌一雄,那衹雄的也被人傢殺死,把他頸項下割去了肉,約三四寸闊。”張大人聞言,早已明白,心中微有慍怒道:這兩件是我平生最愛的東西,他就假作竜肝鳳髓,把他殺死,這般惡作劇,令人恨恨;但他有覓取印信之功,又有保護我闔轅性命之德,這些小事,我不好同他翻臉。
  濟公見大人呆呆着想,就笑嘻嘻的說道:“大人勿怪,聽我道來。你這匹馬果然是匹好馬,一日能走五百裏,但此馬前世與你有仇,故今世投了馬胎,賣在這裏,要想把你跌死,以報前世之仇。幸虧大人事忙,買了他來還沒上背,倘一上背,他就要把你跌翻下來。至於這個白鶴,係與大人的小公子有仇,將於明天午時趁小公子出去遊玩之際,把他啄瞎眼睛,以報前仇。我和尚既奉着佛教,以慈悲為心,以解釋冤仇為事,故方纔請於閻王,先把他魂魄攝去,投生富貴人傢,然後把他肉身假作竜鳳,取來騙你。大人也是個讀書明理之人,應知道理,你想竜是何等之物?能大能小,能顯能隱。大則可接連天地,小之則一芥之微;顯之能使萬目睹見,隱之能不為人見,所以《易經》上稱他為神竜。至於雄者為鳳,雌者為凰,最是祥瑞神奇之物,聖人在世界上做了皇帝,他纔肯出來,所以從古以來,歷史上這東西不過見了八九次。你想那有個人能去取他?世上說的竜肝鳳髓,並不是真有其物,不過形容東西的貴重像竜肝鳳髓一般而已。我方纔用的法術是搬運法、易眼法,並不是真正仙傢妙術,不過在水圍之中,走又走不出,跑又跑不了,藉此消遣消遣,解解悶而已。我那徒弟因為吃不着這東西心中有氣,也是不通道理的緣故。”張大人一想:原來他有這個緣故在裏面,這也難得。於是就把忿恨之心變而為歡喜之色,拱手道:“師傅一席話,頓時使我明明白白,足見師傅學問、法術,無所不精,真是令人佩服!”
  陳亮在旁接口道:“師父把馬鶴假充竜風,我們已知道其中緣故,衹是竜鳳雖假,現在吃的酒菜確是真的,到底從那裏取來的?”濟公道:“這酒菜我到余姚縣拐兒橋順興館中取來的,待晚上吃完了,一並把銀兩碗盞送還他罷。”張大人道:“聖僧,那余姚縣離此有二百餘裏路程,即使極快的腳程,也須要兩天工夫,才能彀往返,你怎麽轉眼之間就能取到,這是什麽緣故?”濟公笑道:“這是佛傢的妙用,連吾自己也不知道所以然的緣故。”張大人是個極聰明極伶俐的人,見他如此聲口,就知道他不肯泄漏,也不往下再問了。四人吃完酒飯,濟公即把所有碗盞一並收拾定當,把銀兩放在碗中,又取筆寫了一個字條兒道:“西湖濟顛,睏在水中間。廚房備辦不及,暫假貴鋪酒筵。送上花銀十兩,作為尊處本錢。”下面署名“和尚”二字。寫完,又用信封封了,畫上兩個酒罎子,一把鐵錐。這就是濟公簽的花押,無論什麽信,都畫上這個東西的。畫完了,也放入碗中,仍用大氈毯遮了,用手一指,口中念念有詞,頃刻之間,就見那氈毯漸漸低下去,忽然與案桌平了,衆人見了,大是詫異。
  一夜無話,到了明日,那江水已退下三四尺。濟公一早起來,他是永遠不洗臉的,吃了早飯,張大人進來,歡歡喜對濟公道:“水已漸退,大約明天就好了。”濟公道:“那些衝不着的百姓,這一日一夜中又沒東西好買,已餓得彀了,吾們今天帶上幹糧,去賑濟一番罷。”張大人道:“我也有此心,無奈四周的水還大的很,吾那行轅中又沒有船衹,如何去得?”濟公道:“這件事情不消大人分心,我和尚自有道理。大人衹消預備糧食,我們就好去了。”張大人道:“這行轅中共有三個積𠔌倉廒,約有四千五百餘擔𠔌子,盡可用以賑濟,衹是朝廷定例極嚴,必須先經奏明,方纔好開倉動支。此刻若就奏上去,也須六天工夫方能接到旨意,那裏等得及?若不先奏明,擅自賑濟,將來如皇上不答應,那個賠得起?”濟公道:“這皇帝以愛百姓為主,比不得無道之君,大人若能開倉賑濟,吾和尚料定他必然歡喜不勝,贊大人辦事能幹,非但不責備,而且好望升官晉爵,大人倘若拘執成例,先奏後賑,一者百姓都要餓死;二則皇帝也必定要怪你辦事無能,不知緩急的。”張大人聞言,半信半疑道:“聖僧,我這功名非是容易得來的,不知吃了許多辛苦、許多艱難,方能到這地步,若為此得罪,丟去這個功名,豈不可惜?所以吾要步步穩着,不敢造次。”濟公道:“我和尚從來不說欺人之語,吾說沒事準沒事的。大人與我有緣,辦的事也不少了,大人自己想想,我和尚有欺騙大人,把圈套給大人鑽的嗎?”張大人忙搖頭道:“聖僧說那裏話!我蒙聖僧搭救,才能彀安安樂樂,太平無事。人非草木,心中不知感激到什麽田地哩,那個說鑽圈套兒呀?”濟公道:“大人從前既聽吾說話不曾吃虧,今天就應該大着膽子試試,看吾和尚的計較到底差不差?”張大人一想:這官場公事是吾們做官的作傢,你們做和尚的雖是佛法無邊,本領強大,究屬是個門外之漢,不知其中體例。這開倉賑濟的公事,國帑攸關,是個極大極大的大事情,宋朝自開國以來,從來沒個人敢先賑後奏的。吾若一開這個定例,嗣後做官的都要藉賑濟為名,把倉𠔌搬到自己傢裏,隨後衹須上一奏章,報銷罷了,皇上那肯答應?想到這裏,濟公笑道:“大人的疑心也不差的,但凡事衹須辦的得法,說話衹要說的圓通,沒有不成功的。這件事吾和尚料得定當,大人若要不信,吾和尚先把案章寫出來給大人瞧瞧,大人自可放心了。”張大人聞言大喜道:“這奏章如何措詞,吾在此想了半天想不出來,聖僧既然有了,就請寫出來,待吾請教請教,衹須措詞得體,未始不可。”
  濟公聽罷,就取文房四寶,鋪紙磨墨,揮毫直寫,不到片刻,已經寫完。張大人在旁,瞧他用筆如飛,略不思想,自忖道:“這和尚能為真不小,非但法術無邊,而且文筆敏捷,真正令人佩服。”濟公寫罷,投筆於案上,笑嘻嘻取了那稿遞過張大人手中道:“大人請瞧瞧,不知道奏稿能用不能用?”張大人接來一看,但見上面寫着道:
  
  欽差大臣、奉旨查辦事件臣張 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奏皇帝陛下:竊臣奉旨巡查,於四月二日至鎮江對岸之平望鎮口駐紮,調查案捲,檢察官方。不料纔及二旬,忽於二十二晚二鼓時,江水驟漲六七丈,平地水深丈餘,周圍四五十裏一片汪洋,人口傢産盡被飄沒,慘不忍言。臣目睹情形,立施救濟,顧一時匆促,措手不及,衹救得數百十人,不及百分之一。
  幸地勢稍高,樹林茂密,或升屋而得免,或揉樹而幸生、然事起倉卒,不及攜糧,時更久長,無處得食,叫號待斃,力盡聲嘶。臣惟念百姓皆陛下之赤子,苟有疾苦,猶且時加存問,以恤艱難;而況遭此大厄,死在呼吸之時,焉有不色然動心,亟加拯救哉!臣謬膺重寄,職在民生,倘乘群黎垂斃,充耳不聞,則身伏斧鑕,不足蔽辜。為敢上體陛下好生之德,下念窮民無告之形,因時度勢,暫假權宜,即將臣衙內三倉碾米煮飯,親坐瓜舟,身冒風浪,遍歷受水之區。凡遇被難之人,即施以三日之糧,俾以充饑,藉俟水退,凡用𠔌共○○石。查國傢定製,地方食𠔌及公款一切,官吏有管理之責,並無擅動之條。臣急於救民,無暇顧及,甘冒死罪,為陛下布如天之德。願陛下立加臣刑,以戒擅權之漸,臨穎戰兢,不勝待命之至。臣謹奏。
  
  張大人看罷,霎時歡喜的心花怒開,拍案大叫道:“這奏章措詞婉轉,不激不隨,我幕中老友也沒這種妙筆,照這奏章上去,沒有不準的。聖僧非但佛法無邊,而且文思大妙,真是天下古今第一個人,我就照你罷。”說罷,就分付傢人,到外傳進闔轅人役,開倉斛米。不到一刻,斜了三百石在庭中。陳亮道:“師父,你把這米去賑濟,還是用生的呢,還是煮熟的?”濟公未及回答,張大人在旁聽了,“啊喲”一聲,又生出一件難事來。此後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出版說明第一回 顯神通智救張煜 鬥蟋蟀妙法驚人
第二回 濟公施法助孝子 趙斌葬母會群雄第三回 鄧素秋落鳳池避難 周公子勾欄院逢姣
第四回 孽海情牽如幻夢 迷花亂酒受災殃第五回 搶素秋大鬧落鳳池 盜縣印栽贓如意村
第六回 柳春華尋蹤訪賊人 狠毒蟲醉後泄機密第七回 人虎穴英雄遇險 戰群賊豪傑被捉
第八回 柳春華絶處逢生 鄧素秋智哄群賊第九回 逃虎穴群賊阻路 遇真人訴說前因
第十回 回玉山調兵剿賊 住範村巧逢巨寇第十一回 周大成反計賺柳 瑞美豪傑仗義救春華
第十二回 白竜山雙傑被獲 金鳳寨群寇心驚第十三回 柳春華尋蹤找素秋 譚宗旺誤進桃花塢
第十四回 郎纔女貌情投意合 憐香惜玉海誓山盟第十五回 花臺客人贅小西天 俏郎君氣走桃花塢
第十六回 戰群賊豪傑逃性命 玉山縣淫賊殺烈女第十七回 劉香妙火焚如意村 振八方奉諭訪淫賊
第十八回 楊明初會劉香妙 義土驚走吳道興第十九回 清幽觀智捉劉香妙 野竜灣水淹振八方
第二十回 劉傢渡四雄逢水寇 三傑村群賊殺雙雄第二十一回 二義士絶處逢生 隱賢莊巧逢俠客
第二十二回 小劍客夜探三傑村 賽妲己囊沙捉俠義第二十三回 小劍客誤入翠雲樓 衆英雄齊集李傢寨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