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金正昆教你学礼仪:礼仪金说II   》 第72节:第八篇 电子信函(7)      Jin Zhengkun

  第五,要署名使用。当我们发送手机短信息给别人时,切勿忘记署上对方与本人的姓名。署上对方的姓名,是为了表示尊重对方。署上本人的姓名,则是为了说明该信息来自何处。发送手机短信而不署名,其实是十分失礼的。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和传真都是人们进行日常交往的主要联系工具。在必须使用它们时,我们千万不能因为礼仪不周而影响到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希望大家引以为鉴。
  后记一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便开始致力于现代礼仪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此过程中,我曾先后出版过十几部有关礼仪的专著与教材。现在呈送给广大读者朋友们的这部《礼仪金说》,不仅是我的一本礼仪新作,而且也是与我的其他礼仪著作、教材颇有不同之处的一部著作。为此,我需要做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它为什么要叫做《礼仪金说》?
  其实,我更愿意称本书为《礼仪今说》。为什么呢?"今"者,现代也。"说"者,谈话也。如果本书名为《礼仪今说》,岂不名正言顺地表明:它是一部有关现代礼仪的谈话体著作吗?然而本书责编再三恳请我:本书还是应当名为《礼仪金说》。她的理由有二:一是便于强调本书的"含金量",二是可以强调我的知识产权。到头来,在其再三要求下,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第二,它为什么要选择谈话体?
  近年来,我曾多次应邀在媒体上进行过有关现代礼仪普及与推广的讲座、报告。诸如,199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涉外礼仪系列讲座",2002年山东教育电视台的"商务礼仪",2003年中央电视台的"金正昆谈现代礼仪",2005年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社交礼仪"、"政务礼仪"、"服务礼仪"、"国际礼仪"等等。在此期间,我还近百次地为全国各地的广大市民、公务员、公司职员以及大学生进行过专题礼仪讲座,为2006年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进行过专场礼仪报告。
  客观地讲,我的这些抛砖之举,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我的相关的讲座、报告,被许多人录音、录像,还有人私下在网上将其进行推销。有些我的有关礼仪的讲座、报告的记录稿,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过传播。有朋友建议:与其如此,甚至以讹传讹,不如由我自己出来统一一下。我问朋友:讲座或报告的文字记录稿正式印出来不俗吗?会有人看吗?答曰:谈话体著作古已有之。俗则俗矣,但因其平易近人,易于阅读,亦受百姓欢迎,依旧可以载道,何乐而不为?于是听之任之。
  第三,它为什么要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1)第2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2)第3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3)
第4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4)第5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5)第6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6)
第7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7)第8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8)第9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9)
第10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10)第11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11)第12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12)
第13节:第一篇 遵守公德(1)第14节:第一篇 遵守公德(2)第15节:第一篇 遵守公德(3)
第16节:第一篇 遵守公德(4)第17节:第一篇 遵守公德(5)第18节:第二篇 称呼他人(1)
第19节:第二篇 称呼他人(2)第20节:第二篇 称呼他人(3)第21节:第二篇 称呼他人(4)
第22节:第二篇 称呼他人(5)第23节:第二篇 称呼他人(6)第24节:第二篇 称呼他人(7)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