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饮食文化 》 ????與文明 》
12.細????峻法(3)
王仁湘 Wang Renxiang
西漢中期,漢武帝劉徹內修法度,外開邊疆,頻年用兵,財用不足,於是在張湯、桑弘羊等人的建議和主持之下,實行了????鐵官賣政策,在各重要的産????、産鐵區設置????官、鐵官,掌管????鐵事務,不許私人經營。
西漢末年,設置????官的郡國和縣共37處,分佈於27個郡國,????利盡在國傢掌控之下。其官營辦法為募民製????、官收官運官銷。私自煮????受割左趾的刑罰,工具和産品沒官。????的銷售,或設肆售賣,或通過特許商人分銷。
食????的官營增加了國傢財政收入,但????價逐漸昂貴,強迫抑配買????、私人????販乘機牟利,導致官????滯銷,????利入不敷用。元封元年(公元前110),桑弘羊領大司農,請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往各縣,平均調配,調節????價,濟以平準之法,國用漸為豐足。漢宣帝時,賢良文學曾大力攻擊????鐵官營,緻有????鐵之議。但事關財政收入,官營仍舊。
西漢時期長安食河東????池之????,????池産????主要供應京城。晉南????池不僅是國傢財政來源之一,而且關係到京城君臣百姓的生活,地位非同一般,所以《漢書·地理志》記載全國設????官的郡縣時,把河東郡安邑置於首位。河東郡的安邑????池,是開發最早的産????區,經過歷代開採,漢代時規模很大,????質亦佳,以致漢光武帝也曾於元和三年(86)八月“幸安邑,觀????池”。皇上親自視察????池,當然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新奇感。
東漢光武帝劉秀廢除食????專賣之法,罷私煮之禁,聽民製????,自由販運。在産????較多地區設置????官,徵收????稅。漢章帝元和元年因財政睏難,采納尚書張林建議,官府煮????,恢復漢武帝時期的官營辦法。漢和帝永和元年????官仍主稅課,????業民營,直至漢末。
三國時戰亂頻仍,食????多實行專賣,以敷軍國之用。魏有司????都尉、司????監丞,並遣使監督????官賣????。魏明帝太和四年(230),還興京兆、天水、南安????池,以益軍資。蜀有????府校尉、司????校尉主管????政,????鐵之利,歲入甚多。吳設司????校尉、司????都尉管理????政,亦主專賣。
晉代時,私煮????者百姓判四年刑,官吏判兩年。立????法後,市民食????有了一定之規。晉仍實行食????專賣,????務隸於度支尚書,設司????都尉、司????監丞管理????政,規定不得私自煮????,犯者四歲刑。東晉遷居江左,軍國所需,隨其土地所出以為徵賦。對食????實行徵稅製,歷南朝的宋、齊、梁、陳,沿而不改。
北魏繼西晉對食????實行專賣,又仿南朝徵稅製,屢興屢廢。西魏初行正稅製,後改為官營專賣,禁百姓煮????。北周繼西魏之後,繼續實行專賣。東魏和北齊則於滄、瀛、幽、青四州之境,傍海置????官煮????,對食????實行官營專賣。
唐代池????、井????與海????的管理
隋代的????政,據《隋書·食貨志》所載,是開皇三年正月以後,由北朝的禁百姓采????,改????池????井“與百姓共之”。????池????井之利“與百姓共之”,有三種形式。一是徵稅製。開放????池、????井采????權,讓百姓自由從事????業生産,政府從中徵稅,達到官府與百姓分利的目的。二是官營製與無稅製並舉。對一些重要????池、????井仍然還是實行官營製;對其他????池、????井則實行無稅製,百姓生産所得全部歸自己所有。三是無稅製、徵稅製和官營製並存。據《隋書·百官志》記載,隋代設有????池監、丞,負責????池的管理。唐代武德年間製定制度,????池????井設有????監????丞,但不知海????是不也是如此。
唐朝建立後,從各産????區的實際出發,製定了相應的????業政策。對前代制度有繼承,也有創新。徵稅製、官營製、無稅製,隋代以前曾經有過,唐王朝繼承下來。以????代租製、租佃製,隋代以前未曾有過,是唐代出現的新制度。這些????製簡便易行,而且考慮到了社會的承受力,對唐前期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池????、井????與海????,唐代都有一些特別的管理辦法,製定了相關????法。????法也並非一成不變,在重要五一節上有時還出現過一些反復。對河東等地????池的管理,先實行的是官營製,後又實行租佃製。
上一頁
[返回目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1.玄滋素液(1) | 1.玄滋素液(2) | 1.玄滋素液(3) | 1.玄滋素液(4) | | 1.玄滋素液(5) | 1.玄滋素液(6) | 1.玄滋素液(7) | 1.玄滋素液(8) | | 2.穿井取鹵(1) | 2.穿井取鹵(2) | 2.穿井取鹵(3) | 2.穿井取鹵(4) | | 2.穿井取鹵(5) | 2.穿井取鹵(6) | 2.穿井取鹵(7) | 2.穿井取鹵(8) | | 2.穿井取鹵(9) | 3.煮海熬波(1) | 3.煮海熬波(2) | 3.煮海熬波(3) | | 4.陽光産品(1) | 4.陽光産品(2) | 4.陽光産品(3) | 5.造????者:????丁(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