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春秋列國志傳   》 第七十二回 三公子出兵伐楚 太湖亭專諸行刺      餘邵魚 Yu Shaoyu

  且說周景王四年九月庚申,楚平王病將危,召群臣囊瓦等人宮,囑曰:“伍員在吳,終為楚患,子西年長,吾欲立其為後,又在庶子之列,米珍雖幼,位在嫡嗣,吾死之後,公等盡心輔佐,治國防吳,吾死無恨!”言訖而殂。群臣欲奉米珍即位,令尹子常曰:“國有外患,不可立幼君,以誤大政,子西雖在庶列,其長且賢,必立子西,方能定國!”群臣然之,欲奉子西嗣位。子西辭曰:“先王遺訓,教立米珍,吾焉敢違命而爭大位乎?”群臣遂奉米珍即位,是為昭王。昭王嗣位,封子西為左令尹,昭王年幼,朝廷政柄,皆費無忌所出,國人擾攘不服。
  早有人報於伍員,員聞平王已死,放聲大哭,終日不止。
  姬光勸曰:“平王無道,殺爾父兄,此固不共戴天之仇!今聞其死,何為終日悲哭!”員曰:“吾哭非楚王也,特哭楚平王與我父兄之仇,吾不能梟彼之頭,以雪吾恨,使得安枕而死,吾所以哭也!”姬光亦為嗟嘆。子胥自恨不能報平王之仇,一夜無眠。次日,心生一計,謂姬光曰:“專諸所謂去鴻鵠之翼者,正是時也。時不可失,倘公子能乘此時,以除王僚,則吾之仇,不日可報矣!”姬光問其何故?員曰:“公子可奏王僚,乘楚有喪亂之故,出兵徵伐,與楚爭伯,倘王僚問誰可為元帥,將兵南伐,公子即保掩餘、燭庸足可為帥,令公子慶忌往衛求援,此一綱而除三翌,王僚之死即且在目下矣!”姬光又問曰:“三翌雖去,然叔父季札在朝,見吾行此篡位之事,能我容乎?”員曰:“何不乘此機會,令札出使列國,以觀諸侯之釁,待其使遠既歸,我位已定,能再議廢立乎?”
  姬光大喜,以子胥之言為是。不日,入朝奏王僚曰:“臣聞楚王已喪,嗣於幼弱,政令皆費無忌而出,大王乘此機會,舉兵南伐,則霸勢在吳國,列國諸侯誰敢不賫垂吊而來朝乎?”
  王僚曰:“此謀極好,爭奈國無良將,誰可率兵南伐?”光曰:“勝戰剋敵,莫非父子之兵!今公子掩餘、燭庸,青年驍勇,若命其為帥,統兵南伐;王子慶忌果敢能言,可令往衛求助季札賢而有智,可令歷聘中國,以觀諸侯之釁,如此一舉,所在皆是骨肉,則雖鐵統荊襄,打破何難?”王僚大喜,遂命掩餘為元帥,燭庸為先鋒,大率精兵十二萬南徵,遣公子慶忌往衛求援,又詔季札歷聘諸侯,四人各奉詔而行。
  掩餘即日發兵,望楚而行,至潛邑,潛邑大夫堅守不出,即遣人入楚告急。時,楚國君幼臣讒,聞吳兵攻潛,朝中擾攘不定,令尹子西曰:“吳人乘我喪亂,發兵南伐,若不出兵迎敵,必然見怯。依臣之見,速令偏將軍伯郤宛率兵一萬救潛,又令囊瓦引一萬水軍,從內抄出潛之東南,水陸並進,使吳兵倒戈來降。”昭王大喜,遂依於西之計,調令二將,各從水陸交戰救潛。郤宛大兵殺奔潛邑。時掩餘攻急,聞楚救兵已至,排開陣勢,與楚兵交戰,吳兵大敗,掩餘、燭庸共商議曰:“楚之救兵甚銳,焉能攻破潛邑?”燭庸曰:“吾觀潛城,路過汭河,亦甚易攻,兄引本部攻打城池,敵住楚兵,我引本部兵以戰船攻破西門,然後可人。”掩餘然之。令燭庸引水軍攻潛西門,自引本部兵攻城。又一面與郤宛交戰,相持數日,兩下各無勝負。忽一日,西門城下喊聲大振,掩餘自喜,以為燭庸攻破城門,正欲出兵,接應哨馬回告曰:“不料楚將囊瓦引三百戰船,從泊河抄至,盡焚我之戰船,所以殺敗而回。”掩餘大驚,正議間,楚兵大喊,哨馬報囊瓦睏住水路,郤宛睏住旱路。於是,掩餘之兵不能進退,堅守一隅,與弟燭庸分兵作為兩寨,以成犄角之勢,然後遣人入吳求救。
  當時,吳國諸將,各引兵出外,朝政皆决於姬光。及掩餘求救表至,姬光接住不奏,乃告子胥曰:“王僚死日近矣!”
  子胥問其何故?光以掩餘求救表示子胥。子胥曰:“時不有待也!”急召專諸設計,光與子胥徑投專諸傢,告以及時行刺之事。專諸辭曰:“時可為,但有老母在堂,焉敢以死相許?”
  光曰:“前議定你母即我母也!君何慮焉?”諸曰:“為人子者,父母在遠方不敢遊,況敢以身許人耶?實不敢奉命!”子胥再三勸之,專諸不從。其母聞堂外吵鬧,出問其故?諸以光事告知。其母諭諸曰:“吾聞忠孝不同,君親無二,汝既諾公子之忠,焉能盡吾之孝,汝宜速行,不必慮我。”言罷,遂入內自縊而盡。少頃,傢人報知,專諸痛哭幾絶,子胥、姬光亦為悲傷。既而專諸收葬其母,與妻子訣別,同二人歸吳。後人有詩曰:雖曰君親分二道,由來忠孝兩分明,賢哉諸母能知義,一死竟成厥子名。
  專諸至吳,曰:“吾聞王僚出入,着唐猊甲三重,雖有利器,不能行刺!”姬光沉思曰:“往歲吳人幹將者進吾一劍,長衹三寸,原是歐冶先生所鑄,號曰《魚腸劍》,能斬金截鐵,吾每試之極利,倘以此劍無有不剋!”世傳趙人歐冶子,鑄神劍五口,獻於吳王闔閭。一曰燕郢,二曰魚腸,三日湛盧,吳王受之。吳人幹將者,其妻名莫耶,夫妻皆能鑄劍。幹將求吳山之銅,妝六合之金,用童男童女禱於爐中,鑄得陰陽神劍二口。陽曰幹將,陰曰莫耶,匿其陽而獻其陰與吳王。吳王試之,未知是否。專諸請劍觀之,姬光遂取出試斬金,如割腐草,專諸拜賀曰:“此天助公子成事也!”光大喜,相與議定。
  次日入朝奏曰:“臣釀春酒初熟,請王來日於太湖亭上,宴炙魚膾。”王僚許諾。光歸即令子胥伏甲士五百於暗室,命專諸詐為膳宰。次日,姬光鋪張已畢,請僚赴宴。王僚身有唐猊鎧甲,帶五百校刀手,往至太湖亭畔。姬光延入,將酒進獻,王僚曰:“吾今日心甚不安,但公子盛意,勉強而赴,萬能依我行移,則盡量而飲。”光忙進曰:“湖下往來,楚客甚多,大王慎之,極稱吾意。”於是,王僚便前後左右,各列劍士,進食者兩劍挾一士,進酌者三劍跟一人,護衛甚密。
  飲至日中,姬光不能就計,乃詐為足疾,入於側室,令專諸行劍,乃因進食炙魚,藏短劍於魚腹中,跪捧而進,劍夾之甚密。王僚見諸生得異常,叱曰:“汝何人也?不得近席!”
  諸曰:“臣乃膳夫,來進炙魚也!”王僚令劍士接炙以進,不許諸近側。諸曰:“炙魚非膳夫親剖則味不出,大王如疑臣,先請搜撿!”王僚然之。令劍士搜之,並無寸鐵。遂跪進炙魚,王僚視之,曰:“此何魚也?”諸曰:“此即鬆江之魚,其味甚美!”王僚令諸當席剖魚,專諸賣了一個手段,抽出短劍,投於王僚心胸,刺透唐猊甲,王僚中劍而死。衆劍士將專諸砍為肉醬,後人有詩云:姬光深計欲圖吳,急令王僚嗜灸魚,設使當時從母諫,豈勞千乘伴專諸。
  又一首贊專諸曰:專諸勇力冠群英,孝振鄉裏義且深,一死當時曾許國,大湖亭上竟成名。
  力士既殺專諸,又追入側室,欲斬姬光。子胥慌忙殺出,斬卻劍士數十人,即奉姬光入朝,曉諭群臣,即奉姬光嗣位,是為吳王闔廬。封專諸之子專毅為下軍大夫,封子胥為上大夫,其餘文武各加一級。
  當時,季紮出聘而歸,姬光聞知大驚,急出朝迎入,告以王僚之事,欲奉季札為王。札辭之,遂行人臣之禮。吳王欲遣兵出救掩餘,子胥曰:“可遣大將於江口,待其窮歸,一救而擒,可除後患。”王然之,遂令專毅率兵屯於江口,以候撲捉掩餘、燭庸。不知掩餘、燭庸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蘇妲己驛堂被魅 雲中子進斬妖劍第二回 西伯入商得雷震 西伯陷囚羑裏城
第三回 紂王作酒池肉林 西伯脫囚歸歧周第四回 西伯建臺鑿池沼 子牙避紂隱磻溪
第五回 子牙代武吉掩災 西伯侯初聘姜尚第六回 西伯再訪姜子牙 子牙收服崇侯虎
第七回 周武王議伐商辛 姜子牙檄降殷郊第八回 姜子牙收服洛陽 孟津河白魚入舟
第九回 太公遺計收五將 紂王拜將徵西歧第十回 太公興周滅商紂 武王分土封諸侯
第十一回 周公秉政誅管蔡 成王感變啓金滕第十二回 周公定鼎於郟鄏 召公奭宣佈王化
第十三回 南民不忍伐甘棠 楚子膠舟溺昭王第十四回 穆王西遊昆侖山 楚人大戰麒麟𠔌
第十五回 周穆王趙城托孤 密康公因色亡國第十六回 嬴非子牧馬受封 十丈臺李巫監謗
第十七回 尹吉甫大徵儼狁 薑皇后脫簪諫王第十八回 盧妃懷孕十八年 幽王舉火戲諸侯
第十九回 鄭桓公驪山救駕 周平王棄鎬東遷第二十回 穎考叔捨羹悟主 州籲恃寵弒桓公
第二十一回 衛石碏仗義殺子 陳穆公以婚救衛第二十二回 鄭莊公祖宮演武 周鄭於繻葛大戰
第二十三回 鄭太子救齊辭偶 鄭祭仲殺婿逐君第二十四回 魯桓公入齊遭弒 齊襄公出狩遇怪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