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 大唐秦王詞話   》 第六十三回 玄武門太子交鋒 顯德殿秦王即位      諸聖鄰 Zhu Shenglin

  詞:
  天上何人駕玉竜,蕩搖銀甲下長空。臨高一覽江山換,人在瓊瑤世界中。滕神翦水,素女裁冰。花落梁園,絮飛灞岸。雲母作樓臺,看來天地不知夜;梅花飄楚笛,飛入園林別是春。萬裏江濤,玉裹銀妝真似畫;半軒梅影,珠輝月映不勝清。真個撒嚮樽前欺酒力,飛來紙上惱詩人。揚州觀裏發瓊花,陳苑田中栽玉樹。騷人閉戶,恍然銀闕神仙;學士烹茶,那羨冰山富貴。王子猷高情訪戴,孟浩然野興尋梅。處處有田堪種玉,村村無地不開花。正是:千山鳥飛絶,萬徑人跡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雪賦一篇吟好處,詞章數段玩來真。
  一日,唐高祖駕設早朝,百官朝拜已畢,宣秦王世民直臨御前。高祖說:“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勸,嚮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不從;且建成居長,為嗣日久,吾又不忍復奪其位。朕觀汝兄弟,各懷異志,各不相容,若同處京邑,必有妒爭之患。朕思忖,今着汝還居洛陽,自陝以東,皆汝主之。仍賜汝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如漢梁孝王故事,豈不兩全?”秦王泣曰:“非所願也!衹吾兄弟懷意甚歹,臣豈敢遠離膝下?但得昏定晨省,此臣本心,安望居大位乎?”高祖說:“既吾兒孝友純篤,朕復何憂?行止亦聽汝所欲!”一壁廂散了文武不題。
  卻說六月中,高祖設朝,日中大會群臣,共議治平之事。見正西方一顆星,其大如鬥,流光熒耀,過午不散。高祖大驚,問欽天監臺官傅奕等曰:“汝掌司天,深明天文之道,此星何名?主何兆應?”傅奕、李淳風直至駕前密奏,“臣按天官書,此為太白陰星,乃上公大將軍之象。此星出不經天,出東當伏東,出西當伏西。今過午為經天,經天則天下革命。況又見於秦雍州,分應在秦王,當有天下!”高祖問:“應在何時?”傅奕奏說:“合在八月上旬!”高祖說:“既如此,就着李淳風密以此星事狀,授之秦王!”李淳風領旨出朝,徑來至天策府,進入聚事堂,朝拜秦王。秦王問李淳風:“你來必有話說!”李淳風說:“主公!臣等已見兩次太白經天,現於秦雍州之分,合應主公繼登寶位。今日萬歲臨朝,至午親見。問及臣等,臣等奏說,此星出不經天,出東當伏東,出西當伏西;今過午為經天,經天則天下革政,況又見於秦雍州之分,主二殿下當有天下。萬歲即遣臣以此事狀,密啓主公得知。主公須預為之備。”秦王說:“帝王之位,非比尋常,自有天數!不可循私,離間我兄弟,再勿多言!”李淳風衹得辭了秦王出府,心下自想:“還去與長孫皇親計議!徑至皇親府,見了長孫無忌,把太白經天,奏聞高祖之語,及聖旨傳論秦王,秦王推讓之意備細說了一遍。長孫無忌說:“先生!待我計處停當,相約通報!”李淳風言別而歸。
  長孫無忌回轉後堂與夫人於氏商議,把傳位之事,說了一遍。“我如今要差人到霸陵川知會衆總管,沒有天策府印信文憑,要夫人去見長孫娘娘,暗暗地要包一紙印信文憑付我,不可使殿下知道。作速回府,以便行事!”於夫人即時打扮齊整,上了寶轎,傢童徑擡至天策府下轎。長孫娘娘聞報皇親夫人來望,移步殿堂,迎進宮院。夫人依國禮朝賀娘娘,長孫娘娘以傢禮相見夫人,分賓坐下。於夫人說:“娘娘恭喜!不日殿下登寶位了!八月上旬,該傳天下。你哥哥要知會衆總管人關,沒有殿下的印信文憑,特來私與娘娘商議。”長孫娘娘說:“如要文憑不難!”一壁廂分付設宴,款待夫人。不多時,備下筵宴,長孫娘娘與夫人飲宴已畢。娘娘取出印信,印下一紙文憑,遞與夫人。夫人接了藏在袖內,辭別娘娘,徑回府中。見了長孫無忌,就把文憑親遞在乎。無忌萬千之喜,即時修下書緘,差一個心腹傢將,分付:“你快到霸陵川,尋見徐茂功,將這封書悄悄親手遞與他,要他知會衆總管,早至長安。不可走透消息!”
  傢將接了公文,出了長安城,曉行夜住,到了霸陵川。尋見了徐茂功的行館,把公文遞與徐茂功。茂功拆開看說:“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多拜覆皇親大人,說我隨即就來。”茂功即着傢童,知會衆總管,約日赴京。衆總管都知道了,各人整治行裝,陸續趲入長安城,俱到皇親府歇下。三十六員總管,四十五員散將,都聚做一處。散話休題。
  不覺八月上旬將近,李淳風又往天策府朝見秦王,力勸秦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國傢存亡之機,正在今日。秦王曰:“雖有仇敵,無可奈何!”值房玄齡、杜如晦自外而入,秦王問道:“衆人勸我舉兵,早定大位,汝二人以為可否?”房、杜俱說:“此金石之言也,殿下當從其請!今不早圖,恐有後悔!”秦王聞言,沉吟半晌。如晦又說:“前日英、齊二王奏聞萬歲,特遣衆將,各回省親者,蓋欲謀殿下,先去羽翼,以孤殿下之勢。今殿下股肱羽翼盡已散去,一旦禍機竊發,不惟府朝塗地,實乃社稷之憂,願早决計!”秦王道:“衆言雖當,奈吾父皇在上,恐怒見責,實招不孝之名!”李淳風又近前奏說:“事不早决,追悔立至,況元吉兇戾,終不肯事其兄。當日曾與其護軍薛實說道,‘我但除得秦王,則取東宮如反掌耳!’彼與太子謀亂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亂心無厭,何所不至!若使二人得志,天下非復唐有!殿下奈何徇匹夫之節,忘社稷之計乎?”秦王猶自沉吟道:“汝等且退,俟吾靜以籌之!”衆官辭別秦王,各回衙門去了。
  又過數日,李淳風自想吉期已迫,秦王主意未定,恐誤大事,徑到長孫無忌府中。相見已畢,說:“皇親大人!明日癸亥,合該交傳寶位之辰,奈二殿下猶豫不從,特來請見大人計議。事不宜遲,非皇室至親,不能輔就大功!”長孫無忌說:“先生!前日蒙示教,我已將主公麾下衆官,聚集在此。有了定國諸臣,何愁大寶不定!”邀李淳風進入後堂,與衆總管相見。李淳風說:“主公衹在明日登位,今藉列位將軍,隨機應變!”說罷,長揖而別,出皇親府去了。
  天命當歸真命主,經天太白現星文。
  設朝高祖親觀見,術士淳風斷得靈。
  說與長孫施計策,用印修書到霸陵。
  師師總管皆歡悅,紛紛散將盡知聞。
  太平天子登基日,四方竜虎會風雲。
  其日晚間衆總管一齊全裝披挂,插箭彎弓。到了三更時分,衆總管都來到天策府擊門,一齊吆喝:“請主公即位!”守門官校擊鼓,傳報秦王。秦王分付不要開門,也不答應。衆總管見擊不開門,各人計議,取數十條紅綿索,各人攀援而上,把天策府門樓拴縛停當,吶喊一聲,衆人踴力,衹一扯,響亮一聲,好似黃河傾兩岸,華嶽倒三峰,把天策府門樓扯倒。衆總管齊擁進聚事堂,口稱:“請主公登位!”秦王聞知,急忙走將出來,問說:“你衆總管回傢省親,怎麽都在京師?”衆官答應說:“聞知主公將登大寶,以此衆臣不敢遠去,都在附近地方伺候!”衹見長孫無忌、秦叔寶、高士廉、尉遲恭、殷開山等,近前奏說:“主公!英、齊屢次設謀暗害,若不早除,必中其毒!”秦王嘆曰:“骨肉相殘,古今大惡!吾誠知禍在旦夕,欲伺其發,然後以義討之,未為晚也!公等且更圖之。”敬德道:“人情誰不愛其死,今衆人捨死相隨,乃天授也!殿下若不用臣言,臣將竄身草澤,不能留居左右,交手受戮矣!”長孫無忌說:“不從敬德之言某亦當相隨而去,不能伏侍殿下了!且殿下以舜為何如人?使舜瀎井不出,則泥於井;完廩不下,則灰於廩,安能澤被天下,法傳後世乎?”秦王說:“凡事三思而行,勿今後悔!可令術士卜其吉兇。”適值張公瑾自外入見,秦王道:“來得恰好!為我卜之!”公瑾取鬮投地曰:“卜以决疑,今事在不疑,又何卜乎?倘卜而不吉,豈得已乎!”衆總管一齊擁上,替秦王戴盔貫甲,束帶披袍,扶上靈毬馬,簇擁出了天策府。衆將先入,埋伏於玄武門側。
  秦王先到殿上參見高祖,密奏曰:“建成、元吉淫亂後宮,臣於兄弟無絲毫有負,屢欲殺臣,以為世充、建德報仇。臣今雖死,亦恥見諸賊於地下矣!”高祖愕然省悟曰:“竪子果有此事!親當鞫問,以正典刑!”閃過長孫無忌、秦叔寶、尉遲恭、殷開山等,當駕叩頭:“萬歲!請駕到後宮,少坐片時,待定奪了天下,然後奏聞!”高祖起駕,退入後宮。
  原來張、尹二妃,竊知秦王來意,飛騎報知建成。建成急召元吉商議。
  元吉忙來東府見英王說:“大哥!今宜勒兵不朝,以觀形勢!”英王說:“秦府兵備已嚴,你我且當俱入朝參,自問消息,再作準備!”二王遂並馬同進朝門,直至臨湖殿。覺有變動之象,二王連忙勒轉馬頭,便欲出宮。秦王望見,乃大呼曰:“反賊至此,欲逃何往?”持槍欲刺建成,建成勒馬便走。秦王追趕,左手飛魚袋內取弓,走獸壺中拔箭,扯開弓,搭上箭。正待射時,秦叔寶看見,策馬趲近秦王馬後,把弓衹一推,箭一聲響,正中建成背窩,兩腳蹬空,倒下馬來。長孫無忌刺斜裏跑進,—刀斬訖。
  後面尉遲敬德領七十騎續至,正遇見元吉前走。左右一齊正要射他,忽見元吉坐下馬,失了前蹄,將元吉掀在馬下。秦王持槍直刺元吉,因打馬趕上,慌忙了一些,其馬奔入林中,為木枝所絆,墜不能起。元吉驟馬至前,遂奪秦王手內的弓,將欲射秦王。忽被敬德躍馬持鞭,大呼:“不得無禮!敬德在此!”元吉驚懼,丟了秦王,遂棄馬奔入武德殿去。後面軍人大喊,弓弦響處,是敬德射中元吉,帶箭而走,被敬德趕上斬之。隨後東宮齊府將帥,領三千兵擁至,來攻玄武門時,門已緊閉,無由得入。人馬聚在一處,喊殺震天。敬德將建成、元吉首級出示,衆將見了大驚,乃大呼曰:“吾等為主報仇,不就此殺人,更待何時!”
  方與敬德交戰,未及數合,衹見秦府千餘驍騎,洶涌而入,內外夾攻,衆兵大潰。秦王急止之曰:“勿得動手!吾殺兄弟,不幹汝衆之事!”東宮齊府兵將聽見,漸自散去。
  時高祖正與宮人遊舟,在海池戲樂,衹見敬德擐甲持矛,直至帝側奏說:“英齊二王作亂,秦王已率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將首級報知!”高祖大驚,抱頭而哭曰:“不意今日乃見此事!”裴寂奏說:“二王今日自取其禍,萬歲自宜保重!”高祖曰:“父子天性也,雖自招禍,二兒於九泉之下,亦懷痛恨。吾今不能治傢,何以立國?”言罷又哭,昏絶於地。衆官勸止。後人有詩為證:太白經天事可驚,故交秦府動刀兵。
  高皇自是無籌略,緻子雙亡一羽輕。
  蕭瑀、陳叔達近前奏曰:“東宮、齊王,自興兵以來,未始與謀;既立之後,又無功德於天下,徒疾秦王功高望重,共為姦謀。今秦王已討而誅之,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無復憂矣。”高祖曰:“卿言正合朕心!”乃降手敕,令內外諸侯,俱受秦王節制。又傳令以禮殯葬英、齊二王,然後召秦王入朝,嗚咽泣下,曰:“建成、元吉何罪?不請於朕,汝遽殺之,恐難逃不義之名!”秦王亦泣曰:“昔禦園中使黃太歲試槊,淮安王府飲臣鴆酒,此皆有意欲害世民。幸天理昭然,得以不死。今日之事,實出無奈。況二人亂倫篡逆,其情屢見,若不先舉,世民必死於二人之手矣!”父子相嚮大哭。有間,高祖從百官之請,即下詔傳位於秦王。秦王受命,遂即位於東官顯德殿。你看:祥雲馥鬱,遙知麟現東川;瑞氣氤氳,恰睹鳳儀鄭地。青鎖闥,千條禦柳垂;建章宮,百囀流鶯繞。玉爐中沉煙繚繞,金殿上仙樂輕清。瓊簪珠履,披袍束帶拜丹墀;綉襖錦衣,執斧檠瓜隨御驾。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竜鱗識聖顔。
  百官赴闕,舞蹈揚塵。山呼萬歲。朝賀已畢,改武德九年為貞觀元年,稱號太宗皇帝,尊高祖為太上皇,張、尹二妃為皇太妃,退居長樂宮。册立長孫氏為皇后。文武百官,俱加爵祿。遣人召魏徵來見,魏徵俯伏殿前。太宗曰:“汝何為離間我兄弟?合得甚罪!”百官見說,盡皆恐懼。魏徵容色不變,舉止自若,對曰:“先太子早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大怒曰:“敗臣到此,尚自不屈!”喝令推出斬之。敬德跪曰:“此等忠臣,正當容留!”太宗笑曰:“我亦知玄成經濟大纔,素抱忠義,故戲之耳!”親舉酒壓驚,拜為詹事主簿。徵乃招王珪、韋挺入見,俱拜為諫議大夫。凡是二宮將士,亦各有封賞。大赦天下。以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宇文士及為中書令,蕭瑀、封德彝為僕射。諸若秦府將士,並皆重用。是日,殺牛宰馬,大賞士卒,開倉賑濟,百姓大悅。
  憶昔太宗居寶位,近臣傳詔賜皇封。
  唐朝景運從茲盛,舜日堯天喜再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大唐秦王詞話唐朝開國演義捲—
第一回 李公子晉陽興義兵 唐國公關中受隋禪第二回 唐高祖郊天頒大赦 王世充毀詔殺欽差
第三回 洛陽城世充被圍 北邙山秦王受誘第四回 唐秦王私看金墉地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第五回 唐秦王失陷金墉 劉文靖親賫軟表第六回 高祖試三仙鬥術 李靖誘梁王起兵
第七回 金墉城玄成改偽赦 千秋嶺叔寶送真竜第八回 西秦偽霸主起兵 河南假周公顯聖
唐朝開國演義捲二第九回 飛鼠耗糧同天譴 美人睏使亦人謀
第十回 桓法嗣定計奪糧 李玄邃興師伐鄭第十一回 桓軍師大布神師計 李魏王兵敗翠屏川
第十二回 李密計窘投唐 高祖寬恩賜爵第十三回 李藥師智降薛仁杲 邢國公愧接小秦王
第十四回 定巧計十羞李密 吟反詩三忤秦王第十五回 桃林縣李密反唐 ????岡嶺建德中箭
第十六回 野豬坡李玄邃敗兵 斷密澗王伯當死節唐朝開國演義捲三
第十七回 魏玄成抱竿哭主 徐世勣被說降唐第十八回 桓軍師初犯伊州 唐秦王二下河南
第十九回 朱燦醉蒸段學士 公瑾智破楚王兵第二十回 楚朱燦窮投王世充 李藥師計破鄭仙妃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