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國學智慧與當下生活:百傢講壇   》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的人生之路(8)      張曉傑 Zhang Xiaojie

  李斯學到了“帝王之術”,看到秦國蒸蒸日上,國勢強盛,具備統一天下的條件,於是李斯準備到秦國去。李斯將西行入秦,臨行之前,他嚮老師荀子告別,說了一番話,再次表明了自己的志嚮,他說:
  斯聞得時無怠,今萬乘方爭時,遊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遊說者之秋也。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強行者耳。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睏。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托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將西說秦王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聽說一個人若遇到機會,千萬不可鬆懈錯過。如今各諸侯國都爭取時機,遊說之士掌握實權。現在秦王想吞併各國,稱帝治理天下,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動傢和遊說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負的好時機。地位卑賤,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貴,就如同禽獸一般,衹等看到現成的肉纔想去吃,白白長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強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卑賤,最大悲哀莫過於貧窮。長期處於卑賤的地位和貧睏的環境之中,卻還要非難社會、厭惡功名利祿,標榜自己與世無爭,這不是士子的本願。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遊說秦王了。李斯的話明確表明了自己的理想:
  第一,毫不掩飾地追求功名富貴,改變自己卑賤、貧窮的地位。否則就如同禽獸一樣!
  第二,遊說秦王,參與政治,幫助秦國統一天下。
  李斯的話也是對他“老鼠哲學”的生動註解。他把榮華富貴看得重於一切,高於一切,不能客觀地、理智地看待社會地位和榮華富貴,甚至為實現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這就為他今後的人生道路埋下了不祥的禍根,說不定什麽時候,所謂的榮華富貴就會毀掉自身。
  苦於貧賤而貪戀富貴,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得到富貴和保持富貴,這是李斯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這種思想既是他人生之夢得以實現的動力,也是葬送他身傢性命的根源。
  荀子對李斯從政意願和理想表白是什麽態度?《史記》沒有寫,但據漢朝人桓寬編寫的《????鐵論·毀學》記載,“李斯之相秦也,始皇任之,人臣無二,而荀卿為之不食,睹其罹不測之禍也。”看來荀卿是瞭解這位趨炎附勢、急功近利的學生的,並有一種不祥之兆。
  二,力諫逐客
  秦定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李斯來到了秦國國都鹹陽。
  李斯做捨人不久,呂不韋發現他很有才幹,《史記》說“不韋賢之”,就是很賞識他,把他提拔為郎。所謂郎,是郎官的泛稱,擔任君主的侍從官,負責宿衛宮廷。雖是一個小官,但有接觸國君的機會。
  有一次,呂不韋帶着李斯覲見了嬴政,李斯感到是展示自己才幹的機會,便趁機嚮嬴政進獻了他的“帝王之術”——縱論天下形勢,指明強秦之路。
  李斯除了在宏觀上規劃秦統一天下的藍圖,還多次嚮秦王獻計,提出削弱、瓦解六國的計謀。李斯的才華受到呂不韋、嬴政的賞識,他被提拔為客卿,成為謀臣。然而,一個突發事件,使他失去了信任,並被驅除出秦國。究竟發生了什麽事呢?
  原來,東方各國看到秦國日益強大,都非常恐慌,為了保存自身,想盡辦法拖住秦國,不讓秦國出兵。韓國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派本國著名水利專傢鄭國到秦國,表示願意幫助秦國修建一條水渠,灌溉關中東部的土地。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既然鄭國有意幫助秦國修建水利工程,秦國自然高興,於是開工。然而秦投入很多人力、物力,修了好幾年,工程卻進展緩慢。秦國終於察覺到韓國的目的,是想拖住秦國,消耗秦國的人力、物力,以達到其阻止或延緩秦國東徵六國的目的,這叫“疲秦”之術。於是將鄭國抓起來,要殺他。鄭國見陰謀敗露,反而很鎮靜,他不慌不忙,坦然地對秦王說:
  “沒錯,臣開始是作為韓國的姦細而來到秦國的。但是這條水渠修成後將會對秦國有利。而對韓國衹不過能拖延幾年壽命而已,水渠修成後,可以為秦建萬代之功。”
  秦王感覺這話有理,决定不殺鄭國,讓他繼續指揮把水渠修完。這條水渠被命名為鄭國渠——壞事變成了好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1)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2)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3)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4)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5)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6)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7)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8)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9)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2)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3)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4)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5)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6)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7)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8)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9)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0)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1)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1)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2)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3)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