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考古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解密記 》
第八章 天時、地利、人和(11)
嶽南 Yue Na
編鐘到手後,張光裕將其一件件包裹好,乘飛機直接送到上海博物館,流失的國寶終於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當14件編鐘落居上海博物館時仍保持出土時的原貌,鐘體上的文字絶大部分為厚厚的土銹所掩蓋。經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和科學考古實驗室清理剔除之後,銘文全部顯露。這14件編鐘明顯分成兩種類型,第一類為大鐘,第二類為中小型鐘,兩類鐘的紋飾和特有的旋、斡等皆不相同。由於有以上的差別,而且不瞭解原有的排列順序,因而馬承源等研究者對銘文産生了種種推測,或以為銘文不全,所缺尚多;或以為銘文並不按鐘的大小次序鎸刻;也有的認為全銘為一篇銘辭等等。馬承源等研究人員在對各編鐘的文字作了反復的研究、釋讀後,按照文辭的先後排出編鐘序列,然後檢驗各鐘的音階是否和諧。檢驗結果發現:第一組8件鐘,大小成編,五聲音階,具有兩列八度音。第二組6件鐘,也大小成編,五聲音階,衹是最後缺少相協的尾音。顯然,同第一組相比,第二組缺少最後2件編鐘。在這樣一個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馬承源想到了山西天馬——麯村M8號大墓中那殘存的2件編鐘,經與北京大學考古係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聯繫,並參看相關的發掘資料,發現殘存的2件小編鐘,與上海博物館從香港購回的編鐘第二組大小和銘文完全可以排比聯綴起來。因上海博物館收藏的14件編鐘的文字都是刻鑿的,2件小編鐘的銘文也是刻鑿的,由此可證是同一編之物。西周青銅鐘銘文以利器刻鑿,以此為首例。若將天馬——麯村墓地出土的2件編鐘連在一起,正好也是8件一組。後來上海博物館請音樂專傢對2件小鐘進行測音試驗,發現其音階與同組的另6件鐘相協,這就更加證明兩組16件編鐘同為天馬——麯村M8號大墓中出土。按鄭玄註《周禮·春官·小胥》載:“半為堵,全為肆。”一肆為兩列八度音,是基本單位,二肆十六件為一虞,這是西周晚期的禮儀用器制度,可見天馬——麯村M8號大墓出土的編鐘為一虞之數。
由於馬承源、張光裕等人的共同努力,使這批極其珍貴的文物不致失散和流人異域,這批編鐘的搶救回歸,在創造了文物收藏史上的一個奇跡的同時,也為後來夏商周斷代工程在西周王年的研究中提供了重要依據。
根據天馬——麯村M8號大墓出土的材料推斷,這座墓的墓主是晉侯蘇,而此墓所出編鐘的銘文中也有“晉侯蘇”的記載,故編鐘被稱為晉侯蘇鐘。兩組16件編鐘共刻銘文355字,這是建國以來出土青銅器中最長的一篇銘文。自馬承源最先將前14件編鐘的材料公佈並作了詳細考釋論述之後,立即在學術界引起轟動。特別是編鐘銘文中所記的七個歷日和五個紀時詞語,在已著錄的西周青銅器銘文中前所未見,這無疑將使西周月相的研究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編鐘的歷日和紀時詞語為:
惟王卅又三年,……正月既生霸戊午
二月既望癸卯
二月既死霸壬寅
三月方生霸
六月初吉戊寅
丁亥
庚寅
由於晉侯蘇鐘銘文的珍異和重要性,在引起學術界強烈關註的同時,也對銘文所涉及的許多疑難問題展開了廣泛討論。
根據司馬遷《史記·晉世傢》記載:
靖侯十七年,周厲王迷惑暴虐,國人作亂,厲王出奔於彘,大臣行政,故曰“共和”。十八年,靖侯卒,子釐侯司徒立。釐侯十四年,周宣王初立。十八年,釐侯卒,子獻侯籍立。獻侯十一年卒,子穆侯費王立。穆侯四年,取齊女姜氏為夫人。七年,伐條。生太子仇。……
從《史記》看,晉國的歷代侯中,沒有一位叫“蘇”的人。但《世本》及三國時代的歷史學家譙周皆稱晉獻侯籍為“蘇”。據李學勤等專傢考證,“籍”和“蘇”相通,故司馬遷所載的晉獻侯籍就是編鐘銘文中的晉獻侯蘇。
晉侯蘇編鐘銘文中有“惟王卅又三年”字樣,通觀整個西周晚期在位超過33年的,衹有周厲王和周宣王,但從文獻中可以看出,當周宣王十六年的時候,晉獻侯蘇已死亡,由此可見編鐘銘文所說33年,决不在周宣王時代,衹可能在厲王時代。按照李學勤的推斷,銘文中的晉侯蘇係歷王即位後追稱,編鐘的一部分原是他隨厲王出徵作戰的勝利品,後來將之配成了全套,作為紀念。因俘獲的鐘不會有鑄好的文字,於是後來加以鎸刻,稱號也依刻字時的身份而改變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章 千年夢尋(1) | 序章 千年夢尋(2)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1)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2)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3)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4)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5)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6)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7)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8)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9)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1)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2)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3)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4)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5)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6)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7)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1)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2)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3)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4)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5)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6)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