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 》 臺灣現代民歌三十年:遙遠的鄉愁 》
第72節:第五章 鄉愁(2)
公路 Gong Lu
除了政治上的幹預,人才的斷層也是臺語流行歌麯式微的原因之一。
一直到鄉土民族主義興起,配合傳統民謠的發掘(如陳達的《思想起》),在1970年代後期,一些早期的閩南語流行歌麯纔以"鄉土民謠"的鄉愁形象漸漸受到重視。
"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唐山謠,走不盡的坎坷路,恰如祖先的步履。抱一支老月琴,三兩聲不成調,老歌手琴音猶在,獨不見恆春的傳奇"--這首由成名於民歌運動時期的賴西安作詞、蘇來作麯並由鄭怡首唱的《月琴》是嚮臺語樂壇極富傳奇色彩的歌手陳達致意的作品。陳達1905年出生在恆春,身上有四分之一的原住民血統,他從小沒有受過任何教育,卻學會了鄉裏流傳的恆春調。16歲時,陳達開始背着月琴在恆春遊唱。
一嚮致力於臺灣傳統歌謠發掘的陳達,曾到處尋訪臺灣各地方的民間音樂,並歸納整理這些民間的音樂作品。此後他也開始自己的音樂創作,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思想起》。
《思想起》以"念歌"形式,敘述三百年前唐山過臺灣的拓荒史,成為1980年代後期"新臺灣民歌"的創作源頭。但在民歌運動時期,陳達的音樂是視為民間素人音樂或中國鄉土音樂的一支來呈現,並未引起人們更多的關註。
陳達在1970年代曾兩次去臺北,第一次樹立了文化標本的地位,第二次卻被當作浪人關進了遊民收容所(陳明章《下午的一出戲》唱片文案)。1981年4月11日,陳達因車禍不治身亡。一個拯救文化流失的"陳達時代"就此宣告結束。
臺灣民謠學者同時也是民歌手的簡上仁曾經說:陳達天生註定是個悲觀人物,甚至過世也是被車撞死的。
1970年代臺語歌手的命運可以用凄慘來形容。1977年6月12日,29歲的臺語歌手葉啓田,因在臺南包場演出引來黑道勒索,雙方衝突下,葉啓田夥同數名青少年,將嚮他勒索的謝鬆竹、謝清達兩兄弟打成一死一傷。之後,他曾逃亡多時,為了生活偶爾演出,後在臺灣被捕。這一事件也充分反映出當時臺語歌手的生活側面。
1980年代初期洪榮宏的《一支小雨傘》,江蕙的《惜別的海岸》、《你要忍耐》,瀋文程的《心事誰人知》,陳小雲的《舞女》,葉啓田的《愛拼纔會贏》,郭金發的《行船的人》曾經掀起一股熱潮,成為國語流行音樂外的新興勢力。但這並不意味着臺語歌麯已成為主流,在1986年解嚴之前,主流媒體依然限製臺語歌麯的傳播,這也造就了1980年代臺語歌麯的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夜市走唱與餐廳秀的表演。隨着錄像機的普及,餐廳秀開始發行錄像帶,使得臺語流行音樂得以開闢另一個傳播渠道。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推薦序一 喚起民歌時代的心中夢想 | 第2節:推薦序二 唱過一個時代 | 第3節:推薦序三 民歌,啊!民歌! | 第4節:推薦序四 回到少年中國的路 | 第5節:推薦序五 島嶼的寬度 | 第6節:跋 給孤獨的孩子們 | 第7節:自序 永遠的未央歌(1) | 第8節:自序 永遠的未央歌(2) | 第9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1) | 第10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2) | 第11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3) | 第12節:第一章 往事(1) | 第13節:第一章 往事(2) | 第14節:第一章 往事(3) | 第15節:第一章 往事(4) | 第16節:第一章 往事(5) | 第17節:第一章 往事(6) | 第18節:第一章 往事(7) | 第19節:第一章 往事(8) | 第20節:第二章 盛開(1) | 第21節:第二章 盛開(2) | 第22節:第二章 盛開(3) | 第23節:第二章 盛開(4) | 第24節:第二章 盛開(5)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