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欧阳修集   》 卷七十二 居士外集卷二十二      欧阳修 Ouyang Xiu

  ◎祭文六首
  【祭五龙祈雨文〈宝元元年〉】
  伏以去秋之潦,丰不补凶,饥民食糟麦为命,而天久不雨,苗将槁焉。旱非
  人力之能移,徒知奔走;雨者龙神之所作,其忍不为!薄奠拙辞,致诚而已。尚
  飨!
  【祭沙山太守祈晴文〈皇祐五年〉】
  修谨告祭于沙山太守之神:修扶护母丧,归礻付先域,大事有日,险云屡兴。
  修不孝罪逆,赖天地鬼神哀怜,行四千里之江,得无风波之恐。今即事矣,幸神
  宽之,假三日之不雨,则始终之赐,报德何穷!尚飨!
  【祈晴文】
  吏之所以食民之赋而神之所以享民之祭祀者,吏以刑政庇民,而神能以祸福
  加之也。冤枉之无诉,刑罚之不明,此人力能为,而吏不举之,其过宜在吏。水
  旱而不时,饥馑而疾疫,此人力所不能及,而皆职神之由。今自冬涉春,雨雪不
  止,居人无食,市肆不开,人皆食糟以延旦夕之命,至于无食有自杀者。此县吏
  不能治民,以致神祸之过。此宜罚县令之身,使为病恙灾殃以塞其责,不宜使数
  千户人皆受其灾。雨雪虽久,及今而止,民犹有望焉。惟神闵之!
  【祭金城夫人文〈皇祐五年〉】
  修谨遣表弟郑兴宗,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金城夫人之灵。修遭罹酷罚,
  方在哀疚,护丧归葬,千里之外。忽承凶讣,情礼莫申,聊陈薄奠,致诚而已。
  尚飨!
  【祭王深甫文〈治平二年〉】
  嗟吾深甫!孝悌行于乡党,信义施于友朋。贫与贱不为之耻,富与贵不为之
  荣。虽得于内者无待于外物,而不可掩者盖由其至诚。故方身穷于陋巷,而名已
  重于朝廷。若夫利害不动其心,富贵不更其守。处于众而不随,临于得而不苟。
  惟吾知子于初,世徒信子于久。念昔居颍,我壮而子方少年;今我老矣,来归而
  送子于泉。古人所居,必有是邦之友。况如子者,岂止一邦之贤。举觞永诀,夫
  复何言!
  【祭东岳文〈熙宁四年〉】
  某比者获解郡章,许还里闬,方巾车而即路,属暑雨之时行。辄以愚诚,仰
  干大造,蒙神之惠,赐以不违,吹清飙而散阴,暴秋阳以涸辙,遂无道路之阻,
  得返草茅之居。荷德之深,不知为报,一觞之洁,谨用荐衷。尚飨!
  ◎杂题跋七首
  【论尹师鲁墓志】
  《志》言天下之人识与不识,皆知师鲁文学、议论、材能。则文学之长,议
  论之高,材能之美,不言可知。又恐太略,故条析其事。再述于后。
  述其文,则曰简而有法。此一句,在孔子六经惟《春秋》可当之,其他经非
  孔子自作文章,故虽有法而不简也。修于师鲁之文不薄矣,而世之无识者,不考
  文之轻重,但责言之多少,云师鲁文章不合祗著一句道了。既述其文,则又述其
  学曰通知古今。此语若必求其可当者,惟孔、孟也。既述其学,则又述其论议云:
  是是非非,务尽其道理,不苟止而妄随。亦非孟子不可当此语。既述其论议,则
  又述其材能,备言师鲁历贬,自兵兴便在陕西,尤深知西事。未及施为而元昊臣,
  师鲁得罪。使天下之人尽知师鲁材能。
  此三者,皆君子之极美,然在师鲁犹为末事。其大节乃笃于仁义,穷达祸福,
  不愧古人。其事不可遍举,故举其要者一两事以取信。如上书论范公而自请同贬。
  临死而语不及私,则平生忠义可知也,其临穷达祸福不愧古人又可知也。
  既已具言其文、其学、其论议、其材能、其忠义,遂又言其为仇人挟情论告
  以贬死,又言其死后妻子困穷之状。欲使后世知有如此人,以如此事废死。至于
  妻子如此困穷,所以深痛死者,而切责当世君子致斯人之及此也。
  《春秋》之义,痛之益至则其辞益深,“子般卒”是也。诗人之意,责之愈
  切则其言愈缓,“君子偕老”是也。不必号天叫屈,然后为师鲁称冤也。故于其
  铭文,但云“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减”,意谓举世无可告语,但深藏
  牢埋此铭,使其不朽,则后世必有知师鲁者。其语愈缓,其意愈切,诗人之义也。
  而世之无识者,乃云铭文不合不讲德,不辩师鲁以非罪。盖为前言其穷达祸福无
  愧古人,则必不犯法,况是仇人所告,故不必区区曲辩也。今止直言所坐,自然
  知非罪矣,添之无害,故勉徇议者添之。
  若作古文自师鲁始,则前有穆修、郑条辈,及有大宋先达甚多,不敢断自师
  鲁始也。偶俪之文苟合于理,未必为非,故不是此而非彼也。若谓近年古文自师
  鲁始,则范公祭文已言之矣,可以互见,不必重出也。皇甫湜《韩文公墓志》、
  李翱《行状》不必同,亦互见之也。
  《志》云师鲁喜论兵。论兵,儒者末事,言喜无害。喜非嬉戏之喜,喜者,
  好也,君子固有所好矣。孔子言回也好学,岂是薄颜回乎?后生小子,未经师友,
  苟恣所见,岂足听哉!
  修见韩退之与孟郊联句,便似孟郊诗;与樊宗师作志,便似樊文。慕其如此,
  故师鲁之志用意特深而语简,盖为师鲁文简而意深。又思平生作文,惟师鲁一见,
  展卷疾读,五行俱下,便晓人深处。因谓死者有知,必受此文,所以慰吾亡友尔,
  岂恤小子辈哉!
  【书冲厚居士墓铭后】
  东南固多学者,而徐氏尤为大族,其子弟从予学者,往往有闻于时。视其子
  弟,则可知其父兄之贤也。庐陵欧阳修书。
  【书李翱集后〈天圣□年〉】
  予为西京留守推官,得此书于魏君,书五十篇。予尝读韩文,所作《哀欧阳
  詹文》云:“詹之事,既有李翱作传。”而此书亡之,惜其遗阙者多矣。
  【书梅圣俞稿后〈明道元年〉】
  凡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故其疾徐奋动可以感于心,欢欣恻怆可
  以察于声。五声单出于金石,不能自和也,而工者和之。然抱其器,知其声,节
  其廉肉而调其律吕,如此者,工之善也。今指其器以问于工曰:彼簨者,虡者,
  堵而编、执而列者,何也?彼必曰:鼗鼓、钟磬、丝管、干戚也。又语其声以问
  之曰:彼清者,浊者,刚而奋、柔而曼衍者,或在郊、或在庙堂之下而罗者,何
  也?彼必曰:八音,五声,六代之曲,上者歌而下者舞也。其声器名物,皆可以
  数而对也。然至乎动荡血脉,流通精神,使人可以喜,可以悲,或歌或泣,不知
  手足鼓舞之所然,问其何以感之者,则虽有善工,犹不知其所以然焉,盖不可得
  而言也。乐之道深矣,故工之善者,必得于心,应于手,而不可述之言也。听之
  善,亦必得于心而会以意,不可得而言也。尧、舜之时,夔得之,以和人神、舞
  百兽。三代、春秋之际,师襄、师旷、州鸠之徒得之,为乐官,理国家,知兴亡。
  周衰官失,乐器沦亡,散之河海,逾千百岁间,未闻有得之者。其天地人之和气
  相接者,既不得泄于金石,疑其遂独钟于人。故其人之得者,虽不可和于乐,尚
  能歌之为诗。
  古者登歌清庙,太师掌之,而诸侯之国亦各有诗,以道其风土性情。至于投
  壶、飨射,必使工歌,以达其意,而为宾乐。盖诗者,乐之苗裔欤!汉之苏、李,
  魏之曹、刘,得其正始。宋、齐而下,得其浮淫流佚。唐之时,子昂、李、杜、
  沈、宋、王维之徒,或得其淳古淡泊之声,或得其舒和高畅之节,而孟郊、贾岛
  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由是而下,得者时有,而不纯焉。今圣俞亦得之。
  然其体长于本人情,状风物,英华雅正,变态百出。哆兮其似春,凄兮其似秋,
  使人读之可以喜,可以悲,陶畅酣适,不知手足之将鼓舞也。斯固得深者邪!其
  感人之至,所谓与乐同其苗裔者邪!余尝问诗于圣俞,其声律之高下,文语之疵
  病,可以指而告余也,至其心之得者,不可以言而告也。余亦将以心得意会,而
  未能至之者也。
  圣俞久在洛中,其诗亦往往人皆有之,今将告归,余因求其稿而写之。然夫
  前所谓心之所得者,如伯牙鼓琴,子期听之,不相语而意相知也。余今得圣俞之
  稿,犹伯牙之琴弦乎!
  【读李翱文〈景祐三年〉】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
  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
  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
  之一豪隽,亦善论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
  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具论也。
  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
  叹一饱之无时尔。此其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
  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又怪神尧以
  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呜呼!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
  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
  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
  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予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
  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书春秋繁露后〈景祐四年〉】
  《汉书·董仲舒传》载仲舒所著书百余篇,第云《清明》、《竹林》、《玉
  杯》、《繁露》之书,盖略举其篇名。今其书才四十篇,又总名《春秋繁露》者,
  失其真也。予在馆中校勘群书,见有八十余篇,然多错乱重复。又有民间应募献
  书者,献三十余篇,其间数篇在八十篇外。乃知董生之书流散而不全矣。方俟校
  勘,而予得罪夷陵,秀才田文初以此本示予,不暇读。明年春,得假之许州,以
  舟下南郡,独卧阅此,遂志之。董生儒者,其论深极《春秋》之旨。然惑于改正
  朔而云王者大一元者,牵于其师之说,不能高其论以明圣人之道,惜哉惜哉!景
  祐四年四月四日书。
  【书韦应物西涧诗后〈庆历□年〉】
  右唐韦应物《滁州西涧》诗。今州城之西乃是丰山,无所谓西涧者。独城之
  北有一涧,水极浅,遇夏潦涨溢,恒为州人之患,其水亦不胜舟,又江潮不至。
  此岂诗家务作佳句,而实无此邪?然当时偶不以图经考正,恐在州界中也。闻左
  司郭员外新授滁阳,欲以此事问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卷一 居士集卷一卷二 居士集卷二卷三 居士集卷三
卷四 居士集卷四卷五 居士集卷五卷六 居士集卷六
卷七 居士集卷七卷八 居士集卷八卷九 居士集卷九
卷十 居士集卷十卷十一 居士集卷十一卷十二 居士集卷十二
卷十三 居士集卷十三卷十四 居士集卷十四卷十五 居士集卷十五
卷十六 居士集卷十六卷十七 居士集卷十七卷十八 居士集卷十八
卷十九 居士集卷十九卷二十 居士集卷二十卷二十一 居士集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居士集卷二十二卷二十三 居士集卷二十三卷二十四 居士集卷二十四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