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解读苏东坡:女性情感卷   》 缥缈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1)      Dong Fanglongyin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通常题为《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因为黄庭坚曾有这样的题跋:“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间)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是? ”
  只因黄庭坚将这首词定为黄州作,宋人袁文便说,此词是写给黄州某个王姓“芳邻”的:
  苏东坡谪黄州,邻家一女子甚贤,每夕只在窗下听东坡读书。后其家议亲,女子云:“须得读书如东坡者乃可。”竟无所谐而死。故东坡作《卜算子》以记之。
  ——《甕牖闲评》卷五
  袁文所说的这个故事,似曾相识。为此,我们不妨回忆一下《逃婚篇》第一节所引《东园丛说》记载的那段话:
  王子家言及苏公少年时,常夜读书,邻家豪右之女,尝窃听之。一夕来奔,苏公不纳,而约以登第后聘以为室。暨公及第,已别娶仕宦。岁久访问其所适何人,以守前言不嫁而死。其词有“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之句,正谓斯人也。“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一作沙洲)冷”之句,谓此人不嫁而亡云也。
  一个是“常夜读书,邻家豪右之女,尝窃听之”;另一个是“邻家一女子甚贤,每夕只在窗下听东坡读书”;一个是“守前言不嫁而死”,另一个是“无所谐而死”。不同的在于,《东园丛说》所载之事,出自苏轼侄女婿王子家亲口所云,且有苏轼“逃窜山林”、“不欲婚宦”和苏洵的“辞亲信”作为印证,而《甕牖闲评》毫无所据。就此而论,《甕牖闲评》大有根据王子家所言故事,加上黄庭坚说此词作于黄州,合缀而成,故事里芳邻“须得读书如东坡者乃可”之语,又与惠州温都监之女的言词极为相似(详下)。
  除了故事的来源没有根据外,袁文《甕牖闲评》所谓“邻女”之说,也与所述环境不同。东坡此词如果真的作于黄州定惠院,那位颇通文墨的“邻女”,白日入寺听僧人诵经还说得通,“每夕只在窗下听东坡读书”,就有些牵强了,试想,一个年轻女子,每天夜晚都要跑进寺院,立于东坡窗下,焉能不惧寺院里的和尚厮缠?
  据说东坡另一个弟子、后来也被贬官黄州的张耒,与我们前面提及的黄州秀才潘大临(邠老),对此事又有新的考证:
  东坡先生谪居黄州,作《卜算子》云:“阙月挂疏桐……寂寞沙洲冷。”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潘邠老,尝得其详。题诗以志之:“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在这里,那位黄州女子有了姓氏,也是姓王的。不过张耒所交待的苏轼吟诗地点,乃是“江边”,并非处于街市的定惠院。如此说来,这位“王氏”则是与这首词有关的第三个女子。
  有意思的是,《卜算子》词的末句原为“寂寞吴江冷”。吴江乃苏州地名,按此推测,东坡此词当写于吴中,若要非将此词与某位女子联系在一起,那么我们前面提及的苏州阊门的歌妓,何尝不是东坡所怀念的佳人之一?
  宋人陈鹄《耆旧续闻》说他曾经见到东坡此词手迹,末句实为“寂寞沙洲冷”。即便如此,此词作于黄州定惠院的说法依然站不住脚,因为定惠院虽在黄州城南,却是一片“精舍”,苏轼在《黄州安国寺记》等诗文里有过详细记载,《五禽言》诗序里,专门描述寺院周围的环境:
  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荒池蒲苇。
  生长“茂林修竹”和“蒲苇”的地方,不仅和“沙洲”相距甚远,与张耒诗中的“江边”更对不上号,倒是东坡后来移居的江边水驿临皋亭,与词中场景十分相类。东坡刚到黄州时,曾有《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一诗,开头几句是:
  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
  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百家讲坛
毋庸回避:少年苏轼曾逃婚(1)毋庸回避:少年苏轼曾逃婚(2)流连山寺:古庙蛇洞存遣踪
逼娶对象:邻郡太守之好女(1)逼娶对象:邻郡太守之好女(2)苏洵明智:妙语婉转除婚约(1)
苏洵明智:妙语婉转除婚约(2)晚年追忆:寂寞莲灯半在亡(1)晚年追忆:寂寞莲灯半在亡(2)
晚年追忆:寂寞莲灯半在亡(3)爱妻王弗:自主相恋结姻缘(1)爱妻王弗:自主相恋结姻缘(2)
定情之时:窃窃私语明月夜定情之地:永生难忘短松冈(1)定情之地:永生难忘短松冈(2)
正月二十:终生梦寻难遗忘(1)正月二十:终生梦寻难遗忘(2)绿眉未开:好风闲处任人猜
关系平等:自主恋爱作根基亡妻之痛:为君哀毁因君衰(1)亡妻之痛:为君哀毁因君衰(2)
贤淑继室:妻却差贤胜敬通(1)贤淑继室:妻却差贤胜敬通(2)贤淑继室:妻却差贤胜敬通(3)
No.   [I]   II   [III]   [IV]   [V]   [V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