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 第71節:生活的樂趣(7)      林語堂 Lin Yutang

  上帝以為他這個生物的性情不很柔和,需要比較興奮的景色,所以便帶他到洛磯山頂,到大峽𠔌,到那些有鐘乳石和石筍的山洞,到那時噴時息的溫泉,到那有沙岡和仙人掌的沙漠,到喜馬拉雅山的雪地,到揚子江水峽的懸崖,到黃山上的花崗石峰,到尼格拉瀑布的澎湃的急流,問他說,上帝難道沒有盡力把這個行星弄得很美麗,以娛他的眼睛、耳朵和肚子嗎?可是那個人還是在吵着要求一個有珍珠門的天堂。那個人說:"這個地球給我住起來還不夠舒服。"上帝說:"你這狂妄不遜、忘恩負義的賤人!原來這個地球給你住起來還不夠舒服。那麽,我要把你送到地獄裏去,在那裏你將看不到浮動的雲和開花的樹,也聽不到潺潺的流水,你得永遠住在那邊,直到你完結了你的一生。"上帝就把他送到一間城市的公寓裏去居住。他的名字叫做剋裏斯建(Christian--義譯為"基督徒")。
  這個人顯然是很難滿足的。上帝是否能夠創造一個天堂去滿足他,還是問題呢。以他的百萬富翁的心理錯綜,我相信在天堂住到第二星期,對於那些珍珠門一定會感到相當厭倦,而上帝到那時候一定是束手無策,想不出什麽辦法可以博得這個縱容壞了的孩子的歡心了。
  一般人都相信:現代的天文學在探索整個看得見的宇宙時,是在強迫我們承認這個地球本身便是一個天堂,而我們夢想中的"天堂"必須占據相當的空間;它既然占據了相當的空間,一定是在穹蒼的什麽星辰上,除非它是在星辰當中的空虛之中。這個"天堂"既然是在一顆有月亮或無月亮的星辰上,我真想象不出一個比我們的地球更好的處所。當然那邊也許不衹有一個月亮,而有十二個月亮,粉紅色的,紫色的,紺青色的,青色的,橙黃色的,刺賢垤爾色的(lavender),緑色的,藍色的,此外也許還有更好而且更常見的彩虹。可是我相信一個人如果對一個月亮感不到滿足,對十二個月亮也會感到厭倦;一個人如果對於時或出現的雪景和彩虹感不到滿足,對更好而且更常見的彩虹也會感到厭倦。那邊一年中也許不衹有四季,而有六季,春和夏,晝和夜的遞變也許一樣的美麗,可是我不知道那有什麽不同。如果一個人不會享受地球上的春和夏,他怎麽能夠享受天堂上的春和夏?
  我現在說起這種話來,也許是個傻瓜或非常明哲的人,可是我的確不贊成佛教徒或基督教徒的願望:他們假想着一個不占空間,而由純粹的精神創造出來的天堂,因此企圖逃避感官和物質上的東西。在我自己看來,住在這個行星上跟住在別個行星上是一樣的。的確沒有一個人可以說這個行星上的生活是單調無聊的。如果一個人對於氣候的變遷,天空色彩的改變,各季節中的果實的美妙香味,各月中盛開的花兒,感不到滿足,他還是自殺的好,不要再徒勞無功的企圖追求一個無實現可能的天堂,因為這個天堂也許可以使上帝感到滿足,卻不能使人類感到滿足。
  以今日的實際事實而言,大自然的景色、聲音、氣息和味道,與我們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感官之間,是有着一種完美的,幾乎是神秘的協調的。這種宇宙的景色,聲音和氣息與我們的知覺之間的協調,乃是極完美的協調,這種協調成為目的論(伏爾泰所譏笑的目的論)最有力的理由。可是我們不必都變成目的論者。上帝也許曾請我們去參加這個宴會,或許不會請我們。中國人的態度是:不管上帝有沒有邀請我們,我們都是要參加宴會的。當菜餚看來那麽美味可口,而我們的胃口又這麽好的時候,不去嘗嘗盛宴的味道,可就太不近情了。讓哲學家們從事他們的形而上的研究,探索出我們是否也是被邀請的賓客吧;那個近情的人卻趁菜餚還沒有冷的時候,狼吞虎咽起來。饑餓往往是和健全的常識結連在一起的。
  我們這個行星是個很好的行星
  第一,這裏有晝和夜的遞變,有早晨和黃昏,涼爽的夜間跟在炎熱的白晝的後邊,沉靜而晴朗的清晨預示着一個事情忙碌的上午:宇宙間真沒有一樣東西比此更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第2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第3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3)
第4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4)第5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5)第6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6)
第7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7)第8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8)第9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9)
第10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0)第11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1)第12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2)
第13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3)第14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4)第15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5)
第16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6)第17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7)第18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8)
第19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9)第20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0)第21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1)
第22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2)第23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3)第24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4)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