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71節:多難興邦,霸權轉移常在晉(13)      劉緒義 Liu Xuyi

  雄心勃勃的楚國也想藉此機會挫敗晉國而成就霸業,楚、晉之間的大戰一觸即發。當時,楚軍在大將子玉的統率之下,氣勢很盛,但是楚國對晉國的力量估計不足,楚成王太小氣晉文公了,衹派了西廣、東宮和若敖氏三個部隊前來會戰。
  而晉國除了高度重視之外,還聯合了秦、齊、宋等北方聯軍,同時晉文公又暗中與被楚打敗過的曹、衛約好,以幫助他們復國為條件,換來了曹衛的加盟,同時也激怒了楚國大將子玉。
  晉文公為報答當年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的禮遇和款待,下令軍隊於戰前退避三捨(九十裏),兌現了他的諾言。本來,根據當時的慣例,一方是國君親臨戰場,另一方是以臣子作統帥的話,一旦國君退避,為人臣者是不能追趕的。但楚國子玉一方面怒火攻心,一方面又立功心切,對晉軍的後退窮追不捨,這一舉動反過來激發起了晉國的士氣。晉軍後退又可疲憊楚軍,避開楚軍的銳氣。因此,晉文公"退避三捨"實際上反倒成了以退為進的策略,實在是一箭雙雕的高明之舉。楚軍以為晉軍後退是懼戰的表現,一直追到城濮纔駐紮下來。結果兩軍在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展開决戰。
  晉軍主力有軍車700乘,每車按25人計算,總計約五萬二千餘人,由於晉國實行軍功制度,故而將士效命,同甘共苦,士氣旺盛;而楚軍主力主要是若敖氏,他們心高氣傲,個個驕橫。這樣對比之下,誰勝誰敗一目瞭然。《史記楚世傢》記載,戰一役,晉軍縱火焚燒楚軍,"火數日不息",不用說大敗楚軍。城濮一戰,晉國一戰而定輸贏。事後,晉國還嚮周天子獻俘。
  楚軍失敗後,子玉畏罪自殺。晉文公聽到這一消息後,如釋重負地長吁了一口氣說:"沒有人再能阻礙我了!"這次著名的城濮之戰,徹底阻止了楚國的嚮北攻略,此後,在晉楚爭霸的近百年間,楚國雖然幾度想打開進入中原的門戶,都未能如願。同時在北方,形成了以晉國為核心的一個穩定的軍事集團。戰後的五月,晉文公廣發英雄貼,召集齊、魯、蔡、陳、鄭、莒以及周天子,舉行會盟。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繼齊桓公之後的又一中原霸主。
  公元前628年鼕天,晉文公逝世,他兒子晉襄公即位。世上子不類父者多矣,那麽這位晉襄公能否承繼用父的雄風,保持其中原霸主之位呢?這是一個疑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