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书评论 》 解“毒”於丹 》
我們需要什麽樣的民主(1)
徐晉如 Xu Jinru
楊昊鷗 Yang Haoou
文/徐晉如
在針對我們的諸多的責難中,有一位“深海明燈”網友的觀點引起我的註意。在我表示“一個民族的文化,也許衹需要1萬個人真正理解,而現有卻有100萬個人誤解,那種危害要大得多”時,他義憤填膺地說道:“也許你就是那1萬個人真正理解的,我們就是那100萬個人誤解的。幾千年的專製統治的實質就是,上面總是對的,而人民總是愚蠢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統治階級總喜歡高高在上,認為自己纔是對的,你們必須臣服於我、必須心存敬畏、不能挑戰王權,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對於離經叛道的人必須予以剿滅。而民主的實 質恰恰相反,就是要體現那100萬個人的意志,而不是1萬個人的意志。人民的眼睛纔是雪亮的,統治者永遠是被監管的。”這位網友對於傳統充滿誤解,在此我不擬展開。本文衹想探討民主的實質究竟是什麽,我們究竟需要什麽樣的民主。
什麽是民主?翻開任何一部政治學詞典,它都會告訴你,民主是一種制度安排,它建立在所有公民都有投票和參與政治生活的權利的基礎之上。民主理念的最早實踐開始於古希臘和羅馬的城邦。在古希臘和羅馬城邦,衹要有公民資格,就天然地擁有參與公共事務辯論與决策的權利。這種公民直接參與公共事務的民主,應該正是深海明燈同學所嚮往的民主。
贊同絶對的、多數人的意志的統治的民主,是西方政治精英的一個抹不開的情結。比如盧梭,我們近代中國人誤以為他是西方自由派的代表,拿他跟屈原相提並論,將之譯作“盧騷”,連柳亞子都要趕時髦,把自己的字改作叫“亞盧”。然而這位盧騷人對個人的自由的排斥不遺餘力。他唯一關心的是所謂的“公意”。他的邏輯是,主權在本質上是由公意構成的,它衹能由人民直接表達,他認為在一個真正自由的國度,“一切都是公民親手來做”。但即使是這樣狂熱的一個絶對民主的鼓吹者,也不得不承認,他所嚮往的絶對的直接的民主,衹可能在小國寡民的國度纔有可能實現。
從盧梭到深海明燈同學,都認為公意是至高無上的。並且深海明燈同學說這就是民主的實質。然而,我想問一句,假如包括深海明燈同學在內的100萬個人,經過投票認定,包括徐晉如在內的1萬個人應該被送上火刑架,這種公意是合理的嗎?這種情形儘管極端,然而在中外歷史上都不乏先例。
為什麽會這樣?為什麽絶對的、直接的民主,在小國寡民的古代以後,就再也不曾在實踐層面給人類的進步帶來好處?為什麽所有人都有權利直接參與政治,其結果不是給人類帶來福祉,而是帶來了多數的暴政?為什麽多數人所認同的於丹,其結果不是帶來中國文化的復興,而是更多數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誤解?
還是讓我們回到古希臘。古希臘的民主不僅僅是一種“直接民主”的方式,而且是基於以下兩個基本前提的:①在古希臘,人衹有成為城邦的成員纔可能成為完全的人,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在古希臘城邦,沒有個人主義的概念,衹有作為城邦成員的公民概念。個人的利益和城邦的利益是一致的。②在古希臘,民主不是不同利益的個人或群體追求自身利益的舞臺,而是許多有共同利益、共同特徵的人們在一起誠心誠意地尋求達至共同利益的最佳方案。(見李強《論兩種類型的民主》,《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第8頁,三聯書店1998年11月出版)而現代社會,再也不可能出現古希臘那樣的個人利益與城邦利益高度同一的情形,因此,除非小國寡民,絶對的、直接的民主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事實上,即使是在古希臘,蘇格拉底的悲劇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我們究竟需要什麽樣的民主?對於民主這個詞,埃德蒙·柏剋更願意稱之為代議製。這種民主,是建立在社會多元主義基礎之上的,體現分權原則、保障個人自由的民主。它並不要求公衆直接參加公共事務,而是通過公衆選出代表,來行使自己的權利。如果按照深海明燈同學所嚮往的民主來構建我們的文化秩序,其結果就是,多數人的意志高於一切,當然也高於深海明燈同學的自由,不但不允許存在徐晉如這樣的反對派,即使是像深海明燈同學那樣的個體,也岌岌可危。因為他並不能保證自己就和“多數人的意志”完全一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前言 | 孔子是“快樂”哲學的代言人嗎(1) | 孔子是“快樂”哲學的代言人嗎(2) | 孔子是“快樂”哲學的代言人嗎(3) | "《論語》告訴大傢的東西是最簡單"嗎(1) | "《論語》告訴大傢的東西是最簡單"嗎(2) | "《論語》告訴大傢的東西是最簡單"嗎(3) | 孔子說的"禮"是指"禮節"、"禮讓"嗎(1) | 孔子說的"禮"是指"禮節"、"禮讓"嗎(2) | 孔子說的"禮"是指"禮節"、"禮讓"嗎(3) | 孔子說的"禮"是指"禮節"、"禮讓"嗎(4) | 質疑於丹對“士”的解釋(1) | 質疑於丹對“士”的解釋(2) | 質疑於丹對“士”的解釋(3) | “君子喻於義”中的“義”能理解為“適宜”嗎(1) | “君子喻於義”中的“義”能理解為“適宜”嗎(2) | “君子喻於義”中的“義”能理解為“適宜”嗎(3) | “冕”就是指當官嗎(1) | “冕”就是指當官嗎(2) | “冕”就是指當官嗎(3) |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何解(1) |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何解(2) |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何解(3) | “天人合一”和“天人和諧”是一個意思嗎(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