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
第71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71)
馬漢麟 Ma Hanlin
這些都應予以註意,否則有時便會覺得書中內容無法理解。
爵是古代飲酒器的通稱。但是作為專名,爵是用來溫酒的,它有三衹腳,下面可以舉火。上古常用的飲酒器是觚(gū)和觶(zhì),觶比較輕小,所以古人說"揚觶"。戰國以後出現了一種橢圓形的杯(),兩側有弧形的耳,後人稱為耳杯,又叫羽觴[13]。杯可以用來飲酒,也可以盛羹。《史記·項羽本紀》說:"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羹。"杯的質料有玉、銀、銅、漆等,漢代很流行。
古書上常見(盤)(yí)並舉,二者是配合起來用的盥洗器。像一隻瓢,有把,有足,有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懷嬴為晉公子重耳"奉沃盥",可見是用來澆水洗手的。古代祭祀燕饗有沃盥的禮節,用澆水洗手時,下面用接住水,所以《說文》說是"承"。上古又用於飲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提到"乃饋盤飧",《史記·滑稽列傳》提到"杯盤狼藉",但還不是現代所謂的盤子。現代的盤子是瓷器發達以後纔出現的。
以上所說的飲食用具,大多數是貴族所享用的,平民則用陶製的鬲、盆、盂、罐等器而已。
自宋以來,人們都認為有兩種。
一種是面積較大近乎矩形而深度較淺,有足而無蓋,倒出來的水流很細狹,但卻可以持續較長的時間。另一種面積稍小而深度較深,大抵無足,卻都有牛形狀的蓋,倒出來的水流很猛,而持續時間就非常短了。
到了民國時期,不少學者提出,後一種並非是而是兕觥,並說是生活用具,無蓋,而兕觥是禮祭用器,有蓋。
古禮器的名稱,大多是宋代人所定。然此中又有兩種情形。
像鐘、鼎、鬲、 、敦、 、簋、尊、壺、 、盤、 等等,都是古器自載其名而宋人因以名之者,屬第一種情形。像爵、觚、觶、角、 等則在古器銘辭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是宋人根據其大小、差異等而定的名稱,屬第二種情形。
19世紀以來以甲骨文為代表的地下文物的大量出土,為我們瞭解三代禮器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但是人們卻吃驚地發現,無緣見到這些資料的宋人所定的名稱,至今仍無以易其說,可見當時學術水平普遍是很高的。
註釋:
[1]琴,用如動詞,彈琴。
[2]古人坐着要起身時,先把腰挺直,這叫長跪。長跪可以表示敬意,《戰國策·魏策》說秦王"長跪而謝"。又,箕踞在古代被認為是一種不恭敬的坐式,所謂箕踞,是說坐時臀部着地,兩足嚮前伸展,膝微麯,其狀如箕。《戰國策·燕策》說荊軻刺秦王不中,"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駡",正表現了蔑視敵人的氣概。
[3]依朱駿聲說。麻蒸是去掉皮的麻稭。
[4]後來鐙的形製多樣化了。
[5]蘭膏,加蘭香煉的膏,燃起來有香味。燭,動詞,照耀。錯,錯鏤。些,語氣詞。
[6]耒耜(lěi sì),犁。鏵叫耜,犁柄叫耒。
[7]所以古人用"鼎足""鼎立"等詞語來譬喻三方並峙的情況。《史記·淮陰侯列傳》:"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8]鉉是木製的杠子,以金為飾。
[9]鐘鳴鼎食之傢,鳴鐘列鼎而食的人傢,指富貴人傢。
[10]釜(fǔ),鍋。甑(zèng),瓦做的蒸東西的炊具。爨(cuàn),炊,燒火做飯。鐵,指鐵製的農具。
[11]但是這並不等於說上古沒有和現代碗形大致類似的器物,不過它們的名稱用途和現代所謂的碗不同。
[12](léi),盛酒器。觥(gōng),飲酒器。兕(sì)觥,形似兕頭的觥。
[13]《漢書·外戚傳》顔師古註引孟康曰:"羽觴,爵也,作生爵形,有頭尾羽翼。"此外還有別的說法,這裏不列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1) | 第2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2) | 第3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3) | 第4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4) | 第5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5) | 第6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6) | 第7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7) | 第8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8) | 第9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9) | 第10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10) | 第11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11) | 第12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12) | 第13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13) | 第14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14) | 第15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15) | 第16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16) | 第17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17) | 第18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18) | 第19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19) | 第20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20) | 第21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21) | 第22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22) | 第23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23) | 第24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2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