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   》 光彩四溢的王蒙文學氣象      王蒙 Wang Meng

  王蒙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作傢之一。他曾擔任中國文化部部長,同時也是一個思想傢、文化活動傢。但他最投入、最鐘愛的,還是他的文學。王蒙的文學生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長息息相連。
  1934年10月,王蒙生於北平。他的原籍是河北南皮縣,王蒙的幼年在那裏度過。回到北平,王蒙一天天地長大。壯懷激烈而又嚮往光明的他,成了一名中國革命的勇敢少年,並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用他那支真摯的筆,書寫新中國的朝暉和他的光明夢。
  動筆寫處女作,長篇小說《青春萬歲》的時候,他剛滿19歲,是青年團北京市東城區委的幹部。他以交響樂的結構和詩一樣的筆調,深情地描寫了50年代初期北京女中學生清純爛漫的生活。小說在修改期間,上海《文匯報》即以《金色的日子》為題選載了部分章節。由於政治原因,這部小說到1979年纔得以正式出版,其被封埋的時間超過了王蒙創作時的年齡。小說出版後,成了當時中學生最愛讀的書之一,並被改編成電影,受到極大歡迎。《青春萬歲》是中國50年代反映當代生活的傑作之一,它的交響結構應屬王蒙的一個發明。
  在修改《青春萬歲》的同時,王蒙寫了短篇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王蒙以極其敏銳的筆觸刻劃了中國一個區委組織部門的真實工作狀態,嶄露了他出色的才華和銳利的思想,小說於1956年在《人民文學》發表後,震動中國文壇,引起了毛澤東的關註,在海內外也獲得強烈反響。《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是50年代中國文壇的一朵奇葩,一篇不可多得的經典文學作品。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造就了王蒙,也幾乎毀滅了王蒙。他因此被打成“右派”,接受勞動改造,自1963年至1979年被”放逐”新疆達16年之久。
  1979年,中國迎來了新時期文學的春天。王蒙終於回到了北京。他又能寫作了.王蒙握緊筆,開始了他的文學“井噴”。他像一隻五彩的蝴蝶,為中國文學放飛了一隻衹多彩多姿的風箏。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國作傢的創作重心是短篇和中篇小說。王蒙是成就最卓著者之一。他的短篇小說《最寶貴的》、《說客盈門》、《悠悠寸草心》、《春之聲》、《風箏飄帶》、《夜的眼》、《海的夢》和《在伊犁》係列,中篇小說《布禮》、《蝴蝶》、《相見時難》、《名醫粱有志傳奇》等,還有其它一些作品,都成為轟動一時的名作。其中如《夜的眼》、《海的夢》、《春之聲》、《風箏飄帶》和《布禮》等,被文壇稱為王蒙的“集束手榴彈”。這些作品打破了時空順序,打破了沿襲已久的中國小說傳統的敘述方式,加進了包括“意識流”在內的西方現代派小說因子。這些小說在80年代中國文壇,引起了很大震撼和爭議,並逐漸被普遍接受。王蒙的這一創新影響巨大,它拓展了中國文學的表現空間,豐富了中國文學的表現形式,王蒙以其銳氣和才華,為新時期中國文學史寫下了重彩的一筆。這個時期,王蒙任《人民文學》主編,並當選為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
  王蒙在隨後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任文化部長期間,他並沒有停止創作。80年代後期,王蒙開始創作長篇小說《活動變人形》。他是以寫長篇小說開始其文學生涯的,被譽為“審父傑作”的《活動變人形》,再度證明王蒙不愧為寫長篇小說的高手。這篇小說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新穎視角,描述了在20世紀中國,一個大學教師的命運遭際。它從中西文化衝撞與融合的角度,把握和審視他父輩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這篇小說是中國當代“傢族文學”的開山扛鼎之作,也給當代中國“尋根文學”提供了寶貴的啓示。
  卸任文化部長之後,王蒙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繼續擔任中國作協副主席。王蒙致力於長篇小說“季節”係列的創作。現已出版《戀愛的季節》、《失態的季節》和《躊躇的季節》三部。他的意願是要記錄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他這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在寫小說之餘,王蒙還展開了他文學生活的另外一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他的《紅樓夢》評論專著《紅摟啓示錄》和研究李商隱詩歌的論文,其鮮活的創見獲得了學術界的高度評價和大衆的贊嘆。有評論傢喝彩道:看來王蒙渾身是電,他觸到哪一個領域,哪裏就會放出火花來。
  王蒙在他將近半個世紀的文學生涯裏,創作了小說、文學研究與評論、詩歌散文等近1000萬字。他獲得的中國文學奬難以勝計,還獲得日本創作學會和平文化奬和意大利蒙德羅國際文學奬,並擔任約旦作傢協會榮譽會員。作為一名具有很大國際影響的作傢,王蒙應各種國際文學、學術機構和一些國傢的邀請,經常參加一些重大的國際文學、文化和學術交流活動,足跡遍布亞洲、歐州、美洲和非洲諸多國傢,為宣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學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增進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相互瞭解和友誼,貢獻良多。王蒙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來自他的語言天份,來自他澎湃的詩情,更來自於對世界觀察的敏銳和思想的深刻。敏銳的觀察和深刻的思想,造就了王蒙創新的銳氣和自信。當天份與激情、敏銳與深刻、銳氣與自信一起涌上王蒙筆端的時候,便造就了王蒙光彩四溢的文學氣象。這一文學氣象,成為當代中國文學的絢麗彩虹和燦爛湖光。
  中國文學評論界對這位大師的文學創作,始終給予高度矚目和評價。評論傢指出,王蒙的《失態的季節》的立體反諷樣式,給中國二十一世紀的文學提供了一個範本;他的《躊躇的季節》,對中國未來的小說寫作,具有啓示性意義。
  在文學之外,王蒙欣賞畢加索光彩四溢的藝術氣象,尤其欣賞畢加索那種不斷令評論傢驚訝和颳目、不斷探索藝術新境界的精神和創造力。一如既往地爬格子,心無旁婺地寫下去,按照生活的啓示寫下去,這可能就是王蒙--一個始終本色的文學大師對一切評價和期待的最佳回答。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我為什麽沒有自殺?多幾種生存與創造的“武器”為了尋找人生的“登機通道”
多一種享受,多一種人生思想美麗,學習着也是美麗的生活:最好的“辭典”與“課本”
幼稚的成熟與成熟的老到“學會”不如“會學”最高的詩是數學?
“最好的東西是舌頭”,最壞的呢?尋找“教你”的師傅“人性惡”不一定衹屬於別人
躲避同盟記住:人際關係永遠是雙嚮的我的“非戰車論”
我的二十一條人際準則最好的人際關係是“忘卻”“無為”是一種境界
求諸人莫若求諸己“饑餓效應”與“陌生化代價”人比人,氣死人?還是學學老子
集中時間和精力也是一種天才有一種人“生下來就過時”?人生總要有所珍視和眷戀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