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胡锦涛执政理念初探:情系民生   》 第71节:第五章 思考与对策(16)      伍鸿亮 Wu Hongliang

  第二,规范权力运行程序,解决权力滥用的问题。所谓程序,是指工作反复开展的一种机制和秩序,是实施有效监督的必要手段。权力运行如果缺乏程序的制约,就很容易偏离正确的轨道,导致权力滥用。当前,规范权力运行程序,一要积极探索权力运行法制化、程序化的途径和办法,制定规范、周全、严密的各种权力运行程序,使权力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序可行,尽可能压缩权力自由裁量的空间;二要研究建立一套程序保障机制,使那些不按程序、滥用权力的行为能及早得到发现,及时得到纠正,及时受到惩处。
  第三,建立权力公开运行机制,解决权力暗箱操作的问题。公开本身就是一种监督形式。把公开作为防止权力腐败的对策之一,主要就是针对权力运行中"暗箱"操作的神秘化而提出的。一般来说,腐败行为都是在暗地里秘密进行的,所害怕的就是群众,所畏惧的就是公开。因此,要抓紧研究建立重大事项信息公开制度,并通过公示制、听政制、承诺制、质询制等形式,努力构建民主、公开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公正的轨道上运行。
  第四,建立用权行为责任追究机制,解决权力与责任不对等的问题。权责统一是规范用权行为的关键。只有权力享用,而没有权力风险,是滋生腐败现象的根源。主要负责人拥有多大的权力,就必须承担多大的责任。当前,一要抓紧建立健全用权行为责任制。要明确权力行为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且每项责任都必须以个体承担为基点。二要建立健全一套权力责任追究制度。要在明确权力责任主体的同时,依据权力责任的轻重大小,明确对失职主体的处罚尺度和办法,并明确负责追究处罚的机构及权限。总之,要通过这两项制度的落实,使主要负责人对自己行使权力的行为和结果真正负责,达到权力与责任的有机统一,真正扭转只行使权力不负责任的状况。
  结束语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永恒追求
  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
  人类自产生以来,无论是在茹毛饮血的洪荒时期,还是在筚路篮缕的进化阶段;无论是在歌舞升平的盛世,还是在兵荒马乱的末世,都一直在不停地设置着自己的理想目标,并不懈地追求和实现目标。正所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目标就是旗帜,就是方向。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身份走上历史舞台的,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的。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不止一次地重申"人的全面发展"。他说:"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首先,要追求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发展的前提是生存,生存的基础是物质。当人们还处于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行不便的生活状态时,当人们还是"物"的奴隶的时候,那是不可能奢谈人的全面发展的。因此,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只有物质财富的源泉涌流,才可以使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基本的保证。
  其次,要追求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精神与物质,可以说是构成人的基本元素。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向全社会发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呐喊。就现阶段的形势而言,造就千百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危险在于"信仰危机",无论是党员,还是一般群众,都感到有些茫然。对此,青年毛泽东曾有几段话说得很深刻:"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洁,遍地皆污"。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琢磨这几句话,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应当以一种更大的气魄,着力研究在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今天,如何在全党全社会确立起一种崭新的伦理价值目标,防止党员、群众的精神世界被物质欲念逐渐掏空,而沦为物质享受的奴隶!我们应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马克思主义的精华结合起来,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为指导,着力创造出一套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情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伦理价值体系,以动天下之心,以范天下之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导 论 "以人为本":中华政治文明的精华第2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1)第3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2)
第4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3)第5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4)第6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5)
第7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6)第8节:第二章 内涵与特征(1)第9节:第二章 内涵与特征(2)
第10节:第二章 内涵与特征(3)第11节:第二章 内涵与特征(4)第12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1)
第13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2)第14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3)第15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4)
第16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5)第17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6)第18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7)
第19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8)第20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9)第21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10)
第22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11)第23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12)第24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13)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