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名胜 》 萬裏長城縱橫談 》
第六編 名勝古跡(7)
董耀會 Dong Yaohui
恆山在什麽地方?
恆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是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逶迤起伏在大同盆地南緣,明代內長城很長一段及著名的雁門十八隘口,皆修建在恆山山脈之上。正因為恆山扼關帶水、地險山雄,遂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北魏道武帝曾發兵數萬在此劈山開道,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北宋名將楊業也曾駐兵於此,鎮守三關。至今當年棧道遺跡尚存,並流傳着楊傢將大戰洪州的動人故事。恆山的主峰,居於渾源縣城南,據傳舜帝北巡時,即封為“北嶽”;山高海拔2052米,為五嶽之冠。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恆山。李白、賈島、元好問、徐霞客等人也來此遊覽過,並留下吟詠恆山的詞章。由於歷史悠久,山上名勝古跡很多,舊有“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之稱。今尚存朝殿,會仙府九天宮、竜王廟、關帝廟、奶奶廟、碧霞觀、十王殿、懸空寺等廟宇。
現存最完整的楊業祠在什麽地方?
楊業祠在全國共有三處:一在河北灤平縣古北口,二在河省密縣,三在山西代縣鹿蹄澗村。由於第三處建於楊業的故鄉,而且至今保存最完整,早就對外開放,甚至遠在臺灣的楊氏族人也前來進香認祖,故其價值及影響,均要比前二處大得多。代縣的楊業祠,又稱楊傢祠堂。始建於元初,明、清間多次重修。現存祠內建築及塑像,大都為明代遺物。祠堂坐北朝南,祠門楣上懸一塊盤竜藍底竪匾,上書“忠武祠”三個金字。前檐懸挂三塊橫匾,分書“奕世將略”、“一堂忠義”、“三晉良將”。祠分前、後兩個院落。前院奉祀楊業後裔。後院正殿五間,上懸“敕建”竪匾和三塊橫匾:中書“忠勳世美”、東書“千秋忠義”,西書“威鎮華夷”。廊柱上挂有一副對聯:“豐功偉烈著邊疆,勇冠千軍稱無敵;浩氣英風留古塞,聲威萬代佩長城”。正殿內靠墻築臺,臺正中龕內供奉楊業和佘太君坐像。楊業方面長須,身着紅袍,手扶腰帶,穩坐在高背椅上;佘太君身穿綉鳳紅袍,神采奕奕。八子彩塑,分列兩旁。殿內東、西、南三面,是楊族歷代名將塑像。這些塑像,氣宇軒昂,姿容偉俊,令人肅然起敬,不由想起他們血戰沙場,固守邊關的偉績。
山是什麽時候成為我國佛教中心的?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五臺縣東北,離長城衹有25公裏。方圓五百餘裏,海拔3000米。東、西、南、北、中五座山峰高聳,峰頂平如臺面,故稱五臺。山中四月解冰,九月見雪,山頂背陰處積雪經年不消,三伏盛夏,氣候仍然清涼高爽,是理想的避暑場所。特別是五峰懷抱的百裏內外,寺院林立,佛塔摩天,山環水繞,景色秀麗,在荒漠的晉北山區,這裏確是一塊不可多得的“福山寶地”。作為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臺山,有着悠久的歷史,據文獻記載,東漢永平年間,印度僧人來中國傳揚佛教,稱五臺山為文珠菩薩的演教處所,奏請漢明帝在此建寺,並以五臺山與印度靈鷲峰(相傳為釋迦牟尼修行處)相似,所建寺院稱大孚靈鷲寺。自那時起,五臺山便成為我國的佛教中心,一千九百年以來,不斷修葺擴建,以至今天五峰上下,不同時代、不同形製的塔、幢、殿、樓組成一個規模宏大的寺廟建築群,同偉大的萬裏長城一樣,為燦爛的中華文化增添了絢麗的光彩。
門第一樓”指的是哪座樓?
古時候,在長城內外流傳着這樣一句順口溜:“代州鼓樓,應縣塔,正定府的大菩薩。”代州鼓樓成為代縣的象徵。
代州鼓樓亦稱譙樓,雅號邊靖樓,它是萬裏長城(要塞雁門關)上的一座重要指揮中心樓。站在邊靖樓上可直接看到雁門關上發出的各種信號,雁門關也可迅速收到指揮中心發出的各種指令。如果沒有邊靖樓,雁門關就如同大海中的一葉孤舟,遠離指揮部的孤島。
鼓樓是代州古城中心的“中心”。代州古城是邊陲重鎮的門戶。代州鼓樓是調兵、用兵、指揮戰爭的中心,所以古建築傢們把它的自然地理位置也放在古城中心。以它為中心,築了長九裏十步,寬頂上可走兵車的磚包城墻。城墻上面均勻地分佈着13座二層結構敵樓。城墻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築有四座甕城。指揮官站在鼓樓頂,確有頭頂雁門關,腳踏五臺山,腰係滹沱河的威嚴感。
代州鼓樓建於明初。朱元璋定都北京,被逐出關外的元朝統治者懷着“光復中原”的心理,時常進攻雁門關,試圖占據代州,然後問鼎中原,在明洪武初期,古州代縣戰爭頻仍,烽火連天,生靈塗炭。為了靖邊安國,朝廷命大興邊事。邊城修築城墻,雁門關修築工事,此時代州鼓樓應運而生,時為1374年。
代州鼓樓作為前敵指揮樓,被設計者和建設者築成一個鋼鐵堡壘。鼓樓由兩部分組成,磚砌券洞基座長43.3米、寬33.3米、高13.3米。樓身四檐三層,歇山頂,底層築圍廊,二層設勾欄,三層勾欄下加平座。面闊7間,進深5間。鬥拱規整,樓頂挑角高翹。在樓上可藏兵一千餘人。架炮百餘尊。經歷了近百年的太平,鼓樓有所失落,於成化七年遭大火焚毀。1476年重建代州鼓樓。
代州鼓樓形勢險要。當年李自成義軍從潼關出發一路所嚮披靡,然而打到代州城和鼓樓下,卻久攻不剋。雙方激戰了七天七夜,而代州鼓樓卻巋然不動。情急之下,李自成繞開代州城先攻寧武關,奪關後纔又返回攻代州。守代州城的總兵為周遇吉,他立下了與代州城共存亡的誓言,在彈盡糧絶時命妻妾兒女7人閉室火焚,然後拔刀自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 | 第一編 歷史沿革(2) | 第一編 歷史沿革(3) | 第一編 歷史沿革(4) | 第一編 歷史沿革(5) | 第一編 歷史沿革(6) | 第一編 歷史沿革(7) | 第一編 歷史沿革(8) | 第一編 歷史沿革(9)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0)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1)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2)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3)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 | 第二編 建築遺存(2) | 第二編 建築遺存(3) | 第二編 建築遺存(4) | 第二編 建築遺存(5) | 第二編 建築遺存(6) | 第二編 建築遺存(7) | 第二編 建築遺存(8) | 第二編 建築遺存(9)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0)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