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中外建筑的文化脉络:追逐建筑   》 诗意的行走1      刘元举 Liu Yuanju

  我们完全可以将许多事情的发展说成是正处在十字路口。比如,世界的建筑正处于十字路口;中国的诗歌正处于十字路口;城市的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而我们的城市交通,也可以说正处于十字路口。
  在我的印象中,凡是处在十字路口的时候,就是最渺茫和最具希望的时候。因为,你需要停下来观望,如同进入了回顾与展望,欣慰与踌躇、现实与理想的两条垂直相交的座标系中。
  交通对于现代的城市而言,其位置已经不甘心于过去“衣食住行”的序列排行了,衣食无忧的人们越来越看重出行。当我们城市中那种房地产开发的临时性围墙上将“诗意的栖居”这种高雅的句子弄得十分通俗时,我就觉得应该套用一下这句话,使其变成“诗意的行走”了。
  何为诗意的行走?又如何能够行走出诗意来呢?
  交通规则有这样的规定:小型客车在设有中心双实线、中心分隔带、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设施的道路上,最高时速必须限制在每小时70公里。这种限制,或者说各种限制,构成了交通的概念。而限制与诗意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二律背反曰:行走的诗意只能是产生于限制之中,而只有真正适应了限制,才可以进入诗意。
  遗憾的是,我们的城市对于限制的适应能力太差。这种限制不啻是各种禁令与指示的牌子,红绿黄灯什么的,还有一种人的意识和习惯中的自律能力。这种自律的底线如果划不清晰,那么你是享受不到行走的快乐的,更谈不到诗意了。在西欧行路时,你会随时看到身材笔挺高大的背影碑石般立在道口,半天不动弹。即使没有任何车辆威胁到他们时,他们也会笔挺而立,直等到红灯变作绿灯。他们也一丝不拘。而我们没有这么斯文,见到没有车时,管它什么灯呢。但,你行走在人家西方的城市时,人家的车也斯文,会停下来为你让路,一定要让你先过去;而你要是行进在我们的路上,那么你就会被比你更抢的车辆吓得屁滚尿流。你还侈谈什么诗意?!
  我们只是教育学龄前儿童学习走路,其实,我们的成年人没有学会行走的人大有人在。我们只注重强调行车时的人们状态:一慢,二看,三通过;却忽略了对人们交通心理的关注。
  行走的诗意肯定要比栖息的诗意更具诱惑力也更美好。不久前,一家网站在探究人们何以幸福,怎么样才能幸福的诸因素中,旅行居然是构成幸福的第二位因素。可见现代人对于行走的渴望。
  通常意义上的行走是赶路,赶路就导致心急,这种状态肯定与诗意无关。有关的行走不是赶路而是旅行。是条件优越的旅行。比如在巴黎,每年炎热季节,人们就会离开家门数月,开着像房屋一样的车子,到郊外或其他更美妙的大自然中去享受生活。他们这种出行的方式本身就带有着浓郁的诗意色彩。
  我们现代生活中,汽车族正在迅速壮大。买车的人越来越多,想买车的人更多。如果能够研究一下各种想买车的这些人的心态,肯定很有意思的。
  能够买上车,架驶着自己车出行的人,肯定是提高了自己生活的质量。但是,能够驾驶自己的车行驶并不等于你就会由此获得行驶的快乐与幸福。甚至可能相反。就像我们如果骑自行车时,就会被驾驭粗野的汽车从身边呼啸而过时,气得想大骂一顿;而当你某天没有骑自行车而是坐在小车里时,你也会为骑自行车抢道的人气得忿忿然。
  交通的诗意来自条件,也来自感觉。这两点缺一不可。就是说,交通的诗意是建立在主观与客观的双向默契上,而绝不可单纯强调一方。
  问题是,我们的交通弊端几乎无一例外在出现在强调一方的偏执中,不妨回忆一下,路上时常看到有堆积的发生交通纠纷的双方中,相持不下的原因都是因为都强调对方的问题;而人与车的矛盾更是来自彼此的报怨。报怨是没有诗的。
  诗意的行走不是报怨,不是口号,也不需写到墙上。诗意的行走与能否买得起高级轿车不成正比关系。诗意的行走来自诗意的生活,而意诗的生活离不开诗意的建筑诗意的城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目录寻找建筑文脉(1)寻找建筑文脉(2)
寻找建筑文脉(3)寻找建筑文脉(4)寻找建筑文脉(5)
寻找建筑文脉(6)寻找建筑文脉(7)寻找建筑文脉(8)
寻找建筑文脉(9)西方的诱惑(1)西方的诱惑(2)
西方的诱惑(3)西方的诱惑(4)西方的诱惑(5)
西方的诱惑(6)西方的诱惑(7)西方的诱惑(8)
广州有个佘俊南张锦秋之于西安(1)张锦秋之于西安(2)
建筑学巨擘陈植(1)建筑学巨擘陈植(2)建筑学巨擘陈植(3)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