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路遙十五年祭 》
第70節:第四輯影響(5)
李建軍 Li Jianjun
感謝路遙!在那個金色的秋天裏,他使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了知識的力量。
以後的日子裏,我開始更加發奮地學習,不再感到被動和痛苦。因為我知道自己正在創造燦爛的明天。
同窗詫異於我情緒的微妙變化和成績的更加突飛猛進。他們哪裏知道我已經悄悄地和路遙進行了一次嚴肅的人生對話。
1994年那個如火如荼的七月裏,微笑着走出考場的我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舊書收集起來,用換來的十元二角錢買了一部《平凡的世界》縮印本。不久,我收到了北方一所著名大學的通知書。又一個秋天來了,在北上的隆隆車聲中,我再次打開了《平凡的世界》。扉頁上,永恆的路遙依舊以他那深邃的目光遙望着遠方。他在捲首寫道:謹以此書獻給我生活過的土地和歲月。在這裏,我也要鄭重地說:謹以此文獻給路遙,他是我未曾謀面的良師!
為作傢養母畫像
--路遙身後引出的故事
白描
這個念頭仿佛突然而至。
起初,她以為這不過是不經意間的一時衝動,猶如流星劃過天際,亮了,隨之也就滅了,可是這念頭從閃現的那一刻起,就固執地盤踞在她的心裏,攆不走,揮不去,而且像施了魔法似的變得愈來愈烈、愈來愈衝動。她終於明白,這是一種涌動在內心深處的情愫的召喚和驅使。
她想為一位老人畫一幅肖像。
這是一位令她感到非常親近、非常敬重而又身世悲苦、命途多舛的老人。
老人遠在她曾經插隊的陝北,她與她相識已二十餘年。
她是作傢路遙的養母。
畫傢邢儀被心中升起的這個念頭弄得激動不已,她將這一想法告訴筆者,筆者與邢儀路遙兩傢是老朋友,又知道她將很快舉辦個人畫展,於是說:"既然有了這樣的創作衝動,那麽,你的畫展裏缺了這一幅作品,無疑將是巨大的遺憾,我不知道哪位畫傢比你更有資格去畫這幅畫。"
邢儀與路遙的妻子林達是清華附中同班同學,插隊開始後,倆人一塊到了陝北延川縣的同一個生産隊,後來又一前一後到了西安,日常裏倆人都是對方傢裏的常客,她是林達最要好的朋友,也是路遙和林達從初戀直到後來十多年家庭生活的見證人。在林達的女友中,沒有哪個人如邢儀這般長久而深入地介入到路遙林達夫婦家庭生活中。
邢儀所認識的路遙,不是作傢路遙,而是作為朋友的路遙,作為女友丈夫的路遙,也是作為陝北窯洞時那個樸實老婦人兒子的路遙。
早在女友初戀時,邢儀便隨林達去過路遙傢,結識了那個養育了一位優秀兒子的母親,從此,黃土地上這位母親的形象深深地留在她的心裏。1996年,早已回到北京的邢儀與丈夫偕兒子重返陝北,特意專程奔往路遙老傢看望老人。山川依舊,草木相識,然而物是人非,土窯寂寂,兒子英年早逝,老伴也早在十年前故去,陪伴垂暮老人的唯有西天的殘陽和長夜的青燈。
此趟陝北之行,老人的形象更是深深地紮根於邢儀的心裏,而且帶有一種震憾人心的力量,邢儀在思考她能做點什麽--為那位母親,為路遙,為熱愛路遙的讀者,也為養育了一位天才作傢的那片貧瘠而又豐厚的土地。
1997年金秋十月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邢儀拎着畫布和油畫箱,奔赴黃土高原那個在通信地址上叫做延川縣黑竜關鄉劉侯傢圪嶗行政村郭傢溝自然村的小山溝,半個月後,她返回北京,帶回三幅畫、一沓速寫,還有一本記錄着她的行蹤和感受的日記。
她請筆者看了她的畫,也看了她的日記,然後問:"你能體味老人在路遙去世後那令人心顫的生存況味嗎?"
【畫傢日記】……又踏上了這片土地,又走進了這條川道,久違了這陝北的藍天,這高原的風,陽光下黃土墚峁的景色是這樣鮮亮,而背陰處的色彩又是如此柔和,陝北在粗獷的外表掩蓋下,其實藏就着更多厚重的母性的本質……這是路遙早年曾走過無數遍的路,也是老人走過無數遍的路,路遙永遠再不可能踏着這條路回來,老人還會守望在村頭路口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世界出版社 |
|
|
第1節:人們為什麽懷念路遙(代序) | 第2節:第一輯歷程(1) | 第3節:第一輯歷程(2) | 第4節:第一輯歷程(3) | 第5節:第一輯歷程(4) | 第6節:第一輯歷程(5) | 第7節:第一輯歷程(6) | 第8節:第一輯歷程(7) | 第9節:第一輯歷程(8) | 第10節:第一輯歷程(9) | 第11節:第一輯歷程(10) | 第12節:第一輯歷程(11) | 第13節:第一輯歷程(12) | 第14節:第一輯歷程(13) | 第15節:第一輯歷程(14) | 第16節:第一輯歷程(15) | 第17節:第一輯歷程(16) | 第18節:第一輯歷程(17) | 第19節:第一輯歷程(18) | 第20節:第一輯歷程(19) | 第21節:第一輯歷程(20) | 第22節:第一輯歷程(21) | 第23節:第一輯歷程(22) | 第24節:第一輯歷程(23)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